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毗达摩讲要》第21讲 业


一、四类结生


在《阿毗达摩讲要》的《上集》和《中集》里,已经讲了概念法、色法、心所法与心法,以及心的运作,也就是看、听、嗅、尝、触、想这些心路是如何运作的,心又是怎样认知对象等问题。这些构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生命,包括了身心现象,也就是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在“阿毗达摩”中称为色法与名法。


佛陀宣讲的所有法都紧扣着生命。在 《下集》 里,将继续探讨生命现象里的一个新内容——生死现象——生命是如何产生、如何运作及运作规律是怎样的。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我们可否决定、左右自己的未来?在死与生之间、生命以及生命的运作是否存在规律等等。在此之后,将讲缘起(十二支缘起),最后再简单地讲涅槃以及证悟涅槃的方法。


这次“阿毗达摩”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离心路”(v?thimutta)的死生法则,离心路主要探讨的是生命以及死生的环节。在探讨离心路之前,先来谈一谈生命的形成方式。


一、四类结生


有四类结生:


1.恶趣结生(apàya-pa?isandhi)


Apàya 是恶趣,或者没有快乐的地方。pa?isandhi 是结生或生命的投生方式。一个生命投生到苦界、恶趣,这类结生称为“恶趣结生”。


2.欲善趣结生(kà masugati-pa?isandhi)


Kà ma 是欲望,在此特指欲界;sugati 是善趣。


3.色界结生(r? pàvacara-pa?isandhi)


4.无色界结生(ar? pàvacara-pa?isandhi)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