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下


上海市佛教会慈幼院序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良以知识初开,熏习易入。习于善,则为善士,习于恶,即成恶人,况无父、无母,无衣、无食、之孤儿乎。此种人不得教养,不是即为饿莩,便是流为乞丐,及与匪类。以天赋之才德,由贫困而不得发显,可不惜哉。若得其教养,如昔之释道安,明之释妙峰,道传佛心,上宏下化。宋之吕文穆,范文正,道济时艰,继往开来者,古今固不乏人。纵令无此天资,亦当养成良善,得以自主,而为一乡一邑之淳谨士。以敦行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而得以改变世道人心于不知不觉中。而因兹巩国基而辅治道,其利益固不独在乎孤儿也。愿仁人君子,本幼吾幼之心,而一致进行,赞襄其事,以慰孔子少怀,释迦一子之心,其为幼幼之心,方可圆满,无所欠缺也。不禁馨香日夕祷之。


上海市佛教会慈幼院添建房屋落成发隐颂并序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自真学失传儒者皆以破斥因果轮回为志事。纵有知者,亦不敢出诸口。以是之故,老吾老,幼吾幼,均不得究竟之道,况人老人幼乎哉。所谓老老,在于以道自淑,养亲之志,谕亲于道。否则纵能奉养唯谨,不能令亲身心究竟安乐,皆不得名为真老吾老。此语且置,姑论幼幼。幼幼在于以身作则,蒙以养正,一言一行,毋许越规。必期于为贤为善,有益于国家,无害于社会而后已。否则纵令不惜资财,供给学费,学业大成,而不以道义是务,皆不得名为真幼吾幼。吾幼尚不能真实是幼,况旁人世人之幼,又何能容心于其间哉。近来世道荒乱,民不聊生,几多无父无母之孤儿,无衣无食,将成饿莩。纵不饿死,由无教育,必难成就正器。不为顽民,必为败类。关絅之等诸大善士,热心公益,念孤儿之困苦,特于前年,借闸北宝莲寺,立一佛教慈幼院。现以人多屋少,添建若干间,已经落成,将印纪念特刊,命光略叙大致。爰为颂曰,济济孤儿,头角峥嵘,若不救济,将无由生。既得教育,正器必成,或为工商,或读或耕。为贤为善,嘉会其亨,恪守道义,虽贱亦荣。何况不少,出格俊英,是如慈幼,利益深宏。子舆之言,实具深思,唯愿仁人,同怀慈悲。院屋虽成,常需不资,各为输将,以助成之。幼人之幼,己幼必奇,贤善相继,为世型仪。利人自利,因果如斯,勿或不信,佛语不欺。


道德丛书序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五福、六极,乃前生现世因果之义,世儒不知因果,通归于王政。然则性情之凶暴,寿命之短促,与身之疾病,心之忧患,境遇之贫穷,面貌之丑恶,身体之孱弱,皆王政所为乎。其诬王政,而悖圣人之心法也,大矣。圣人修己治人之道,以明明德为本。明明德之初步工夫,即是格物。物,即贪嗔痴慢之人欲也,格而去之,则本有良知,自然显现。良知显现,则不能不意诚、心正、而身修矣。学者由此源头而学,方为实学。中下之人,不能去人欲以诚意、正心、修身,则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实理实事,与之讲说。必致勉力为善,加意去恶。以颜子之四勿,与曾子之三省,为居心、动念、行事、之宝鉴。自可渐至人欲净尽,克明明德之地位矣。后儒忌说因果轮迥,已失督迫人不得不诚意、正心、修身、之权。又特唱高调,以自鸣其造诣之高,谓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佛骗愚夫愚妇信奉其教之诳语。由此说故,善无以劝,恶无以惩。纵有治世之法,皆属皮毛,了无根本。故致欧风东渐,举中国圣人所立之法而悉弃之,以学泰西之新文化。而变本加厉,废经废伦,废孝免耻,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悉皆演出,则人道或几乎息矣。于是有心世道人心之人,群起而挽救之,或提倡佛学,或著述善书。无非欲人咸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改恶迁善,闲邪存诚。敦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练习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以自明其明德,而止于至善之地。自觉其觉心,而复乎本有之天。俾人祸息而礼让兴行,天心顺而雨晹时若。世返唐虞,人归贤善。此各处有心人之救世深心也。海门陈镜伊先生,博学多闻,注重躬行实践。明因识果,亟思觉世牖民。所著道德丛书,凡十五种,词意圆通,事理确凿。允为痼疾之良药,迷途之导师。若能刊印广布,其利益何可称量。愿有心力口力财力者,咸注意焉。


石印闺范缘起序(民十七年)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男女正位,(正位者,素位而行,敦伦尽分之谓也。)建立伦纪。天地之大,人莫能名。而人生其间,蕞尔七尺,其与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者,以其能敦伦尽分,继往开来,参赞化育,不致天地徒有生物之功,此所以人为万物之灵,而独得至极尊贵之名称也。傥不本道义,唯以饮食男女之欲是骋,则与禽兽何择焉。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一班无知之民,被外界邪说之所蛊惑,竞倡废经废伦,直欲使举世之人,与禽兽了无有异而后已。其祸之烈,可谓极矣。推原其故,皆由家庭失教,并不知因果报应之所致也。使其人自受生以来,日受贤父母之善教,并知祸福吉凶,自为影飨,不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以势胁之,令从彼邪说,否则必死,亦当以得尽伦而死为幸,决不致畏死而苟从也。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天下治乱之本,在于匹夫匹妇之能尽伦尽分与否。故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固一切匹夫匹妇之天职,非独指有爵位者而言也。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资于母者独多。居胎则禀其气,幼时则习其仪。其母果贤,所生儿女,断不至于不肖。譬如镕金铸器,视其模,即可知其器之良否,豆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国家人才,皆在家庭,傥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则不数十年,贤人蔚起。人心既转,天心自顺,时和年丰,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风,庶可见于今日。是以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为挽回世道人心之据。然欲提倡,须有所资。闺范四卷,乃明吕杖简先生,辑于万历十八年庚寅岁,由是风行海内,各处刻行。近已失传,人无知者。周业勤得之故书肆中,持之以示魏梅荪。梅荪见其卷一,节录四书五经,及诸传记训女之嘉言。三四卷,备载贤女、贤妇、贤母、之善行。而传前有图,传后有评。俾人触目兴感,群起景行。洵足以镇坤维而资治道,翼家教而辅母仪,不胜欣赏。李耆卿闻之,以其夫人在日,拟流通淑闺善书而未果,遂自任五百部,以成其志,祈余为序。余惟此书一出,必有具英烈天姿之淑媛,蔚然兴起,以期尽己分而完天职。上追二妃三太,于日用伦常中,调理赞襄,钧陶化育。俾丈夫儿女,皆成贤善,以臻至治。其为功德,何能名焉。因推原其致,而为之序。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