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毗达摩讲要》第7讲 杂心所


六、欲


再看下面一个心所——欲(chanda)。欲,是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意思(chando'ti kattukà matà yetaü adhivacanaü )。


特相:想要做。(kattukà matà lakkha? o)


作用:寻找所缘,追求目标。(à ramma? apariyesanaraso)


现起:希求所缘。(à ramma? ena atthikatà paccupa??hà no)


近因:所希求的目标。(tadevassa pada??hà naü ) (Vm.471; Dhs.A.p.176-177)


欲对目标的追求,被喻为伸出心之手一般。


欲是好的还是不好?欲望本身并没有好或不好之分,它只是追求东西,是中性的。但是如果欲和贪心所相应,它就变成贪欲。贪欲是追求欲乐,为了得到和拥有可以执著的目标。想要得到和占有世俗的、物质的快乐、物欲,即是贪欲。欲本身只是采取行动,但只要和贪相应,欲就变成助纣为虐,做了帮凶。想要行善,对善法的追求也是欲,这种欲叫做“善欲”或“善法欲”,要看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只要和贪瞋痴相应,它追求的就是不好的;如果追求的目标是好的,比如想要布施,想要持戒,想要禅修,想要断除烦恼,这些都是欲。所以我们应当培育善法欲,但是对欲乐目标的追求、贪欲要放下。只要懂得善用,欲可以使我们一直都保持冲劲,保持一份对善法的追求,对解脱的追求,对出世间法的追求。我们应当克服贪欲,培育善法欲。


6 个杂心所就讲到这里。再总结一下这 6 个杂心所,一、寻(vitakka)是把心投入对象。二、伺(vicà ra)是心持续地审察对象。三、胜解(adhimokkha)是心决定对象。四、精进(viriya)是心为了得到目标而努力,或者是心持续地对目标努力、奋斗。五、喜(p?ti)是心喜欢对象,对所缘有兴趣。六、 欲(chanda)是心追求对象。只要把握好心和所缘这一种关系,这些心所就很好理解。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