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黄父相痈疽论第一


《九江黄父相痈疽论》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纲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之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或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歧伯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芦不成,五谷不植,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荣卫固流不休,上应星宿,上应经数,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也。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骨空不得泄泻,则筋骨枯虚,枯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营(一作亲),经脉败漏重于五脏,脏伤,故死矣。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