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于巴利经藏的缘起方法有五种,我们把《无碍解道》所教导的“三轮转二十行相”的方法称为“第五法”。修习缘起时,可以先根据 “第五法” 来追查名色法之因。也就是说,今生的识、名色、六处、触和受作为果报轮转,它们必定有因。它们的因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查找?怎样查找?根据是什么?根据《无碍解道》和《清净之道》的教导,果报轮转的因是业轮转和烦恼轮转,我们可以通过三轮转二十行相的方法,先查找到业轮转,再寻找围绕着业轮转的烦恼轮转,然后再辨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此前讲到 “死生过程”时,提及一个人死前会体验到三种死亡之相:业、业相、趣相。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死亡之相来寻找业。因为这些相的呈现是与其相应的业带来的影像,找到业之后,再追查所围绕的烦恼。
想修习缘起先须熟练地辨识名色法,如果没办法辨识究竟名法与色法,将很难辨识自己过去世的名色法。为什么呢?因为缘摄受智并不是宿住随念智,宿住随念智属于神通的范畴,它可以直接把心投向过去,并能知道过去生的许多细节。但是缘摄受智属于观智之一,观智的所缘是究竟色法与名法。也就是说,先要修色业处和名业处以培育名色限定智,在此基础上才培育缘摄受智。
禅修者应该先进入自己熟练的根本业处,例如入出息念,从第四禅出定之后,借助明亮晃耀的智慧之光,逐一地辨识六门的色法:眼门 63 色、耳门 63 色、鼻门 63 色、舌门 63 色、身门 53 色和心处 63 色;再辨识生起于六门心路的名法:眼门善、不善心路,耳门、鼻门、舌门、身门、意门善、不善心路的名法。必须如此一再地辨识内在和外在的名色法,因为辨识过去的名色法和辨识外在的名色相似。
能够这样辨识之后,则应尝试如此辨识最近的过去名色法,例如前来禅坐时的名色法,成功后,再往更远的过去逆推,推到一个小时之前,推到一天之前、两天之前、一个月之前、两个月之前、一年前、两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不断地用名色法的方法往前逆推,一直追溯到今生的第一个心识刹那——结生识和相应的名色法。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今生的第一个心识刹那是结生识,是十二缘起支的第三支,也是今生果报轮转的第一项。和结生识俱生的相应名色法是十二缘起支的第四支,也是今生果报轮转的第二项。辨识今生的结生识和相应名色法后,再尝试突破死生的屏障,逆推到过去世。
死生的屏障是前一世的死心和今生的结生。禅修者突破此屏障后,将能见到前一世临死时的名色法,或者见到过去世临死心路的所缘——业、 业相或趣相。假如死和生没有连结的话,或者死生之间还有间隔的话,那将无法辨识到过去世,也就无法修习缘起了。正因为死生之间是没有中断的,而且它们之间的连结是依照缘起法则来运作的,所以见到过去世时,总能看到一些影像。这些影像并非无缘无故地呈现,它们和过去所造作并且即将成熟的业有关。不管禅修者看到的是业、 业相或趣相,他都应依此来辨识前一世临死心路的名色法。因为影像的呈现是令生业即将成熟的缘故,所以体验这些影像的临死心路的名法和当年造令生业时的名法是相同的。禅修者能够辨识临死心路的名法,即可以知道是哪种业成熟并带来结生的,也有能力辨识当年造业时的名法。
除非是由近死业成熟而造成结生者,否则,临死心路所体验的往往不是正在造作的业,而是即将成熟的过去业。这些过去业通常是在很久以前造的,甚至是好几世、几十世之前造的。辨识临死心路的名法后,则需再辨识这种令生业是在什么时候造的。
此时,禅修者应把观智往前一世逆推,查找在临死时成熟的令生业是不是在上一辈子造的,检查造业时的名法在哪个时候生起。假如在前一世查不到,则需再往前面的过去世继续查找,一直到查找到为止。
查找到之后,禅修者应检查当年造业时的名法和临死心路的名法能否对应,然后再检查临死心路的名法和今生结生的名法能否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就如同今天回忆起昨天、去年或十年前曾做过的某件事情一样。
