儒家经典总目录主要包括四书五经以及十三经等经典著作,以下是具体简介: 一、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南宋朱熹,几百年来在中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 。 《中庸》:一般认为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了解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 。 《孟子》:孟子的著作,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之时 。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 《尚书》:记载上古时期重大人物事件的一部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 《礼记》:阐释先秦时期的礼仪、典章制度,记载孔子与弟子的言论,相传是孔子的弟子所编 。 《周易》:历来都被视为群经之首,是我国最神秘的一部经典,后来儒家学者借助其卦爻的形式发挥了它的哲学思想 。 《春秋》:鲁国的编年史,经过孔子的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其作注解 。 二、十三经 十三经是指儒家学派尊奉的十三部经典著作,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的编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不断丰满的过程,从六经到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最终形成了十三经 。 这些儒家经典著作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了解和研究儒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