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宋代宫闱史》第02回 守信施威拳术惊人 匡胤泄忿便壶钻孔


却说匡胤在辛文悦那里读书,因为辛先生是个积学之士,道德、文章都是独一 无二的,匡胤心内很觉佩服,所以在此读书甚为安静。但是辛文悦的规矩极其严格, 匡胤乃是天性好动,不喜静居的人,被他束缚了半月有余,心下如何忍耐得住?况 且塾中都是些年轻子弟,人人都喜玩耍,自从匡胤进塾,初时不甚熟悉,因此没有 话说,后来在一处长久了,大家结为朋友,便免不得弄些事故出来。


原来塾中的学生,有两个人和匡胤最是莫逆。这两个人是谁呢?一个叫做罗彦 威,一个叫做石守信。两人都只十七八岁,生得相貌魁伟,膂力无穷,和匡胤一见 如故,十分要好。每日到了放学之后,三个人必定预约好了,到城外的旷野地方, 或是驰马,或是射箭。那书塾中的学生,都年纪相仿,谁个不喜这些事情?知道他 们三人,每天必往城外练习武技,大家便都去观看。内中有个姓王,名唤伯旦的学 生,他的生性十分狡猾,常常在先生面前讲说他人的坏处,挑唆先生,不是打这个, 便是骂那个。只因这王伯旦最会献小殷勤,先生十分宠信他。众学生虽然心里恨他, 因他是先生喜爱的人,大家只得忍着气,不敢奈何他。匡胤的性情本来十分伉直, 瞧见王伯旦时常在先生跟前搬弄是非,心下很不为然。只是他没有侵犯着自己,未 便干预旁人的事情,所以忍耐在心已有好久了。


这日也是恰当有事,放学之时,匡胤便约了罗彦威、石守信去城外比较拳脚。恰恰被王伯旦听见,他便上前说道:“你们去比较拳脚么?我从前也用过一番苦功 的,对于拳术,极有门径,今天也去比较一下,不知你们敢和我较量么?”匡胤听 了这话,心中已是不乐!又见他那种傲慢的样子,更感不快,便向他说道:“你要 前去较量,我们岂有不敢之理,只是拳脚不带眼睛,倘若受了伤,休要怨恨我们。” 石守信也从旁说道:“你要较量,就此前去,哪个不敢和你比较的,他就是乌龟, 你若是口出大言,没有真实本领,被我打伤了,休得追悔。”


说着,便同匡胤、颜威一同向城外而去。那王伯旦自恃有几斤蛮力,自然也跟 着他们而去。另外这些学生,大家都深恨王伯旦,听说他今天和匡胤等比武,都巴 望他被匡胤打倒,方才称心,也一齐跟踪而来,要看他们谁胜谁负。


匡胤等三人,到得城外一片空场上,立将下来。那些看热闹的学生,早似看把 戏一般,围了一个圈子,中间腾出一片极大的空地,任他们比试。就有个奸刁的人, 把王伯旦一推道:“你既说要和他们比较,此时还不上去,更待何时?”王伯旦虽 然有些蛮力,也曾学过几路拳技,只是没有明师指点,苦不甚精。此时讲了大话, 被人家挤住了,不得退后,只有硬着头皮,跳入场中,说道:“我只独自一人,你 们倒有三个,还是你们三人一拥齐上,打我一人呢?还是一个对一个,轮流较量呢?” 匡胤正要回答,石守信早已大声喝道:“像你这样懦夫,还用得着三个人拼你一个 么?不是姓石的说句大话,我只用一只手,便可将你打倒。”王伯旦也深知三人的 勇力,只因无意中一句言语,惹出事来,欲要上前,惟恐抵敌不住;如果后退,又 与自己的颜面有关,正在那里踌躇不决,进退两难。旁边这些看热闹的学生,一齐 大喝道:“王伯旦,你平日耀武扬威,何等厉害!今日为何这样庸懦没用呢?”


