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南怀瑾 儒家 道家 佛学 法家 24史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民国 共和国 抗日 兵法 百家 蒙学 中医 易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略述《百论》要义


七、略述《百论》的注疏


《百论》在古印度注释非常多,有十九家之多。可大都没有流传下来。有些虽然翻译为汉文。可又经过历代的战火也被破坏和焚烧,没有保存下来,今有依据而普遍流通的唯有吉藏大师的《百论疏》一部。正因为注疏太少,所以学习和研究它的人就更少了。越来越走向灭绝。在汉译本的注疏有:


1、《百论疏》三卷,吉藏著,南京金陵刻经处。


2、《百论疏》二卷,道凭(失传)


3、《百论疏》三卷,元康(失传)


4、《百论略记》二卷,荆南(失传)


5、《广百论释论》护法著,玄奘译,南京金陵刻经处。


6、《百论释义》刘常净著,中国佛学院教材系列。


7、《百论校释》强昱释译,台湾佛光山佛教典籍白话版。


8、《百论析义》张润生著,台湾全佛文化事来有限公司。


结 论


《百论》是中国三论宗立宗所依据的三部论典之一,是学习和研究三论宗的主要论典。《百论》的现有注释非常之少,这就给人们研究和学习《百论》带来了很多不便。《百论》的思想内容非常之丰富,如果能仔细的研究好《百论》,无论是在对佛法的正确理解上,或在对佛法的正信修证上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百论》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曾经对中国大乘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具大影响。但由于《百论》文字言简意核,思想内容又逻辑性过强,一般人从文章的文字上是很难深入理解。更有甚者,因为研究不懂《百论》的思想,便认为《百论》只是种破外道的方法,是一种诡辩论。在今天多元化文化的时代,研究《百论》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所以使《百论》的研究一致处于冷落阶段。其实这完全是不懂《百论》的思想所导致一种错误认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百论》的思想,这将对我们正确理解佛法和修学佛法,将会起到一个航海的明灯。因此,我们研究和学习《百论》对一个研究佛学,或修学佛法的人来说都是非常之重要。本文将这几年从事于佛学院教授《百论》时,所引起的一点浅显认识,提供于诸位佛学爱好和研究才参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热心于对《百论》的研究!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立即进行删除。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