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qiān)旗执聝(guó),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mǎngyǎng)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gǎo)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
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熏莸(xūn yóu)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鲁有俭啬(jiǎnsè)者,瓦鬲(wǎgé)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
子路曰:“瓦甂(piān),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
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zhuàn)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
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
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饪(rèn),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季羔为卫之士师,刖(yuè)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kuǎi kuì)之乱,季羔逃之,走郭门,刖者守门焉。
谓季羔曰:“于彼有缺。”
季羔曰:“君子不踰(yú)。”
又曰:“彼有窦(dòu)。”
季羔曰:“君子不隧。”
又曰:“于此有室。”季羔乃入焉。
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矣,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
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无可奈何,曩(nǎng)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
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
孔子曰:“季孙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故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微夫二子之贶(kuàng)财,则丘之道,殆将废矣。”
孔子曰:“王者有似乎春秋,(正其本而万物皆正),文王以王季为父,以太任为母,以太姒为妃,以武王周公为子,以太颠闳天为臣,其本美矣。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国,正其国以正天下,伐无道,刑有罪,一动而天下正,其事成矣。春秋致其时而万物皆及,王者致其道而万民皆治,周公载己行化,而天下顺之,其诚至矣。”
曾子曰:“入是国也,言信于群臣,而留可也;见忠于卿大夫,则仕可也;泽施于百姓,则富可也。”
孔子曰:“参之言此可谓善安身矣。”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
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子路问于孔子曰:“管仲之为人何如?”
子曰:“仁也。”
子路曰:“昔管仲说襄公,公不受,是不辩也;欲立公子纠而不能,是不智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无惭心,是无丑也;事所射之君,是不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不忠也。仁人之道,固若是乎?”
孔子曰:“管仲说襄公,襄公不受,公之闇也;欲立子纠而不能,不遇时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知权命也;桎梏而无惭心,自裁审也;事所射之君,通于变也;不死子纠,量轻重也。夫子纠未成君,管仲未成臣,管仲才度义,管仲不死束缚,而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虽死,过与取仁,未足多也。”
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素,哭者不哀。
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
对曰:“吾丘吾子也。”
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
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
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
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
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水潦注焉,雚(guàn)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lihuò)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lihuò),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d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
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孔子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顾谓子路曰:“取束帛以赠先生。”
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
有间,又顾谓子路。子路又对如初。孔子曰:“由,诗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今程子,天下贤士也,于斯不赠,则终身弗能见也,小子行之。”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能导,鼋鼍(yuántuó)不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圜(yuán)流九十里,鱼鳖鼋鼍不能居也,意者难可济也。”丈夫不以措意,遂渡而出。
孔子问之,曰:“子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
丈夫对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措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以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也。”
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成身亲之,而况于人乎!”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
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恡(lìn)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王使使聘于鲁,问于孔子。
子曰:“此所谓萍实者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
使者反,王遂食之,大美。久之使来以告鲁大夫,大夫因子游问曰:“夫子何以知其然乎?”
曰:“吾昔之郑,过乎陈之野,闻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此是楚王之应也。吾是以知之。”
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
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子曰:“懔懔(lǐn)焉若持腐索之扞(gǎn)马。”
子贡曰:“何其畏也?”
孔子曰:“夫通达御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以道导之,则吾雠(chóu)也。如之何其无畏也。”
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
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
子路治蒲,请见于孔子曰:“由愿受教于夫子。”
子曰:“蒲其如何?”
对曰:“邑多壮士,又难治也。”
子曰:“然,吾语尔,恭而敬,可以摄勇;宽而正,可以怀强;爱而恕,可以容困;温而断,可以抑奸。如此而加之,则正不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