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草纲目》草部(12)


山慈姑

释名:亦名金灯、鬼灯 、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风痰 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延胡索

释名:本名玄胡索。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

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蘸药末随时吃下。

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腰 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

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渐愈。


贝母

释名: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

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下。

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婴儿吹妈,引起胀痛。有贝母末吹入鼻中,很见效。

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旋复花

释名: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

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青葙

释名: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