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宋代宫闱史》第99回 文天祥倡议浮海 谢太后举国降虏


却说伯颜引了大军,势如破竹,直趋临安。宋廷闻报,召群臣会议,束手无策, 大众皆请贾师相督师退敌。似道至此,也无法推诿,只好应允。遂下诏命似道都督 诸路军马,开府临安,用黄万石等参赞军机,所辞官属,均得先命后奏。在封摏库 中,拨金十万两,银五十万两,关子一千万贯,充都督府公用。王侯邸第皆令捐助 军饷,并核僧道租税,收来作饷,一面诏天下勤王,其时已是咸淳十年的暮冬时候, 似道在葛岭私第与妻妾们围炉守岁,还是花团锦簇,珠围翠绕,十分快乐!


次日为帝屈即位第一个元旦,改元德祐. 宫廷里面,仍是循例庆贺。到了晚间, 即有惊报前来,元兵已入黄州,沿江制置使陈奕出降,元令为沿江都督。其子岩, 守江东州,也随父投降。知蕲州管景模,又遣人往迎元兵。似道闻报,方才有些着 急!忙召吕师夔为参赞都督府军事。师夔不肯受命,与江州钱真孙,迎降元兵,伯 颜命师夔知江州。师夔于庾楼,特设盛筵,宴请伯颜,且献宗室女两人侑酒。伯颜 至,见有二美人侍宴,不禁怒道:“我奉天子之命,兴仁义之师,问罪宋朝。你怎 么用女色蛊惑我呢?”说罢,饮酒一杯,径自跨马而去。师夔甚觉惭愧!暗中连呼 晦气。


贾似道在临安闻得吕师夔又复降敌,急得不知所措,忽报刘整病死,似道大喜 道:“刘整既死,敌失向导,此天助我成功也。”遂上表出师,抽诸路精兵十三万 人从行,金帛辎重,不可胜计,皆装载船中,舳舻相衔,一百余里。到了芜湖,遣 人通问吕师夔,请调停和议,师夔不答。夏贵引兵来会,于袖中出一书,指示似道 道:“宋历只有三百二十年。”似道也不开口,低头叹了一声,心知夏贵也不可恃, 即起用汪立信为江淮招讨使,令就建康募兵。


立信闻命,即日启行,至芜湖与似道相见。似道抚立信之背道:“当日不用公 言,以致如此,今将若何措置?”立信道:“现在更有何策,寇已深入,江南无一 寸干净土,立信此来,不过要寻一片赵家土地,拼却一死,死要死得分明,始不失 为赵家臣子。”似道甚为怀愧。勉强对答了几句话,立信告别而去。似道又令宋京 至元军,请称臣奉币,如开庆原约。伯颜答书道:“我军未渡江时,尚可议和入贡, 今沿江州郡,皆为我有,还有什么和议可言,必欲求和,请自来面议。”


似道得书,正急得无可奈何。忽报元兵又进陷池州,知州王起宗遁去,通判赵 卯发全家死节。似道只得简选精锐七万余人,尽属孙虎臣,令截击元兵。又令夏贵 率战舰二千五百艘,相继而进;自率后军驻于鲁港,作为后应。虎臣军中,携一爱 妾,时刻不离,至是亦令乘舟随行。刚至池州下流丁家洲,遥见敌兵,即列舟对垒。伯颜用大炮轰击中军,弹火喷射,所至披靡,虎臣大为惊惶!阿术复率划船数千, 乘风直进,呼声震天地。宋军先锋姜才,正在拼命死战,虎臣心惊胆战,忽然跳至 姜才船上,部众顿时哗噪道:“步帅逃走了。”全军大乱。


夏贵因虎臣新进,权出己上,已是袖手观望,此时不战而溃,自乘小舟,掠似 道坐船而过,大呼道:“彼众我寡,势不可挡,师相速自为计。”似道大惧!忙鸣 金收军,舳舻播荡,忽分忽合。阿术乘机横扫,伯颜指挥步骑夹岸助攻。宋军不死 于刀剑之下,即死于江水之中,江水为之尽赤,所有军资器械,一概为元兵掠去。似道奔至珠金沙,夜召夏贵等议事,孙虎臣也逃了来,顿足大哭道:“我军无一人 用兵,如何是好?”夏贵冷笑道:“我从前与他血战,倒也有几次了。”似道便问 为今之计,如何才好?夏贵道:“诸军胆落,不堪再战,惟有速入扬州,招集溃兵, 迎驾海上,我当死守淮西。”言毕,解舟自去。似道与虎臣,单舸奔往扬州。


