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中边论 目录

作者:世亲菩萨造,唐·玄奘(602-664)译 成书时期:111 章节:共1篇

一、 辩相
1. 虚妄分别 (1) 无相 (2) 有相 (3) 自相 (4) 摄相 (5) 入无相方便 (6) 差别异门相 (7) 生起相 (8) 杂染相
2. 空性 (1) 空相 (2) 空性异门 (3) 空性差别 (4) 十六空 (5) 空性差别义


二、 辩障
1. 五障
2. 九结障
3. 修行次第障 (1) 三十障 (2) 十种净法 (3) 依净法辨三十障 (4) 十能作 (5) 十法次第
4. 诸障差别
5. 十波罗蜜障 6. 十地障


三、 辩真实
1. 根本真实
2. 相真实
3. 无颠倒真实 (1) 无常 (2) 苦 (3) 空 (4) 无我
4. 因果真实 5. 粗细真实 6. 极成真实 7. 净所行真实 8. 五法真实 9. 差别真实
10. 善巧真实 (1) 蕴善巧 (2) 义善巧


四、 辩修对治


五、 辩修分位


六、 辩得果


七、 辩无上乘

‌《辩中边论》是佛教唯识宗的重要经典之一,由世亲菩萨注释,唐玄奘翻译。基本信息 《辩中边论》原本为梵文,书名为“Madhya^nta-vibha^ga-t!I^ka^”,分为颂文和解释颂文的长行。该论由弥勒菩萨所造,世亲菩萨作释,唐玄奘于唐朝龙朔元年(661年)五月译出,并由窥基笔受。内容结构 《辩中边论》内容共分七品: ‌辩相品‌:揭示归敬颂,标示此论之体,包括相、障、真实、修对治、修分位、得果、无上乘等七义。‌辩障品‌:说明具分、一分、增盛、平等、生死取舍等五障之义,以及九结、障善等三十障。‌辩真实品‌:揭示根本、相、无颠倒、因果、粗细、极成、净所行、摄受、差别、善巧等十种真实。‌辩修对治品‌:说明三十七菩提分法之义,及菩萨与二乘修对治之差别。‌辩修分位品‌:说明修对治之分位差别有十八位,并论述堪能位、发趣位、有庄严位、遍满位之别。‌辩得果位‌:述异熟、增上、等流、士用、离系等五果,及后后、最初、敷习、究竟、随顺、障灭、离系、殊胜、有上、无上等十果之别。‌辩无上乘品‌:论述大乘中正行、所缘及修证等三义。


历史背景和作者信息: 《辩中边论》的梵文原典并没有“论”字,在译成中文时才加上“论”字以明确其属性。该论由弥勒菩萨所造,世亲菩萨作释,唐玄奘翻译。此外,陈真谛也曾翻译过此论,名为《中边分别论》,但与玄奘的翻译有所不同。学术价值: 《辩中边论》在佛教思想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以虚妄分别和空性来阐发中道之义,既解释了般若类经所说的一切法非有非无之中道意趣,又奠定了瑜伽行派以三性为核心来阐释中道的理论基础。该论强调依他起性和遍计所执性的不同特质,并对缘起法和妄执假名进行了分梳。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