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毗婆沙论》三、智蕴--4.修智纳息(01)


有八智。谓法智乃至道智。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次应广释。问何故尊者依此八智而作论耶。答诸作论者随欲造论不应诘责。故本论师随自意欲不违法相而造此论。余处亦依八智作论。如前结蕴后定蕴等。有处唯依一刹那智而作论。如杂蕴智纳息中说。颇有一智知一切法耶。答无有处。唯依二智作论。如次前纳息及根蕴定蕴。有处唯依四智作论。如后根蕴。有处具依十智作论。谓本论师于所知境具足了达自相共相随欲造论。或略或广不违法相。故不应责。复次不应诘责作论者意。谓此八智是佛所说。此本论师依经造论。经说八智不可增减。尊者不能减一说七增一说九。所以者何。诸佛所说无增减故。又佛所说无量无边。以义无量文无边故。如大海水无量无边。以深无量广无边故。假使尊者舍利子等诸大论师。数过百千那庾多等同时出世为释佛经二句义故。制造百千俱胝等论。觉慧穷尽犹不能了如是二句义之边际。况本论师于佛所说八智义中能有增减。问佛于经中或说二智。或说四智。或说八智或说十智。何缘尊者此中但依八智作论。答以此八智是处中说。摄诸智尽故依造论。谓二智等皆是略说摄智不尽。十智契经虽摄智尽而是广说。唯此八智摄诸智尽是处中处故偏依之。复次如是八智学无学者。及有染无染者身中。俱有故偏依之。尽无生智唯无学者。及唯无染者身中可得。是故不依。复次如是八智通智见性故偏依之。尽无生智不通见性。是故不依。复次如是八智数数修起故偏依之。尽无生智不数修起。是故不依。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此中但依八智作论。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