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草纲目》木部(4)


白杨

释名:独摇。

气味:(木皮)苦、寒、无毒。

主治:煎汤日饮,止孕痢;煎醋含漱,止牙前;煎浆水加盐含漱,治口疮,煎水酿酒,消瘿气。


气味:(樟材)辛、温、无毒。

主治:

干霍乱,吐不出。用樟木悄煎成浓汁服,即可引吐。

风湿痛。用樟木屑一斗,泡在煎至极滚的水一石中,乘热熏洗痛处。注意勿使热气入目,以免伤眼。

宿食不消,常吐酸水。用樟木屑,酒煎服。


钓樟

释名:乌樟、枕、豫。

气味:(根皮)辛、温、无毒。

主治:刀伤止血(刮屑敷涂)、霍乱(磨服)、脚气水肿(煎汤服)、疮疥(研末敷涂)。


乌药

释名:旁其、矮樟。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

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

一切气痛。用乌药(酒浸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以温酒加童便调下。

几种常见病。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头风虚肿,茶汤送下;妇女冷气,米汤送下;产后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

小肠疝气。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

脚气扯痛。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好愈。加麝香少许更好。

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小儿慢惊,昏沈或抽搐。用乌药磨水灌服。8

咽喉闭痛。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水杨

释名:青杨、蒲柳、蒲杨、蒲多,多柳、蕉苻。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用水杨枝叶捣汁一升服。一天服两次。

痘毒不发,用水杨枝叶五斤,煎汤温浴,水冷换热,痘疮逐渐行浆贯满。如不满,可多浴几次,力弱者,只洗头面手足。内服助气血药,效果好。

刀伤成疮。用水杨木白皮焙干,捣碎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用末敷疮上。

乳痈。用水杨根生捣,贴疮几次即愈。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