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辩中边论》三、辩真实


已辩其障。当说真实。


颂曰:


真实唯有十  谓根本与相  无颠倒因果  及粗细真实 极成净所行  摄受并差别  十善巧真实  皆为除我见


论曰:


应知真实唯有十种:


一根本真实。二相真实。三无颠倒真实。四因果真实。五粗细真实。六极成真实。七净所行真实。八摄受真实。九差别真实。十善巧真实。


此复十种。为欲除遣十我见故。十善巧者:


一蕴善巧。二界善巧。三处善巧。四缘起善巧。五处非处善巧。六根善巧。七世善巧。八谛善巧。九乘善巧。十有为无为法善巧。


1.根本真实


此中云何根本真实。谓三自性。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依此建立余真实故。于此所说三自性中。许何义为真实。


颂曰:


许于三自性  唯一常非有  一有而不真  一有无真实


论曰:


即于如是三自性中遍计所执相常非有。唯常非有。于此性中许为真实。无颠倒故。依他起相有而不真。唯有非真。于依他起许为真实。有乱性故。圆成实相亦有非有。唯有非有。于此性中许为真实。有空性故。


2.相真实


云何相真实。


颂曰:


于法数取趣  及所取能取  有非有性中  增益损减见 知此故不转  是名真实相


论曰:


于一切法补特伽罗所有增益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遍计所执自性真实相。于诸所取能取法中所有增益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依他起自性真实相。于有非有所有增益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圆成实自性真实相。此于根本真实相中无颠倒故。名相真实。


3.无颠倒真实


无颠倒真实者。谓无常苦空无我性。由此治彼常等四倒。云何应知此无常等依彼根本真实立耶。


颂曰:


无性与生灭  垢净三无常  所取及事相  和合苦三种 空亦有三种  谓无异自性  无相及异相  自相三无我 如次四三种  依根本真实


论曰:


(1)无常


无常三者:


一无性无常,谓遍计所执,此常无故。二生灭无常,谓依他起,有起尽故。三垢净无常,谓圆成实,位转变故。


(2)苦


苦三种者:


一所取苦,谓遍计所执,是补特伽罗法执所取故。二事相苦,谓依他起。三苦相故,三和合苦,谓圆成实,苦相合故。


(3)空


空有三者。


一无性空。谓遍计所执。此无理趣可说为有。由此非有说为空故。二异性空。谓依他起。如妄所执不如是有。非一切种性全无故。三自性空。谓圆成实。二空所显为。自性故。


(4)无我


无我三者。


一无相无我。谓遍计所执。此相本无故名无相。即此无相说为无我。二异相无我。谓依他起。此相虽有而不如彼遍计所执故名异相。即此异相说为无我。三自相无我。谓圆实成。无我所显以为自相。即此自相说为无我。


如是所说无常苦空无我四种。如其次第依根本真实各分为三种。四各三种如前应知。


4.因果真实


因果真实。谓四圣谛。云何此依根本真实。


颂曰:


苦三相已说  集亦有三种  谓习气等起  及相未离系 自性二不生  垢寂二三灭  遍知及永断  证得三道谛


论曰:


苦谛有三。谓无常等四各三相。如前已说。集谛三者。一习气集。谓遍计所执自性执习气。二等起集。谓业烦恼。三未离系集。谓未离障真如。灭谛三者。一自性灭。谓自性不生故。二二取灭。谓所取能取二不生故。三本性灭。谓垢寂二。即择灭及真如。道谛三者。一遍知道。二永断道。三证得道。应知此中于遍计所执唯有遍知。于依他起有遍知及永断。于圆成实有遍知及证得。故依此三建立道谛。


5.粗细真实


粗细真实。谓世俗胜义谛。云何此依根本真实。


颂曰:


应知世俗谛  差别有三种  谓假行显了  如次依本三 胜义谛亦三  谓义得正行  依本一无变  无倒二圆实


论曰:


世俗谛有三种。一假世俗。二行世俗。三显了世俗。此三世俗如其次第。依三根本真实建立。胜义谛亦三种。一义胜义。谓真如胜智之境名胜义故。二得胜义。谓涅槃。此是胜果亦义利故。三正行胜义。谓圣道。以胜法为义故。此三胜义应知但依三根本中圆成实立此圆成实总有二种。无为有为。有差别故。无为总摄真如涅槃。无变异故名圆成实。有为总摄一切圣道。于境无倒故亦名圆成实。


6.极成真实


极成真实略有二种。一者世间极成真实。二者道理极成真实。云何此二依彼根本真实立耶。


颂曰:


世极成依一  理极成依三


论曰:


若事世间共所安立。串习随入觉慧所取。一切世间同执此事。是地非火色非声等。是名世间极成真实。此于根本三真实中。但依遍计所执而立。若有理义聪睿贤善能寻思者。依止三量证成道理施设建立。是名道理极成真实。此依根本三真实立。


7.净所行真实


净所行真实亦略有二种。一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二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云何此二依彼根本真实而立。


颂曰:


净所行有二  依一圆成实


论曰:


烦恼所知二障净智所行真实。唯依根本三真实中圆成实立。余二非此净智境故。


8.五法真实


云何应知相、名、分别、真如、正智,摄在根本三真实耶。


颂曰:


名遍计所执  相分别依他  真如及正智  圆成实所摄


论曰:


相等五事随其所应。摄在根本三种真实。谓名摄在遍计所执相。及分别摄在依他。圆成实摄真如正智。


9.差别真实


差别真实略有七种。一流转真实。二实相真实。三唯识真实。四安立真实。五邪行真实。六清净真实。七正行真实。云何应知此七真实依三根本真实立耶。


颂曰:


流转与安立  邪行依初二  实相唯识净  正行依后一


论曰:


