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 目录

作者:玄奘(602-664)译,嘉尚、大乘光等笔受 成书时期: 章节:共1部

一、杂蕴(1-51)卷
1.世第一法纳息 2.智纳息 3.补特伽罗纳息 4.爱敬纳息 5.爱敬纳息 6.无惭愧纳息 7.相纳息 8.无义纳息 9.思纳息


二、结蕴(52-99)卷
1.不善纳息 2.一行纳息 3.有情纳息 4.十门纳息


三、智蕴(100-121)卷
1.中学支纳息 2.五种纳息 3.他心智纳息 4.修智纳息 5.七圣纳息


四、业蕴(122-139)卷
1.恶行纳息 2.邪语纳息 3.害生纳息 4.表无表纳息 5.自业纳息


五、大种蕴(140-157)卷
1.大造纳息 2.缘纳息 3.具见纳息 4.执受纳息


六、根蕴(158-175)卷
1.根纳息 2.有纳息 3.触纳息 4.等心纳息 5.一心纳息


七、定蕴(176-207)卷
1.得纳息 2.缘纳息 3.摄纳息 4.不还纳息 5.一行纳息


八、见蕴(208-224)卷
1.念住纳息 2.三有纳息 3.想纳息 4.智纳息 5.见纳息

大毗婆沙论 目录

第1卷 第2卷
第3卷 第4卷 第5卷
第6卷 第7卷 第8卷
第9卷 第10卷 第11卷
第12卷 第13卷 第14卷
第15卷 第16卷 第17卷
第18卷 第19卷 第20卷
第21卷 第22卷 第23卷
第24卷 第25卷 第26卷
第27卷 第28卷 第29卷
第30卷 第31卷 第32卷
第33卷 第34卷 第35卷
第36卷 第37卷 第38卷
第39卷 第40卷 第41卷
第42卷 第43卷 第44卷
第45卷 第46卷 第47卷
第48卷 第49卷 第50卷
第51卷 第52卷 第53卷
第54卷 第55卷 第56卷
第57卷 第58卷 第59卷
第60卷 第61卷 第62卷
第63卷 第64卷 第65卷
第66卷 第67卷 第68卷
第69卷 第70卷 第71卷
第72卷 第73卷 第74卷
第75卷 第76卷 第77卷
第78卷 第79卷 第80卷
第81卷 第82卷 第83卷
第84卷 第85卷 第86卷
第87卷 第88卷 第89卷
第90卷 第91卷 第92卷
第93卷 第94卷 第95卷
第96卷 第97卷 第98卷
第99卷 第100卷 第101卷
第102卷 第103卷 第104卷
第105卷 第106卷 第107卷
第108卷 第109卷 第110卷
第111卷 第112卷 第113卷
第114卷 第115卷 第116卷
第117卷 第118卷 第119卷
第120卷 第121卷 第122卷
第123卷 第124卷 第125卷
第126卷 第127卷 第128卷
第129卷 第130卷 第131卷
第132卷 第133卷 第134卷
第135卷 第136卷 第137卷
第138卷 第139卷 第140卷
第141卷 第142卷 第143卷
第144卷 第145卷 第146卷
第147卷 第148卷 第149卷
第150卷 第151卷 第152卷
第153卷 第154卷 第155卷
第156卷 第157卷 第158卷
第159卷 第160卷 第161卷
第162卷 第163卷 第164卷
第165卷 第166卷 第167卷
第168卷 第169卷 第170卷
第171卷 第172卷 第173卷
第174卷 第175卷 第176卷
第177卷 第178卷 第179卷
第180卷 第181卷 第182卷
第183卷 第184卷 第185卷
第186卷 第187卷 第188卷
第189卷 第190卷 第191卷
第192卷 第193卷 第194卷
第195卷 第196卷 第197卷
第198卷 第199卷 第200卷
第201卷 第202卷 第203卷
第204卷 第205卷 第206卷
第207卷 第208卷 第209卷
第210卷 第211卷 第212卷
第213卷 第214卷 第215卷
第216卷 第217卷 第218卷
第219卷 第220卷 第221卷
第222卷 第223卷 第224卷

佛教说一切有部论书。全称《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玄奘译,嘉尚、大乘光等笔受


二百卷。北印度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玄奘译。或称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或又简称为《婆沙》,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七册。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所正依的论藏。此论广明法义,备列众说,为详解迦多衍尼子的《阿毗达磨发智论》而造的释论。《阿毗达磨发智论》原是印度二十部派中说一切有部的根本论典,和《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合称为有部重要的七论。据《俱舍论记》卷一载(大正41·8c)︰‘发智一论法门最广,故后代论师说六(论)为足,发智为身。’即古来都以《发智论》为有部教义的代表作。在当时北印度思想界占主要地位的有部学人,对于此论曾竞相钻研,各宣胜义,广事解说,而《大毗婆沙论》即为这些对《发智论》不同义解的广大结集。其所以名为《大毗婆沙》,即是包含有广说、胜说、异说三义。如《俱舍论记》卷一载︰(大正41·11a)‘谓彼论中分别义广,故名广说;说义胜故,名为胜说;五百阿罗汉各以异义解释发智,名为异说。具此三义,故存梵音。’显示此论为有部的广大教藏。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