次日,见溃卒蔽江而似道令队日登岸,扬旗招集,皆不见应,甚至有出言谩骂 的,似道无法可施。镇江、宁国、隆兴、江阴的守将,均弃城而去。太平、和州无 为军又相继降元。饶州被陷,知州事唐震,合家殉难。前宰相江万里,自投水中, 其子镐等,亦依次投入,积尸如叠,似道上书请迁都,太皇太后不许。殿帅韩震, 复以为请,乃下宰臣集议。左丞相李爚主张固守,为韩震等反对,遂遁去。后经三 学生上书谏阻,因即罢议。再诏令各路勤王,先是勤王诏下,诸将皆观望不前,只 有李庭芝遣兵入援,此时又来了个张世杰。参政陈宜中,疑世杰由元军来归,将其 部下尽行易去,另调新军,归世杰统带。


江西提刑文天祥、湖南提刑李芾,亦引兵入卫。但是大局已坏,虽有一二忠义 之士,奋身为国,也无可挽回了。右宰相章监,托故径去,进陈宜中知枢密院事。


伯颜进兵建康,汪立信自别似道,向建康进发,见守兵皆溃,四面都是北兵, 遂折回高邮,意欲控引江汉,作为后图。


闻得似道师溃,江汉州郡,望风出降,不禁长叹道:“我今日犹得死在宋土了。” 乃致酒与宾僚诀别,自作表报谢三宫,并与从子书,嘱以后事。夜半起步庭中,慷 慨悲歌,握拳击案,以致失声三日,扼吭而死。伯颜至建康,立信爱将金明,携立 信家人走避,有以立信三策,陈告伯颜,请戮其妻孥。遂访求立信家属,衄以金帛。


伯颜既入建康,又遣兵四出,收降了广德军。似道穷迫无计,只得缴还都督印, 陈宜中问堂吏翁应龙,似道现在何处?


应龙回称不知。宜中疑其已死,上疏乞诛似道。太皇太后谢氏道:“似道历事 三朝,不忍以一朝失算,即置典刑。”乃诏免似道平章都督,授为醴泉观使,凡从 前所行诸弊政,一概罢除,将公田给还田主,令率租户为兵,放还贬谪诸人,并复 吴潜向士璧等官阶,刺配翁应龙于吉阳军,贬廖莹中、王庭、刘良贵、陈伯大、董 朴等官。


未几,三学生及台谏侍臣,又交章请诛似道,太皇太后还不肯从,似道又上疏 乞保全,且言为夏贵、孙虎臣所误。有诏令李庭芝资遣似道归越,守丧终制,似道 还留在扬州,不肯归去。王爚又上疏论似道,既不死忠,又不死孝,乞严加谴责, 颁诏诘责,似道始返绍兴。绍兴守臣闭门不纳,王爚又入陈太皇太后道:“本朝权 臣稔祸,从无如似道这样厉害的。措绅草茅,迭经弹劾,陛下皆不允行,如此不恤 人言,将何以谢天下。”太皇太后始道降似道三官,居住婺州。婺州人民,闻似道 到来,争作露布,驱逐出境,不准逗留。监察御史孙嵘叟等,又上言罪重罚轻,乃 流窜至建宁府。国子司业方应发。中书舍人王应麟,请授诸四裔,以御魑魅,且请 重惩奸党,以申国法。


又下诏斩翁应龙,籍其家产。廖莹中等除名,窜逐岭南,谪似道为高州团练使, 安置循州,籍产没官,荣王与芮此时晋封福王,深恨似道,募人为监押官,欲与途 中除之。会稽县尉郑虎臣,自请于福王与芮,愿充监押官。


你道郑虎臣为何自愿请行呢?原来虎臣之父为似道所陷,刺配远方。虎臣久欲 报仇,遇到这个机会,所以请行。遂去押解似道启行。似道正寓居建宁府开元寺内, 还有侍妾数十人。