王伯旦被众人一声断喝,不觉满面通红,知道今天不能不比较一下了。当下便 将腰带紧了一紧,踊身一跃,跳进了空场,摆开门户,等待交手。那石守信早已脱 去长衣,将一只左手,果然缩在腰内,单用右手,举拳打来。王伯旦忙将身子一闪, 也还拳击去。两人一来一往,打了几个回合。只听石守信喝声“去罢”,一脚飞起, 把王伯旦跌出一丈开外。看热闹的人,见守信拳法,如此高明,不由得轰雷一般, 喝起采来!那王伯旦虽然跌了一交,幸而没受重伤,连忙爬了起来,飞逃而去。


众人见王伯旦头也不抬,只管奔逃,又不禁拍着手哈哈大笑了一阵。匡胤见时 候不早,便向众人拱一拱手道:“今日为时已晚,我被王伯旦一扰,也没兴致练习 武技了。众位请各自回去,我们三人也要走了。”众人听了这话,知道没有什么可 观,也就一哄而散。匡胤等三人,待众人走尽,也各自归家。他们都是英雄性情, 打败了王伯旦,并不算什么事情,绝不放在心上。


谁知那王伯旦,度量很是窄狭,被石守信踢了一脚,心中十分怀恨。立意要报 此仇,自己仗着辛先生的宠爱,连忙跑到塾中,向辛文悦哭诉一番。却将自己要和 他们较量的话,隐藏起来,只说匡胤等三人,欺负自己,要先生代他出气。说着, 不觉放声大哭起来。辛先生是最喜爱王伯旦的,听了这话,将他身上仔细一看,只 见披在身上的一件熟罗长衫,已扯得不成模样,头脸上果然有几处跌伤。便对王伯 旦道:“你也不用悲伤!待我明天用个手段,责罚他们一场,便可出你胸中之气了。” 王伯旦见先生允诺了责罚匡胤等三人,心中很是欢喜,料想这三个人,必定要被先 生重重地责罚一场了。心中想着,便辞别了先生,回家而去。


到得次日,匡胤等来至塾中。辛先生听了王伯旦一面之词,把匡胤、守信、彦 威三人唤至面前,说他们在外闯事,不容分辩,每人打了二十戒尺。并说下次再不 改过,定然逐出门外,不准在此读书。


守信和彦威被打之后,倒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独有匡胤,责打了二十下,心 内十分不服!暗暗想道:“先生偏听了王伯旦一面之词,把我们如此作践,这个仇 恨,如何可以不报?但是要出这口气,究竟怎样下手呢?他是先生,我们是学生, 难道可以和他挥拳么?”想了一会,没有主意,心中十分焦灼。


忽然抬头一望,见阶台旁边,摆着一把便壶,乃是辛先生夜间用的。陡地心头 一动,暗中说道:“我何不将他的便壶,如此这般,一来可出胸中之气,二来他不 知道谁人干的事情,可以免去责罚。”当下想定主意,也不声响,趁个空儿,将自 己用的铁钻,在便壶底下,打了几个洞,觅些碎泥,将所钻之洞,一一塞住,仍旧 摆在原处。


辛先生哪里知道有人捉弄他,到了夜间,一觉醒来,仍然照着老例,把便壶拿 上床去,一泡便溺,几乎将便壶灌满。不料壶底的碎泥,经便溺一冲,早巳不知去 向。壶中所存的便溺,早巳源泉滚滚,从钻孔中直流而出。辛先生正在溺到将半的 时候,忽然觉得两腿之旁,一股冷气,直冲将来,吃了一惊,只疑自己睡梦之中, 没有留神,溺在壶外。慌忙伸手一摸,那被褥早已完全湿透。立刻跳起身来,将便 壶提起一看,只见那壶底,有三五个窟窿,那便溺兀是在洞中滴沥而出。辛先生此 时方才恍然大悟道:“这必是学生之中,有人怨恨于我,暗中施的促狭,待明天查 访出来,是谁干的,必不饶他。”心内想着,气冲冲的将便壶丢在地上,把两腿揩 拭干净,床上的被褥也一齐换过。忙乱了半天,方始收拾停妥,睡不上多时,已经 天光明亮,众学生陆续前来。


