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乐育堂语录》卷三(1)


自古师尊传道,鲜有如吾今日之单传直指,必抉至十分透彻,不留一线余蕴者。是岂前圣之不能传哉?亦由时势之各异耳。迄今人心陷溺,世道浇漓,大道之微存者几希,世教之坏,危于累卵,其沉溺于记诵词章者无论矣,即有笃志圣学,身体力行,直至三五年之久不得真乐,甚有童年讲学,皓首茫然而不知其底蕴、尝其旨趣者,虽由习染既深,锢蔽日久,后天气质之性、物欲之情竟视为固然,而要皆由于教养之大坏,不得其真际有以致之也。或曰,四书五经之解,诸子百家之注,迩来汗牛充栋,较前代为过焉,乌得谓教之无术?府厅州县之学校,党庠术序之师承,当时遍满天下,较古昔犹多焉,何谓养之无所?呜呼,是不知道之所以然,虽读尽五车,无益也;不明教之所从来,虽讲席万座,何裨焉?故言愈多而道愈晦,师愈繁而教愈纷矣。夫以其无承道之人,影响之谈,依稀之论,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俗云:“要知前途三叉路,到此须问过来人。”知不真者,虽多言而何益?行不至者,纵明示而皆非。以故世衰道微,上下皆驰于名利之场,鲜有知仁义之德是吾人真乐地者。嗟乎,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亦因道之不明,愈见道之不行。吾师目击心伤,不忍大道废驰以至于此极也,所以此次所传,必如老吏断狱,不穷究到底而不已。诸子幸遇其际,其前缘前根已结之有夙矣。虽然,不闻吾教诲,得吾提撕,纵诸子夙根未坏,灵性尚存,三五十年亦不能洞彻本原,返还性天也。倘若功未积,德未累,即日夜讲论直至终身之久,亦无豁然贯通了道成真之一候。故吾师传道,必以立功立德为首务,否则,魔障难消,修持多阻,不知者反以吾道为非真。吾师此山设教,其得吾真传者仅有数人,人才之难如此!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吾深信其语矣。如尔数人,个个皆有根缘,人人皆重德行,所以其言易入。若非诸子数人,吾教终成画饼。某生心力俱疲,已得三昧真火,但候功圆行满,炉火纯青,方能跳出迷津,直超彼岸。某生再加猛烹急炼,亦必丹成有象,其乐无穷,回视声色货利与夫恩爱之乡,皆孽网情罗,了无足系其心者,此为得道之真验。若夫大丹无形,大道无象,或有或无,人不可得而见,即己亦不可得而知。唯有尘世尊荣之事,室家之好,平日所最系恋者,于此有得,重于此,自然轻于彼,乐于此,自然恶于彼,有不期斩除而自然不介意者,此真融融泄泄、大道有得之真验也。吾今叮咛告戒,欲求超脱红尘,诞登彼岸,得孔颜之真乐,为天地之完人,其必先行布施,广行阴骘,上格苍穹,而后冤累全消,庶无阻挠。故曰:“凡俗欲求天上宝,随时须舍世间财。”又曰:“若使凡夫能知得,天上神仙似水流。”甚矣哉!道虽大公无私,然亦不许匪人得入也。此岂天之有私耶?若不如此,善恶何以分明,报应何以昭彰也?某生见已及此,但未至于熟耳。若到纯熟,其乐不可名言,始知古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人所视为畏途者,彼皆视为乐境也,又何况其小者外者耶?学人必到此地,方能淡得红尘。诸子扪心自问,然欤?否耶?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