虎臣命将侍妾逐去,即促似道长行,命舆夫撤去舆盖,曝行秋日中,且编唱杭 州俚歌,教舆夫高声歌唱,屡呼似道姓名以辱之。一日,行抵一古寺,壁上有吴潜 南行时所题诗句,虎臣故意指着问道:“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似道怀惭不 能回答。未几,舍舟登陆,行次剑州黯淡滩,虎臣又令似道观水道:“此水甚清, 可以就死。”似道道:“朝廷并未有诏令我就死。”到了漳州木棉巷,虎臣道: “我为天下除奸贼,虽死无恨。”遂于似道登厕时,拉其胸,折骨而死。似道既死, 漳州守经纪其丧,讲富民所蓄油杉以之为棺,初时签书枢密院事林存儒,为似道所 倾,南窜至漳州而死。林氏子孙闻得油杉甚佳,欲制棺以为殓,后因价值过巨,无 力购置,忿然对富民道:“你可好好收藏,留于贾丞相自用。”此时竟用此杉,以 殓似道,也可谓奇事了。后人有诗咏似道道:南荒一逐使人愁,林氏油杉早见收; 迁客墨痕萧寺壁,相逢生怕唱杭州。


先是似道当国,尝梦金紫人引一客至,对他说道:“此人姓郑,能制公命。” 其时内侍郑师望宠幸用事,似道疑及师道,因借他事,勒令外窜,岂知死于郑虎臣 之手。又有临安梢人,泊舟苏堤,方当盛暑,卧于舟尾,中夜不寐,忽见三人长不 满尺,聚坐沙州,一人说道:“张公到了,将奈何?”一人道:“贾平章非仁者, 决不相恕。”又一人涕泣道:“我固无生望了,你们还可以见他败亡。”三人对泣 逾时,入水而没。次日,渔人张公,获一鳖,径逾二尺,纳之葛岭私第,似道烹而 食之,未及三年,似道即败。当似道极盛之际,尝发愿斋云水千人,施斋数日,其 额已足,最后有一道士,衣衫褴缕,踵门求斋。


主其事者,以千人之数已足,不肯放入。道士坚求不已,不得已在门房施与一 斋。道人食罢,复其钵于案上而去。众人尽力移钵,分毫不动,大为诧怪!启于似 道,尚不相信,亲往观看,举手揭之,随腕而起。内有诗二句道:得好休时便好休, 收花结子在漳州。


似道见了,方知真仙降临,深悔当面错过,未能详问休咎。


惟这两句诗经门客等多方猜测,终不能解。后来似道死于漳州木绵庵,始知此 两句,实预示似道身死之地,可见世事,皆有定数。似道死后,宋廷以王爚平章国 事,陈宜中、留梦炎为左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宜中在太学时,曾与黄 镛等纠劾丁大全,编管远州,当时曾为六君子。后来大全被斥,宜中释回,夤缘似 道,得居显职。及似道芜湖战败,逃居扬州,宜中疑其已死,故奏请惩似道罪;此 时又因郑虎臣擅杀似道,捕之下狱,置于死地,复请许似道归葬,赐还田庐。太皇 太后只道他存心忠厚,事事依从,哪知他竟是似道一党呢?宋廷又命张世杰,总都 督府诸军,分道拒元。无如元兵日逼近,临安一日数惊,同知密院事曾渊子等数十 人,竟相率遁去。签书枢密院文及翁,同签书院事倪普,故意令台官劾论自己过恶, 章未及上,已迫不及待,出关潜逃,相继而遁者,日有数起。太皇太后闻知,特下 手诏,戒饬群臣道: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大小 臣工,未尝有出一言以救国者,内而庶僚,畔官离次,外而守令,委印弃城,耳目 之司,既不能为吾纠击,二三执政,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里合谋,接踵宵遁,平 时读圣贤书,自许谓何?乃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亦何以见先帝。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其在朝文武官,并转二资,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台觉察以 闻,量加惩谴。


手诏虽下,朝内百官,潜逃的尚日有所闻。最可笑的是边廷守将,时势危急至 此,他们还擅杀元朝使臣。元礼部侍郎廉希贤、工部侍郎严忠范,赍奉国书赴宋, 行至独松关,守将张濡,令部兵袭杀忠范,执了希贤,送往临安。希贤受创,死于 道中。宋廷知道惹祸,忙遣使往告元军,戕使之事,实系边将所为,朝廷并不知道, 当依法加诛,乞贵国修好罢兵。伯颜又令议事官张羽,偕宋使回临安,道出乎江, 又为宋将杀死,伯颜愈加发怒!遣兵四出,收降常州,攻入岳州,陷了江陵。京湖 宜抚使朱祀孙,副使高达,均降于元。元将阿里海涯,命祀孙移檄部属,谕令授诚。于是湖北州郡,相继出降,荆南已为元有,伯颜无西顾之忧,安心东下,直至真州, 先遣弁目李虎,携书扬州谕降。


