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金刚经口诀》13.如法受持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3]。”


佛说般若波罗蜜,令诸学人用智慧除却愚心生灭,生灭除尽,即到彼岸;若心有所得,即不到彼岸。心无一法可得,即是彼岸;口说心行,乃是到彼岸。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佛问须菩提,如来说法,心有所得不?须菩提知如来说法,心无所得,故言无所说也。如来意者,欲令世人离有所得之心,故说般若波罗蜜法,令一切人闻之,皆发菩提心,悟无生理,成无上道也。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如来说众生性中妄念,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尘;一切众生,被妄念微尘起灭不停,遮蔽佛性,不得解脱。若能念念真正修般若波罗蜜无著无相之行,了妄念尘劳即清净法性;妄念既无,即非微尘,是名微尘。了真即妄,了妄即真,真妄俱泯,无別有法,故云是名微尘。性中无尘劳,即是佛世界;心中有尘劳,即是众生世界。了诸妄念空寂,故云非世界。证得如来法身,普见[4]尘刹,应用无方,是名世界。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是三十二清净行。三十二清净行者,于五根中修六波罗蜜,于意根中修无相无为,是名三十二清净行。常修此三十二清净行,即得成佛;若不修三十二相清净行,终不成佛。但爱著如来三十二相,自不修三十二相行,终不得见如来。


【原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世间重者,莫过于身命。菩萨为法,于无量劫中,舍施身命与一切众生,其福虽多,亦不如受持此经四句之福。多劫舍身,不了空义;妄心不除,元是众生。一念持经,我人顿尽;妄想既除,言下成佛。故知多劫舍身,不如持经四句之福。


【注解】


3.坊间流通本,“即非般若波罗蜜”后有“是名般若波罗蜜”。《大正藏》、《卍续藏经》本及《五家解》本均无此句。


4.见,同“现”。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