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伤寒论》第9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