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三藏法师 义净(635~713) 译 | 成书时期:唐 | 章节:共1部 |
唐龙兴三藏教序 | |||
第01卷 | 序品第一 | 如来寿量品第二 | |
第02卷 | 分别三身品第三 | 梦见忏悔品第四 | |
第03卷 | 灭业障品第五 | ||
第04卷 | 净地陀罗尼品第六 | ||
第05卷 | 莲华喻赞品第七 | 金胜陀罗尼品第八 | |
重显空性品第九 | 依空满愿品第十 | ||
四天王观察人天品第十一 | |||
第06卷 |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 ||
第07卷 | 无染著陀罗尼品第十三 | 如意宝珠品第十四 | |
大辩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一 | |||
第08卷 | 大辩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二 | 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 |
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第十七 | 坚牢地神品第十八 | ||
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第十九 | 王法正论品第二十 | ||
第09卷 | 善生王品第二十一 | 诸天药叉护持品第二十二 | |
授记品第二十三 | 除病品第二十四 | ||
长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 |||
第10卷 | 舍身品第二十六 | 十方菩萨赞叹品第二十七 | |
妙幢菩萨赞叹品第二十八 | 菩提树神赞叹品第二十九 | ||
大辩才天女赞叹品第三十 | 付嘱品第三十一 |
《金光明经》,又名《金光明最胜王经》,出自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22部,由唐三藏法师义净翻译,与《妙法莲华经》、《护国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之三部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在开阐如来秘密心髓、忏悔业障、积聚福德资粮以及弘扬佛法、护国利民等方面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念诵此经,国家及持诵人可得四大天王保护 ,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
《金光明经》全名为《金光明最胜王经》,梵名Suvar?aprabhāsottama-sūtra 。与《法华经》、《仁王经》同为镇护国家之三部经,是大乘佛教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之一。若诵读此经,国家可获得四天王之守护由于经中所说的诵持本经能够带来不可思议的护国利民功德,能使国中饥馑、疾疫、战乱得以平息,国土丰饶,人民欢乐,故历代以来《金光明经》被视为护国之经,在大乘佛教流行的所有地区都受到了广泛重视。加之经中的金鼓忏悔法、流水长者子治病护生以及萨捶王子舍身饲虎的著名故事,使得这部经成为被广泛持诵的大乘经典。在尼泊尔,此经自古以来被视为九部大经之一,并在此发现了原始梵本。在日本,这部经从七世纪开始就被列为“镇护国家三经”之一(《妙法莲华经》、《仁王护国般若经》、《金光明经》),在全国的寺庙诵读。这部经在蒙藏地区也持诵得非常普遍,过去在蒙古地区有各家轮流供养僧人每天念诵《金光明最胜王经》的习俗。 本经重点在寿量品以下之四品,寿量品系记叙王舍城之信相菩萨怀疑佛之寿命仅有八十岁时,四方四佛即现身说明佛寿之长远。忏悔品、赞叹品则谓金鼓光明之教法、金光明忏法之功德。此后之诸品则叙说四天王镇护国家及现世利益之信仰。西域诸国对四天王之崇拜,以及中国金光明忏法之流行,均因信仰本经所致。
义净(635~713),唐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一说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人,俗姓张。字文明。唐代译经僧人。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海道(今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天竺(今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一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作传四十条寄归。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曾参预实叉难陀译场。旋在长安、洛阳主持译事,为中国佛教著名翻译家之一。共译经、律、论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风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 南沙群岛有义净礁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