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先秦历史典故》第3章 定立人伦拨乱反正:女娲


立人伦 定嫁娶


女娲是伏羲的同胞妹妹。伏羲在建都宛丘之后,曾亲自回到成纪迎请母亲和妹妹来陈都,女娲一路见男女野合,知爱而不知礼,谓伏羲曰:“为教之先应先立人伦,立人伦必先定嫁娶。如今姓氏颇多,不可同姓为婚。凡欲嫁娶时,先使一人斟酌其事,谓之媒妁,然后以俪皮为聘礼,示合姓之欢。行聘礼之后,双方虽未正式嫁娶,也不得与他人游戏,则人伦之本立,而民始不相渎也。”伏羲大喜:“此言有理啊!我妹能正姓氏,职婚姻,民得女判,可呼为神媒。”随即晓谕天下,百姓自此婚姻皆行此礼。所以中国自古有传说女娲是媒神,主人婚姻,源自于此也。


先秦历史典故

伏羲离去后,众人推女娲为王,称为女皇。


拨乱反正 抵柱中原


共工氏,名康回,生得髦身朱发,铁臂虬筋,身高一丈有余,力大无穷。其为人表面恭敬但内心狡诈,阴谋百出,碍于伏羲的威德而暂时隐忍为上相。如今听说群臣推女娲为主,怒不可遏,乃倚仗自己封地地势高险,决滔天洪水以淹陈都。


霎时中原遍遭水害,天地间一片汪洋。女娲与群臣避入中皇山,中皇山乃中央的封地,中央五行为土,土能克水,所以其封地洪水不能近,只是当时中央已不在。下相柏皇进策曰:“臣闻衡山之阳有祝融氏之后名曰莫坏者,得异人传授,可制此水。”女娲命使者招至。莫坏乃教聚芦苇烧成灰壅塞于低处,洪水之势立见消减。共工见女娲用莫坏之谋止其洪水,又心生毒计,他派人巴结其邻里栗陆,许以厚酬,密定共同决水再淹中原。栗陆利欲薰心,马上叫国人注水决堤。


共工和栗陆在堤边亲自督战,堵住各处出水口,截住滔天巨浪蓄积水势,只待水满便要开堤冲下。千钧一发之刻莫坏率无数人民执火棒火器攻打而至,一时烟乘风势扑面迷睛,共工大叫决堤,但左右大乱,自相践踏哭爹喊娘。而此时洪水却越涨越高眼看冲出堤围,忽然如一声暴雷炸向,只见亿万倾巨浪凭空倒悬立起,向山头高处逆流而上,刹那间将共工的封地夷为深渊。


先秦历史典故

共工之民惊呆了,遍弃水具跪伏于地;栗陆的人民早已恨其叛乱,此时发一声喊立刻把栗陆杀了。共工在仓惶之间向东奔投尊卢,尊卢拒之,共工只得向西而来,遥见一山壁立万仞,顶有石柱危峻屹立直插云汉。共工爬到山顶,山顶竟有一汪清池可饮,池边尚有芬芳的野果可食。共工想起昔日自己的封地也是如此美好,如今却落到这步田地,越想越怒越想越恨……一股邪恶之气直冲天庭,他双手抱定石柱大吼一声,一头撞向石柱,石柱崩断,发出天裂一般的巨向,从山上滚下,所遇树木山石尽被碾为粉末,幸而山高树多,石柱下滚之速略受羁滞。


女娲在山下见了,急命断巨木为海螯之足,立于地之四极,石柱轰鸣坠至,女娲役其神力一掌抵住,将天柱支驾于四足之上,此时地震天摇,大地向东南倾斜,四极下陷,从此河海尽皆东流,四极陷为冰川海洋。


莫坏与人民攀山而上穷追不舍,共工乘夜逃走,西奔至昆吾之境,昆吾早已令人执剑四面守定;共工不得入,又奔至骊连地畀,骊连迎接了他,好言安慰,共工疲惫已极,就呼呼睡著了。骊连令人以牛筋将共工五花大绑,解来见女娲,女娲亲握昆吾之剑,历数其罪而杀之。将其封地分与尊卢、骊连、昆吾三人治理。


女娲率众回都,见宛丘已被水破坏不堪居住,就建都于中皇山之阴。


炼石补天 修饰仪容


共工撞断天柱之后,天柱崩倒于山南一带,从此山南一带不能周匝行人,故人民称此山为“不周山”。共工怨气结滞于山顶不散,一团阴郁阳光不至,所以这一带常常凄风苦雨,人民难以存活,乃哭告于女娲。女娲即与众人运五色巨石至不周山顶,按五行的方位安放好巨石,候东南风起,驾起大木以火烧之,并令一对童男童女持巨扇鼓风,不时加木助火。烧至第七日,只见巨石散发出五色的阳气向天空冲去,阴翳消除,晦雨逝去,天色一片明朗祥和,有几缕五色气因风吹而飘到了天边,成了美丽的云霞,从此朝朝暮暮现于天边。


先秦历史典故

到此时四方回复安宁,天地回复生机。大臣随造笙簧,以通达各国不同的民风;娥陵制都良管,以协调所有乐器之音;圣造班管,择清晨吹之,日月星辰各自灿烂光明。女娲觉得这段时日杀伐太重,心中略感悲伤,即造了一张五十弦的瑟,长七尺二寸,命素娥鼓之,顿时愁云四塞阴雾迷空,音色杂乱听之极悲。女娲知用弦太过,命将此瑟尺寸与弦各折一半,瑟身绘画锦文饰以宝玉,以抑其悲,然后弹之,天地清明幽微各得其理也。这张瑟的尺寸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女娲见人民披头散发无异阴鬼,就教人民将长发盘上头顶,用竹片插牢,再用细细的带子加以束定,看起来非常整齐端庄。天下纷纷仿效,自此人民懂得了修饰仪容,中原的风俗也大为改观,这就是头饰与发簪的由来。女娲还常常乘坐六条飞龙拖拽的雷车巡视天庭,以保护天上地下的安宁。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