辛先生也只得起身下床,盥洗已毕,归入座中;见学生都已到齐,便开口说道 :“你们随着我读书,所教所学,都以道德为先。我虽屡次责罚你们,也因你们不 肯自己要努力图上进,方才略施夏楚之威,期得攻错之助,并非有心凌辱,完全出 自美意。你们就因此记了仇恨,昨天竟有人在便壶底下,打了几个洞,将床上的被 褥完全糟蹋了,并且累我得收拾了一夜,没有睡觉。这种行为,岂是诵读诗书研究 道德的人所应为的么?


这事是谁做的,速速承认了去,倘若此时不肯明言,待我察访出来,定必加倍 处责,决不宽恕。“


辛先生的言语方毕,只见学生之中,有一人立将起来,恭身言道:“先生的便 壶坏了,说是学生们记了仇恨,有意捉弄。


先生这句话,未免太轻视学生了!“辛先生听了,忙将这人一看。只见这人, 生得龙眉凤目,方口大耳,鼻如悬胆,唇若涂朱,真是玉立亭亭,相貌堂堂,与众 学生大不相同。辛先生认得这人,名唤柴荣,也在门下读书,资性甚是聪颖,大有 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光景,所以辛先生很是喜爱他。平日对待柴荣,也比旁人格 外优厚。当下辛先生便向柴荣问道:”你说我太轻视学生,何不把这理由讲给我听 听呢?“柴荣答道:”先生说学生们毁坏便壶,可有什么证据么?“辛先生被他一 问,沉吟了半晌,方才说道:”虽然没有证据,但这里除了一班学生,并无外人前 来,不是他们有意毁坏,还有谁来做这事情呢?“柴荣道:”先生试想,你的便壶, 摆在阶畔,人人都看得见,塾中学生也有二十余人,众目昭彰,倘若有人起意,要 毁坏这便壶,哪里能够不被他人所见呢?由此想来,这便壶忽然有了窟窿,或是年 代过久,理应毁坏;或是洗涤的时候,没有留神,碰在石子上面,以致如此,也未 可知。我想学生们受了先生春风时雨之化,都知束身自爱,必不肯做此下流之事。况且学生们都是同出同进,也没空隙做这没意识的举动。有这两个原因,我所以说 先生的话,未免太轻视学生了。“辛先生被柴荣这样一说,倒反堵住了嘴,没有话 讲,只得点点头道:”你的言语,也还有理。只是要说与学生们全无关系,恐怕也 不尽然。待我慢慢地调查起来,得了真凭实据,自有办法。“柴荣听得如此说法, 不便多言,遂即归坐。


当时柴荣和辛先生一番辩论,塾中的学生,都因这事与自己没有关系,毫不介 意。独有匡胤,初时听辛先生说是学生记了仇恨,有意毁坏,心下未免吃惊,深恐 先生追究起来,隐瞒不过,要受责罚;后来听得柴荣一番辩论,能将辛先生说得默 默无言,不禁暗暗欢喜道:“不料小柴竟有这般口才,我今天的事情,若没有他竭 力遮掩,恐怕有些费事哩!”从此以后,匡胤深感柴荣和他十分要好,柴荣见匡胤 精通武艺,富有胆识,知道是个有用之才,也纯心要结交他。两个人彼此互相敬爱, 居然如漆似胶,不胜莫逆。


