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草纲目》草部(21)


释名:紫苏、赤苏、桂荏。

气味:(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伤寒气喘。用紫苏一把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慢慢饮用。

劳复食复。用紫苏叶煮汁二升饮下。亦可加生姜、豆豉同煮。

霍乱用满。用能吐,用生紫苏捣成汁服,或用干紫苏煮汁服亦可。

九伤出血不止。用嫩紫苏叶加桑叶一起,捣烂敷贴伤处。

跌伤出血。用紫苏捣烂敷伤处,伤口自合。又方:用陈紫苏圳蘸伤处流出的血揉烂敷伤。血不成脓,愈后亦无瘢痕。

疯狗咬伤。用紫苏叶嚼烂敷伤口。

乳痈肿痛。和紫苏煎汤,随进服下,另取紫苏捣烂敷痛处。

咳嗽气短。用紫苏茎叶二钱、人参一钱,水一杯,煎服。

附方:

苏子:是紫苏的果实。气味辛、温、无毒。苏子与苏叶功用相,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得止下,宜用子。苏子可治:

顺气利肠。用紫苏子、麻子仁,等分研烂,水滤取汁,同米一起煮稀饭吃。

风湿脚气。用紫苏子,高良姜、桔皮,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能下地)。用紫苏子二两,捣碎,加水三升,磨成汁,倒入粳米二合中煮成稀饭,和葱,椒、姜、豉一起吃下。

消渴。用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皮煎汤送下。一天服两次。体中的水从小便排出。

食蟹中毒。用紫苏子煮汁饮下。


水苏

释名:鸡苏、香苏、龙脑薄荷 、芥苴。

气味:(茎、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漏血促使煞费苦心,用水苏煮汁一升服。

吐血、下血。用水苏茎叶,煎汁服。

吐血咳嗽。用水苏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鼻血不止。用水苏五合,香豉二俣,同捣烂,搓成小团,如枣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苏二两,防风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同时以水苏叶塞鼻。又方:水苏、生地典,等分为末,冷水送服。

鼻渊(按:鼻渊俗名脑漏,鼻中不断流水、流脓,或脓中带血)。用水苏叶、麦站科、川 芎、桑白皮、炙黄芪、炙甘草、生地黄(焙),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送下。

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去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荆芥汤送下。

突然耳聋。用水苏叶生捣,棉裹,塞耳内。

头生白屑。用水苏煮汗或烧灰淋汁洗头。

蛇虫咬佃。用水苏研末,酒冲服。并以敷伤处。

附方:

水苏的主要功用在于理血下气。


释名: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

气味:(花)苦、平、无毒。

主治:

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膝风痛。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

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末,每用二、三钱,加蜜少许,水煎服。

妇女阴肿。用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共研为末。加淅地黄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睡时茶送下。

附方:

菊花的功用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燕脂

释名:亦名 赦。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漏疮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愈。


野菊

释名:苦薏。

气味:(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

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