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百罗汉》(52)


256、不动意尊者


不动义,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体性,常住而不变不动之意。


《摩诃止观》卷二上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意,即是心在对事物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的思考。不动意,即意不动,即入于禅定,心如止水。这里意仍指意力,即求不觉之意志、毅力,《无量寿经》净影疏云:“求佛之心,名为意力。”


尊者求佛之心坚固不动,以禅定为修行途径,常使意志定于一处,任何外物皆不能动。


257、修善业尊者


修善业尊者,佛陀前世身。名善事,为宝镜王长子。


据《贤愚经》卷九载,往昔古世有一宝镜王,王有二子,长子名善事,次子名恶事。二人奉王命一起入海求宝,在回归的路上,被其弟恶事贪图财利而将双目刺瞎。然积有历代善行功德,盲目不治而愈。空手返回国内,宝镜王闻知大怒,决意惩治恶事。尊者宽大为怀,再三请求下父王赦免了恶事的罪过。


尊者后转生为佛陀,其弟后转生为提婆达多。佛陀灭度后升往忉利天,提婆达多因不修善业,坠入地狱。


258、阿逸多尊者


阿逸多尊者,为佛陀弟子之一。


尊者为国王时,曾为女色财气所迷,国家大乱,因而被杀,堕入地狱。在地狱中他深刻反思、潜心修练,终于往生兜率天。他修慈最胜,慈曰与乐,遵奉阿逸多尊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安乐。《中阿含》卷十三《说本经》及《贤愚经》卷十二载,尊者阿夷哆,于未来久无人寿为八万岁时,愿成转轮王,名号为螺。阿氏多比丘于有而起意乐,起胜解,起欣慕,起希望,起寻求,故佛呵斥之。慈氏菩萨于有不起意乐乃至寻求,于利乐诸有情事起意乐乃至寻求,故佛赞叹之。此等皆说阿逸多与弥勒实为两人,同为佛陀时代受佛教化之弟子。


阿逸多,又作阿氏多,阿恃多、阿嗜多、阿夷哆、意译无胜、无三毒。依《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平等觉经》卷四等载,以阿逸多即为弥勒。


259、孙陀罗尊者


孙陀罗尊者,又名孙陀利,生于舍卫城外一村落。


尊者降生人世时,室内有泉水涌出,清香甘美,有珍宝随水流出。尊者容貌端正,殊似天仙,令观者惊叹。


波斯匿王以此事为奇异,将他带到迦兰陀竹林拜见佛祖。尊者见佛祖光明似日。伏身便拜,听了佛祖讲解四谛法,心开意解,当即出家为僧,精进勤学,证得罗汉果位。


佛祖对波期匿王说:过去世有一万八千比丘在山林中修行,一长者将众僧邀至家中,先备香水供众僧沐浴,又将珍宝放在水盆中施级众僧。长者今世转生为孙陀罗,而且容貌端正,心性灵慧,得道迅速。


260、圣峰慧尊者


圣峰慧尊者,圣慧,即佛陀的智慧。


尊者以修“定”而得:“慧”。他以佛祖之智慧往来于众生间,关心众生疾苦,帮助他们求得精神上的永远解脱。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