禅修者应辨识当年所造的是什么业,是布施、持戒、禅修,还是恭敬、服务业;当年造业时生起的是什么心,是悦俱心还是捨俱心,是智相应还是智不相应心。
布施、持戒等的善思是福行,善心中的思心所是业有。辨识到引生今生果报诸蕴的业轮转后,接着再辨识烦恼轮转。因为行和业有只有烦恼的支助下才能带来结生。
以今生投生为女人为例,禅修者应查找过去世因何烦恼轮转而导致今生投生为女人,例如喜欢做女人,希望来生投生为女人等。希望成为女人、 对女人生命的贪爱属于贪根心。在这种贪根心中,错知有女人是无明,即痴心所;对女人生命的贪爱是爱;执著女人的生命是取。如此,辨识在这种贪根心中的无明、爱、取,找到今生投生为女人的生命原动力。于是,禅修者找出造成今生投生为女人的过去因是无明、爱、取、行和业有。
对于投生为男人也是相同的道理。
找出过去五因后,必须进一步辨识过去世的无明、爱、取、行、业有和今生的果报名色法之间的关系。
以结生为例子,在结生那一刹那已经具备了五蕴。禅修者应当辨识过去生的无明、爱、取、行、业和今生结生五蕴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对于结生受蕴,禅修者需要这样辨识:
1. 由于过去的无明生起,结生受蕴生起;无明是因,结生受蕴是果。
2. 由于爱生起,结生受蕴生起;爱是因,结生受蕴是果。
3. 由于取生起,结生受蕴生起;取是因,结生受蕴是果。
4. 由于行生起,结生受蕴生起;行是因,结生受蕴是果。
5. 由于业生起,结生受蕴生起;业是因,结生受蕴是果。
6. 由于所缘(业或业相或趣相)生起,结生受蕴生起;所缘是因,结生受蕴是果。
7. 由于依处生起,结生受蕴生起;依处是因,结生受蕴是果。
8. 由于触(俱生相应心所)生起,结生受蕴生起;触是因,结生受蕴是果。
禅修者应当如此辨识结生受蕴的八种因果关系。其中五因是过去因,三因是现在因。对于色蕴、 想蕴、行蕴和识蕴,同样如此辨识。
辨识了结生五蕴的因果关系,接着辨识有分和死心五蕴的因果关系。此后,对五门心路中的每一心识的五蕴:五门转向、眼识、领受、推度、确定、速行、彼所缘的五蕴,都要这样辨识它们的因果关系。如果是果报五蕴,如眼识、领受、推度、彼所缘,则包括过去因和现在因;如果是唯作或善、不善速行的五蕴,除了业生色蕴有过去因和现在因之外,四名蕴只有现在因。用这种方法系统地辨识六门心路第一心识刹那的五蕴的因果关系。
辨识了今生果报和过去第一世五因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后,禅修者还应继续查找造成过去第一世结生的五因,接着再辨识过去五因和过去第一世果报五蕴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此,尽自己的能力辨识过去第二世和过去第一世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世和过去第二世之间的因果关系,第四世和过去第三世之间的因果关系……
当禅修者有能力以“第五法”辨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后,还应根据佛陀在诸经典中教导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等的方法来修习“第一法”,明了佛陀教导缘起的方法和本意。
欲修习“第一法”者,先需了解上面所解释的诸缘起支的含义,并清楚各项缘起支前后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再根据在修“第五法”时已经辨识的无明、爱、取、行、业有等的实际情况。例如无明、爱、取是发愿投生为人,行和业有是拥有 34 个名法的悦俱智相应善心中的布施福行,来辨识“无明缘行”——由于过去世的无明而造作了福行;“行缘识” ——这种福行在过去世临死时成熟,带来了今生的结生识;“识缘名色”——过去世的业识带来了今生的果报名法和业生色;今生的果报识与相应名法、心生色一同生起……
禅修者应如此系统地修习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