有一天,正是中秋佳节,塾中放假,匡胤在杜三翁家内吃了午饭,独自坐在静 室里面,看了一会书,觉得孤零零的,着实无趣。又不知石守信、罗彦威两人往哪 里去了,便往柴荣寓处找他闲谈,以破岑寂。匡胤是来惯了的,知道柴荣吃过饭, 正睡午觉,不待通报,即向卧室而来。推门进去,举目一望,不觉大吃一惊!你道 是何缘故?原来匡胤步入门内,直奔床前,意欲唤醒柴荣,不料床上红光绕帐,哪 里有什么柴荣呢?竟是一条白龙,盘屈在床上,像是睡着了一般。匡胤蓦然见此异 事,不禁“啊呀”一声叫了出来,接着又将身体往后退了几步,一个不留心,将背 后茶几碰倒,扑通一声响。那床上的白龙,早巳不知去向。只见床中睡的柴荣,忽 地惊觉,翻身坐起,见是匡胤,随即问道:“你从哪里来的?因何面有惊惧之色? 连茶几也碰倒在地?”匡胤不便将瞧见白龙盘屈床上的话告诉柴荣,只得用话掩饰 道:“我并没什么事情,只因今天放假,没有事做,独自在家。吃过午饭,看了几 页书,心中十分烦闷。


找寻石守信、罗彦威两人,又没找到,所以前来与你闲谈消遣。


不料走得急促点儿,竟将茶几碰倒,因此面上略现惊慌之色。“柴荣听了,绝 不疑心,便走下床来与匡胤相偕坐下,谈了一番空话。


匡胤一面谈话,一面转念道:“小柴有白龙盘床之兆,将来必能干一番惊天动 地的事业。现在变乱无常,兵戈遍地,没有收拾时局,统一中原的人物。小柴既有 异兆,或者是真命天子,能够化家为国,亦是意中之事。我不如趁着微贱之时,和 他结为兄弟,后来方有倚仗,倘若迟疑不决,待他发了迹再去结交,那就迟了。” 当下主张已定,便和柴荣说道:“我与你在一塾读书,意气又复相投,虽屑异姓, 无殊手足。何不效刘关张桃园结义故事,结为异姓兄弟,将来可以互相照应,不知 你意下如何?”柴荣也因匡胤是个命世英才,早就有意和他结拜,好做将来臂膀, 只因贵贱悬殊,未便启齿。今见匡胤情愿与自己结为兄弟,正中机会,哪有不允之 理!却故意推辞道:“结拜兄弟一层,恐怕有干未便。”匡胤不觉诧异道:“你我 情如骨肉,谊同手足,结拜一层,有什么不便呢?”柴荣笑道:“你乃世家子弟, 父亲又在朝为官,何等显耀!我祖父和父亲虽也出仕,现在皆已去世,家境又甚寒 苦,哪里比得上你!倘若结为兄弟,岂不要被旁人议论么?”匡胤听了,连连摇头 道:“你的言语,也太迂气了!自古道英雄不论出身高低,只要有所作为,能够创 立事业,论什么门第呢?况且你父也曾出仕,你的姑丈郭威,又和我父是一殿之臣, 门第正复相当,结拜一事,有什么不可以呢?我的主意已定,你也不必推辞,择个 吉日,就结拜起来罢。”柴荣见匡胤出自一片真忱,并非假意,也就点头答应。两 人商议了一会,又取历书查看,见明日便是上好的黄道吉日,遂决定次日赴北门外 关帝庙去结拜。匡胤从腰中取出一锭银子,吩咐柴荣的家人去备三牲祭礼,明日一 早,便挑往北门关帝庙去,料理好了,等候自己和柴荣,前往结拜。


家人领了银子,自去置备。这里匡胤又和柴荣约定,明日午前,自己一定到这 里来与柴荣前往关帝庙去,柴荣答应了。


匡胤见时候不早,便辞别柴荣,回到杜三翁家内,吃过晚饭,安心睡觉。到得 次日午前,换了一身衣服,径至柴荣寓所。


柴荣也换了洁净衣服,正在寓中等候匡胤,见他已来,心下不胜欢喜。便问匡 胤:“还是吃了饭去?还是立刻就行?”匡胤道:“我们办有三牲祭品,供过关帝, 结拜以后,正可把来下酒,不必吃饭,就此前去罢。”柴荣连道有理,立起身来, 同匡胤出了寓所,径奔北门,直向关帝庙而去。


