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百罗汉》(7)


31、破邪神通尊者


破邪神通,意译为贤爱。名跋陀罗缕支。西印度人。


尊者对论法透彻贯通,学风淳朴,戒行严格,且心怀慈悲。


以其摧破外道的邪论而受人尊敬,当时,摩腊婆国有一大慢婆罗门,遍览群书,通晓各种宗教理论,他有弟子数千,受到本国国王的敬重,国中百姓也莫敢怠慢。然而大慢婆罗门诋毁佛教,并辱慢佛祖雕像。


尊者闻知此事,遂长途跋涉,找婆罗门辨论是非。摩腊婆国王主持论场,他理正法圆,清辨若流。大慢婆罗门理曲词穷,辨论失败。


按理辨论失败者当依法处斩,尊者以慈悲为怀,请求国王敕免其罪。国王免去死罪,下令其骑驴游城,以宣告他辨论失败。


婆罗门当众受辱,愤郁而吐血。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载,尊者听到婆罗门患病,前去安慰探望,婆罗门仍执迷不悟,破口大骂,并诽谤大乘佛教。这时,天地愤怒,大地开裂,将慢婆罗门从地穴堕入十八层地狱。


32、坚持三字尊者


坚持三字尊者即晋代僧人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宁武附近)人。三字即“阿弥陀”,意译“无量寿”。


尊者生于仕宦之家少时即随舅父令狐氏博览六经,尤善《老》、《庄》。后慕名投奔道安,听道安讲解《般若经》,豁然开悟,叹”儒道九流,皆糠纰耳。“


出家后,在前往广东罗浮山途中,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便驻锡于此。初住西林寺,后弟子日益增多,刺史桓伊又为修东林寺;以后一直没有离开。著名典故”虎溪三笑“即发生于此。


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佛教净土宗。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宣称专念阿弥陀佛名即能往生净土。奉行念佛三味。即以修定坐禅,息心忘念,心注西方,观想念佛,为通往西方净土的修行方法。


传说曾邀僧俗18人(”十八贤“)结成”白莲社“,于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往生西方佛国净土极乐世界。因此被尊为净土宗初祖。这种修行方式筒便易行,吸引力极大,因而迅速流传开来。并弘传至日本,现在,日本净土宗亦以尊者为始祖。八十二岁时圆寂。著有《法性论》等。


33、阿[少/兔]楼驮尊者


阿[少/兔]楼驮。甘露饭王之子,佛陀之堂弟,十大声闻弟子之一。


传说他出家之初,因懈怠贪睡受责,后立誓不眠,精进勤勉,得天眼通,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人称“天眼第一”。


据载,他曾于过去时施舍了几顿饭给辟支佛,从那时起,五十劫来亭尽天上人间的无胜妙乐。现在劫降生为甘露饭王之子,佛祖得延民佛后,他出家为僧,学习佛法。


然出家之初,懈怠贪睡,受到佛祖呵责。后立誓不眠,七日七夜不睡眠,至使眼睛一度失明。从此以后,他精进勤勉,得天眼通,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人称“天眼第一”。


佛陀寂灭后,他劝导众弟子收敛悲恸,努力于佛教事止,并让佛陀的金棺停留七日,以满足诸天神要求供养的心愿。


34、鸠摩罗多尊者


鸠摩罗多尊者,据《大唐西域记》载,生于呾叉始罗国。时人以”日出论师“尊称之,而与马鸣、龙树、提婆并号”四日照世“。


制论凡十数部,并盛宣行,被尊为经部本师,付法藏第十八祖,禅宗第十九祖。据《付法藏因缘传》卷六载,尊者自幼聪慧,有”美名童子“之称。后出家从僧伽耶舍受法。


初于呾叉始罗国著述诸论,后至朅盘陀国专事教化,平生浸淫佛教典籍,极其玄旨”立正法,摧邪见,高论清举。其后付法于阇夜多。


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诃梨跋摩传》等,尊者为罽宾之小乘学者,属萨婆多部,系《成实论》作者诃梨跋摩之师。


生卒年月,应在龙树与世亲之间,即于公元三世妃之未。


著述凡十数部,《日出论》《结发论》《喻鬘论》、《痴鬘论》、《显了论》等。


鸠摩罗多,又作鸠摩暹多、鸠摩罗陀、鸠摩罗驮、矩摩逻陀、拘摩罗逻多、究摩罗陀。意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


35、毒龙皈依尊者


毒龙皈依尊者,本名瞿波罗。意译牧牛人。曾为毒龙,故以为名。


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佛陀在世时,古印度那揭罗曷国有一牧牛人,每日向国王供应乳酪。一次献乳酷时有失礼仪,遭到国王的谴责。牧牛人心怀忿恨,供奉鲜花祈祷神灵,发愿来世变作龙王,摧毁京城,杀害国王及其臣民,发愿毕,以头触石,气绝身亡。


不久,牧牛人转生为大龙王,住在那揭罗曷城西南石岭的洞穴里。龙王飞出洞穴,欲荼毒生灵。佛祖闻知,运用法力。降伏其心。龙王皈依佛教,并发誓永不杀生,扶持佛法,供养佛陀弟子。


佛祖再施神力,将自己的身影留在龙洞石壁上,对瞿波罗说:我的影像具有慈悲神力,当你愤怒而毒心萌动时,静观影像。毒心自然消失。据载,石壁佛影成为佛教圣迹,获阿罗汉果。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