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毗达摩讲要》第13讲、无色界心


四、无色界唯作心


无色界唯作心有四种:


1. 空无边处唯作心;


2. 识无边处唯作心;


3. 无所有处唯作心;


4. 非想非非想处唯作心。


这四种唯作心和善心一样,只不过这些唯作心只发生在漏尽者的心流中。因为有情培养了空无边处善心、识无边处善心、无所有处善心及非想非非想处善心,这些善心还能带来果报,但是唯作心不能带来果报,只是做而已。


看过《大般涅槃经》(Mahàparinibbàna suttaü)的人就知道,佛陀在临般涅槃的时候,先进入初禅,从初禅出定之后依次进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和想受灭定;从想受灭定出定之后,又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无所有处定、识无边处定、空无边处定、第四禅、第三禅、第二禅、初禅;从初禅出定之后,又再进入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从第四禅出定后,世尊即般涅槃。佛陀进入的四种色界禅那和四种无色定,生起的都是唯作心!


因此,色界心可以分为十五种:五种善心、五种果报心和五种唯作心。无色界心可以分为十二种:四种善心、四种果报心和四种唯作心。这二十七种心(12+15=27)统称为“广大心”(mahaggata cittàni)。


所 谓“广大”,意 即殊胜的、超越的、高尚的意思。“广大心”是指禅定心,禅定心是色界心和无色界心,即包括了色界、无色界的善心、果报心和唯作心。


我们讲了广大心,即色界心和无色界心。在这些心当中,对于已证得禅那的人,可以体验到其中的善心,而对于没有禅那的人来说,则无法体验到这些心。


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十七广大心:十五色界心和十二无色界心。色界心和无色界心各分为三组,分别是善心、果报心和唯作心。


色界善心依禅支分为五种,即拥有五禅支的称为初禅心;拥有四个禅支的称为第二禅心;拥有三个禅支的称为第三禅心;拥有两个禅支的称为第四禅心和第五禅心。第四禅心与第五禅心的区别在于受:第四禅心的受是“乐受”,第五禅心的受是“舍受”。对于果报心和唯作心也是如此。


无色界心依所缘(心的目标)分为四种,即:空无边处心的对象是无边的虚空,所以称为“空无边”;识无边处心的对象是遍满无边虚空的心识,所以称为“识无边”;无所有处心的对象是空无边处定心的不存在,所以称为“无所有”;第四种无色界心极其微细,微细到既不能说有想,也不能说没有想,所以称为“非想非非想处心”。这四种心也各依善心、果报心、唯作心而有十二种。


这二十七广大心有别于欲界心:在一个心路中,欲界速行心最多生起七次,然后落入有分;但是,广大速行心可以连续生起无数次。这些内容在讲到心路的时候再来学习。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