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经络图解》第20章 阴维脉


阴维脉


【循行】

[1]《素问·刺腰痛篇》: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1),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2]《难经·二十八难》:阴维,起于诸阴交(2)也。


[交会穴]筑宾(郄;足少阴),冲门、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期门(足厥阴),天突、廉泉(任脉)。此外,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通于阴维。


【注释】

(1)上五寸——此指筑宾穴所在,为阴维之郄。


(2)诸阴交——指阴维所交会的胸腹部各穴。


【语译】

刺飞扬之脉,其部位是在内踝上五寸,足少阴之前,与阴维脉相会处--即筑宾穴。


阴维脉起于与各阴经交会之处。


【附】《奇经八脉考》


【循行】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在内踝上五寸踹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少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凡十四穴。


【功能】

维脉的“维”字,含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难经·二十八难》:“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诸经者也。”说明阳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说明阳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阴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阳维脉维络诸阳经,交会于督脉的风府、哑门;阴维脉维络诸阴经,交会于任脉的天突、廉泉。在正常的情况下,阴阳维脉互相维系,对气血盛衰起调节溢蓄的作用,而不参与环流,如果功能失常则出现有关的症证。


【病证】

阳维脉发病,出现发冷、发热、外感热病等表症,所以《难经·二十九难》说:“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脉发病,则出现心痛、胃痛、胸腹痛等里症,所以又说:“阴维为病苦心痛”。


张洁古解释说:“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苦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


《脉经》王叔和说:“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眩,阳盛实者,苦肩息,洒洒如寒”;“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肋下支满,心痛”。以上都说明,阳维脉主表证;阴维脉主里证。


《素问·刺腰痛篇》有“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的记载。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