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20爱身品


【译文】


爱身品的大意是讲(人)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佛法,(其原因)是(学习佛法)最终对自己有益,灭除罪苦带来福报。


自己爱护生命的人,谨慎护守自己的(信念):希求渴望解脱(诸种)欲望(纠缠),学习正等(之法)就不会陷入昏昧。㈠


(自我)生命(的存在)为第一要义,应该常常自我勉励学习(佛法):所谓(获)利乃是教诲别人,(诲人不倦)便可称智。(二)


学习(佛法)首先端正自我(言行),然後才能端正他人(言行):调顺身(心)进入慧境,必然迁化变成上德之人。㈢


自身都不能得到益处,怎么能将益处施给他人?心(意)调顺(得当)身体归入正端,什么心愿不能实现?(四)


前世之我造罪福,後世之我受果报;作恶如能知改悔,犹如金刚穿明珠。(五)


人们若不持守戒律,滋滋蔓蔓犹如藤蔓(到处攀缘):放纵情感极骋所欲,罪恶之行日益增加。㈥


罪恶之行危及自身,愚合之人以为易於实践而毫无顾忌:善(德之行)最能安定身心,愚阁之人以为难於实践(而畏难不前)。(七)


按照真人教诲去做,运用大道来规约身(心):愚阁之人以此为难加以指责,见此之行以为恶(行):行使恶(行)必得恶报,犹如种下苦涩之种(必得苦果)。(八)


作恶自然遭受罪行,行善自然享有福报:也要待到盂釜巳各自成熟之时,它们之间不会互相取代(行恶得善,行善得恶):实践善德必得善报,也如种下甘甜种子(必享甘甜之果)。(九)


自利其身又利他人,获得好处又不损灭,要想知道如何利身,(守)戒(多)闻是最好方法。(十)


假如有人自爱其身,并想(来世)生於天界之上:(应当)敬守佛法乐闻佛法,应当思念佛之敦诲。(十一)


凡有所为必须事先有所准备思虑,切勿损害本来应该要做之事;能够做到这样便可?心)意日修(精诚),(所为)之事就不会错失时机。(十二)


那些致力於事业之人,善始善终者能够获得益处:真见(已明)应该身体力行,能够这样一定能够得其所愿。(十三)


爱身品第二十有三章


爱身品者,所以劝学,终有益己,灭罪兴福。


自爱身者,慎护所守,希望欲①解,学正不寐②。㈠


身骂第一,常自勉学,树乃诲人,不倦③则智。㈡


学先自正,然後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㈢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四)


本我④所造,後我自受;为恶自更,如钢钻珠。(五)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㈥


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七)


如⑤真人教,以道法⑥身;愚者病之⑦,见面为恶;行恶得恶,如种苦种。(八)


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务须熟⑧,彼不自代,习善得善,亦如种甜。(九)


自利利人,益而不费⑨;欲知利身,戒闻为最。(十)


如有自爱,欲生天上;敬乐闻法,当念佛教。(十一)


凡用⑩必豫虑,勿以损所务⑾;如是意日修,事务不失时。(十二)


夫治事之士,能至终成利。真见身应行⑿,如是得所欲。(十三)


①希望欲:各种空想非份而又不正当之欲求。


②寐:本意是睡著了。此处意指糊涂、不明白。


③不倦:不厌倦、不停止。


④本我:即过去世的(神识)之我;後我,即堕入轮回中的世俗之我。


⑤如:像某某一样,按照某某样子。


⑥法:规范。


⑦病之:以之为病。病,为难、忧虑、困苦。


⑧熟:时机成熟。


⑨费:破费、浪费、减少。


⑩用:有所为。


⑾损所务:对本应致力去干的有所妨碍。


⑿应行:应该确实去实践力行。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