流转等七随其所应。摄在根本三种真实。谓彼流转安立邪行。依根本中遍计所执及依他起。实相唯识清净正行。依根本中圆成实立。


10.善巧真实


善巧真实谓为对治。十我见故。说有十种云何于蕴等起。十我见耶。


颂曰:


于蕴等我见  执一因受者  作者自在转  增上义及常 杂染清净依  观缚解者性


论曰:


于蕴等十法起十种我见:一执。一性。二执因性。三执受者性。四执作者性。五执自在转性。六执增上义性。七执常性。八执染净所依性。九执观行者性。十执缚解者性。为除此见修十善巧。云何十种善巧真实依三根本真实建立。以蕴等十无不摄在三种根本自性中故。如何摄在三自性中。


颂曰:


此所执分别  法性义在彼


论曰:


此蕴等十各有三义。且色蕴中有三义者。一所执义色。谓色之遍计所执性。二分别义色。谓色之依他起性。此中分别以为色故。三法性义色。谓色之圆成实性。如色蕴中有此三义。受等四蕴界等九法各有三义随应当知。如是蕴等由三义别无不摄入彼三性中。是故当知十善巧真实。皆依根本三真实而立。


(1)蕴善巧


如是虽说为欲对治十种我见故修蕴等善巧。而未说此蕴等别义。且初蕴义云何应知。


颂曰:


非一及总略  分段义名蕴


论曰:


应知蕴义略有三种。一非一义。如契经言。诸所有色等。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二总略义。如契经言。如是一切略为一聚。三分段义。如契经言。说名色蕴等各别安立色等相故。由斯聚义蕴义得成。又见世间聚义名蕴。


(2)义善巧


已说蕴义。界义云何。


颂曰:


能所取彼取  种子义名界


论曰:


能取种子义。谓眼等六内界。所取种子义。谓色等六外界。彼取种子义。谓眼识等六识界。已说界义处义云何。


颂曰:


能受所了境  用门义名处


论曰:


此中能受受用门义。谓六内处。若所了境受用门义。是六外处。已说处义。缘起义云何。


颂曰:


缘起义于因  果用无增减


论曰:


于因果用若无增益及无损减。是缘起义。应知此中增益因者。执行等有不平等因。损减因者。执彼无因。增益果者。执有我行等缘无明等生。损减果者。执无明等无行等果。增益用者。执无明等于生行等有别作用。损减用者。执无明等于生行等全无功能。若无如是三增减执。应知彼于缘起善巧。已说缘起义。处非处义云何。


颂曰:


于非爱爱净  俱生及胜主  得行不自在  是处非处义


论曰:


处非处义略由七种不得自在。应知其相。一于非爱不得自在。谓由恶行虽无爱欲而堕恶趣。二于可爱不得自在。谓由妙行虽无爱欲而升善趣。三于清净不得自在。谓不断五盖不修七觉支。决定不能作苦边际。四于俱生不得自在。谓一世界无二如来二转轮王俱时出现。五于胜主不得自在。谓女不作转轮王等。六于证得不得自在。谓女不证独觉无上正等菩提。七于现行不得自在。谓见谛者必不现行害生等事。诸异生类容可现行。多界经中广说此等。应随决了是处非处。如是已说处非处义。根义云何。


颂曰:


根于取住续  用二净增上


论曰:


二十二根依于六事增上义立。谓于取境眼等六根有增上义。命根于住一期相续有增上义。男女二根于续家族有增上义。于能受用善恶业果乐等五根有增上义。于世间净信等五根有增上义。于出世净未知等根有增上义。已说根义。世义云何。


颂曰:


因果已未用  是世义应知


论曰:


应知因果已未受用。随其所应三世义别。谓于因果俱已受用。是过去义。若于因果俱未受用。是未来义。若已受用因未已受用果。是现在义。已说世义。谛义云何。


颂曰:


受及受资粮  彼所因诸行  二寂灭对治  是谛义应知


论曰:


应知谛者即四圣谛。一苦圣谛。谓一切受及受资粮。契经中说。诸所有受皆是苦故。受资粮者。谓顺受法。二集圣谛。谓即彼苦所因诸行。三灭圣谛。谓前二种究竟寂灭。四道圣谛。谓即苦集能对治道。已说谛义。乘义云何。


颂曰:


由功德过失  及无分别智  依他自出离  是乘义应知


论曰:


应知乘者。谓即三乘。此中如应显示其义。若从他闻涅槃功德生死过失而起此智。由斯智故得出离者。是声闻乘。不从他闻涅槃功德生死过失自起此智。由斯智故得出离者。是独觉乘。若自然起无分别智。由斯智故得出离者。名无上乘。已说乘义。云何有为无为法义。


颂曰:


有为无为义  谓若假若因  若相若寂静  若彼所观义


论曰:


应知此中假谓名等。因谓种子所摄藏识。相谓器身并受用具。及转识摄意取思惟。意谓恒时思量性识。取谓五识取现境故。思惟即是第六意识。以能分别一切境故。如是若假若因若相。及相应法总名有为。若寂静者。谓所证灭及能证道。能寂静故。彼所观义。谓即真如。是寂静道所缘境故。如是所说若诸寂静若所观义总名无为。应知此中缘蕴等十义所起正知。名蕴等善巧。真实总义略有二种。谓即能显所显真实。能显真实。谓即最初三种根本。能显余故。所显真实。谓后九种。是初根本。所显示故。所显九者。一离增上慢所显真实。二对治颠倒所显真实。三声闻乘出离所显真实。四无上乘出离所显真实。由粗能成熟细能解脱故。五能伏他论所显真实。依喻导理降伏他故。六显了大乘所显真实。七入一切种所知所显真实。八显不虚妄真如所显真实。九入我执事。一切秘密所显真实。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