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①。《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②。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③。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④。


【注释】


①二为同人之主。②所以乃能“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非二之所能也,是乾之所行,故特曰“同人曰”。③行健不以武,而以文明用之,相应不以邪,而以中正应之,君子正也,故曰“利君子贞”。④君子以文明为德。


《象》曰:天与火,同人①。君子以类族辨物②。


【注释】


①天体在上,而火炎上,同人之义也。②君子小人,各得所同。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①。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注释】


①居同人之始,为同人之首者也。无应於上,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于门”也。出门同人,谁与为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①。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注释】


①应在乎五,唯同於主,过主则否。用心扁狭,鄙吝之道。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①。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②。


【注释】


①居同人之际,履下卦之极,不能包弘上下,通夫大同;物党相分,欲乖其道,贫於所比,据上之应;其敌刚健,非力所当,故“伏戎于莽”,不敢显亢也。“升其高陵”,望不敢进,量斯势也,三岁不能兴者也。三岁不能兴,则五道亦以成矣,安所行焉? ②安,辞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①。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注释】


①处上攻下,力能乘墉者也。履非其位,以与人争,二自五应,三非犯己,攻三求二,尢而效之,违义伤理,无所不与,故虽乘墉而不克也。不克则反,反则得吉也。不克乃反,其所以得吉,“困而反则”者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①。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注释】


①《彖》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然则体柔居中,众之所与;执刚用直,无所未从,故近隔乎二刚,未获厥志,是以“先号咷”也。居中处尊,战必克胜,故“后笑”也。不能使物自归而用其强直,故必须大师克之,然后相遇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①。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②。


【注释】


①郊者,外之极也。处“同人”之时,最在於外,不获同志,而远於内争,故虽无悔吝,亦未得其志。②凡处同人而不泰焉,则必用师矣。不能大通,则各私其党而求利焉。楚人亡弓,不能亡楚。爱国愈甚,益为它灾。是以同人不弘刚健之爻,皆至用师也。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