两人正行到北门天汉桥前,忽见许多人立在桥上,不知看些什么,把过桥的路, 都拥塞住了。两人一时不能前进,心下十分焦急。匡胤忍耐不住,叫柴荣跟在自己 后面,他将身上前,用双手向两旁一分,那些站的人,哪里经受得住,早如波浪一 般,往两下分开,中间现出一条路来。匡胤忙携着柴荣,走上桥去。不知众人挤在 此处,究因何事。


两人到了桥上,四下留心观看,原来那桥的北面,站定一个黑汉,面前摆着十 几张弓,众人打着一个大圈,团团围住了黑汉。匡胤和柴荣见了这般情形,心下好 生奇怪!便向旁边一个老人问道:“这黑汉是哪里来的?众人因甚围着看他?那面 摆的十余张弓,又是什么缘故?”那老人见匡胤柴荣相貌不凡,衣服整齐,知是宦 家子弟,忙含笑道:“二位公子不知,这个黑汉自前天到此卖弓,先向众人言道:” 我卖的弓,与众人不同,人家做生意,卖物件,是要钱的。我卖的弓,只要有人能 将弓拉开,非但不要他出钱购买,并且把弓送他一张,决不食言,众位请上来拉罢! ‘众人听了这话,人人希罕,个个称奇,内中有力气的,便想平白地得他的弓。就 有一人走上前去道:“喂!黑汉,你说把弓拉开了,就奉送一张,可是真的么?’ 黑汉道:”我生平没说过假话,只要有人将弓拉足,定必送他一张。你如有力能拉, 尽管拉就是了。‘那人听了,便弯下身去,拿了一张弓,用尽平生之力,拉了半日, 连吃奶的气力都使了出来,休想动得分毫。那人满面羞惭!只得将弓放下,转身而 去。又有一个大汉,生得身长丈余,相貌甚是凶恶,看来力量也不很小的,见那人 拉不开弓,抱愧而去,心中好生不服,大踏步走上前来,也不与黑汉讲话,径就地 上,拿起一张弓来,狠命拉扯。面上挣得通红,那弓仍旧没有拉开,也只得将弓放 下,含羞而退。自从这两个人出丑以后,便没人敢来拉弓。黑汉却不因无人拉扯移 易地方,每天仍在桥北站立,等到夕阳西下,方始收弓回去。今天已是第三日了, 不知可有大力之人,把他的弓拉扯开来。“


匡胤听了老人之言,心下想道:“这黑汉即说卖弓,并不要钱,其中定有缘故。” 一面想着,一面举目看那黑汉,见他生得面如漆黑,黑中透光,甚为发亮,两眼如 铜铃一般,左目微眇,颌下一部钢须,根根倒卷;身长七尺有余,站在那里,好似 一座铁塔,令人望而生畏!匡胤见了他的相貌,便向柴荣说道:“这个黑汉,威风 凛凛,相貌堂堂,真是英雄好汉!他必另有事故,才借卖弓为由,意在引动众人。你且在此略站一会,待我上前去把弓拉上一把,看他如何对待。”柴荣也觉得那黑 汉来得奇怪,见匡胤要去拉弓,并不阻止,只点了点头,站在那里等候。


匡胤分开众人,走至黑汉面前,深深一拱道:“听说尊兄的弓,任人拉扯,小 可自不量力,意借宝弓一试,不知可蒙俯允?”那黑汉也还礼道:“我有言在先, 任凭何人,将弓拉开,遂即奉送一张。遵兄既愿拉扯,请随意拣取一张,拉了开来, 我必将弓奉送的。”匡胤闻言,也不回答,遂向地上拣一张较小的弓,拿了起来, 双手便拉,忽然听得一声响亮。


未知是何缘故,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