制置使李庭芝,斩使毁书,令统制姜才出战。姜才胜敌于三里沟。宋将刘师勇, 又收复常州,兵威稍振。张世杰召刘师勇、孙虎臣等大集舟师,为扬州声援,又为 元兵所败,廷臣复发生意见。先是平章王爚上言。陈、留二相,宜出一人督师吴门, 为陈宜中所阻。至是因世杰兵败,愤而求去,太皇太后不许。京学生刘九皋,又上 言陈宜中误国,不亚于贾似道疏入不报。宜中悻悻而去,太皇太后自作手书,命宜 中母杨氏,促其速来。宜中乃请以祠官入侍,进拜醴泉观使,以文天祥和平江府, 李芾知潭州。文天祥上疏请建四镇,留梦炎、陈宜中以为迂阔难行,置之不答。天 祥叹息而去。


伯颜分兵三路,水陆并进,期会临安,常州复陷,江西诸州郡尽失。元兵至独 松关,守将张濡遁去,元兵长驱入关。宋廷大惧!促文天祥入卫,天祥与张世杰计 议,以为淮东坚壁,闽广全地,若与敌血战万一得捷,命淮师截敌后路,国事尚可 有为。世杰深然其计,入奏朝廷,陈宜中谓王师务宜慎重,又不允行,左丞相留梦 炎,不告而去,宜中没有他法,只有求和一策,命工部侍郎柳岳,至元军通好。柳 岳见了伯颜说道:“嗣君冲幼,尚在衰经,古礼不伐丧,贵国为何兴师。况前此背 盟,悉出贾似道一人,今似道伏诛,贵国亦可恕罪了。”伯颜道:“汝国戮我行人, 所以兴师问罪。从前钱氏纳士,李氏出降,皆是汝国旧例。况汝国得于小儿,失于 小儿,天道好还,何必多言。”柳岳无言可对,只得退回。宜中又令宗正少卿陆秀 夫、兵部侍郎吕师孟与柳岳再往元军,情愿称侄,或称孙乞和,伯颜仍旧不许。秀 夫等还报,宜中又奏准太皇太后,奉表求封为小国,再遣柳岳奉表,前往元军,行 抵高邮稽家庄,为土民所杀。


元兵逐步进逼,好容易过了残年,已是德祐二年了。忽接湖南警报,潭州已失, 湖南镇抚大使兼知州事李芾死节,临安戒备益严,讹言益甚,百官又相率逃去。一 日,帝显临朝,文班只得六人。未几,嘉兴府又降于元,安吉州又复输款。太皇太 后泣道:“苟存社稷,称臣亦不足惜。”乃命监察御史刘岜赴元军奉表称臣,上元 主尊号,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乞存境土,聊奉宗社。伯颜不允,必欲宋君臣出降。刘岜还报,太皇太后召群臣会议。文天祥请命吉王、信王出镇闽广,徐图恢复。乃 封吉王是为益王,出判福州,信王昺为广王,出判泉州。次日,伯颜兵抵皋亭山, 前锋直至临安府北新关,文天祥、张世杰请三宫入海。陈宜中以为危,竟劝太皇太 后,遣临察御史杨应奎,赍传国玺及降表,往元军请降。其降表道:宋国主臣显谨, 百拜奉表言。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权奸贾似道,背盟误国,至劳兴师问罪。臣 非不能迁避以求苟全,只以天命有归,臣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 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四川、两淮、现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 灵祈哀请死,伏望圣慈垂念,不忍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绝,由赐存全,则赵氏子 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


伯颜收下玺表,命首相陈宜中出议降事。谁知宜中,竟于夜遁去。张世杰、刘 师勇等因不战即降,愤恨入海。师勇忧恚成疾,纵酒而死。太皇太后以文天祥为右 丞相,兴左丞相与坚,往元军议降。文天祥辞职不拜,径与吴坚赴元营,见了伯颜, 即进言道:“北朝若以宋为与国,请退兵平江或嘉兴,然后议岁币及金帛犒师,北 朝得全师而回,最为上策;若必欲毁宋社稷,恐淮、浙、闽、广尚多未下,兵连祸 结,胜负难料,请执事详察。”伯颜因其语言不逊,将天祥留于军中,令吴坚回去。


当即改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令忙兀台及范文虎入城治事,又命张惠等入封府 库。太皇太后尚命贾余庆为右丞相,与左丞相吴坚,签书枢密院事家铉翁等,充祈 请使如元,先至伯颜军。


未知伯颜肯不灭宋之宗社否?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