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另外一个心所是恶作(kukkucca)。恶作即追悔、 后悔,即对曾经做过的坏事感到后悔。(Kucchitaü kataü kukataü . Tassa bhà vo kukkuccaü )
特相:事后懊悔。(taü pacchà nutà palakkha? aü )
作用:对已做或未做的感到懊恼。(katà katà nusocanarasaü )
现起:懊悔。(vippa?isà rapaccupa??hà naü )
近因:已做的或未做的事情。(katà katapada??hà naü )(Vm.488; Dhs.A.413)
恶作是对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在想起来时感到悔恨、后悔;或者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应该说的话没有说,之后想起来感到后悔,心里对过去的事情感到悔恨,悔恨当时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当时为什么不这样说,当时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为什么要这样说。
后悔也是一种不善业,这种业会把原先所做的不善业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加强,甚至后悔所造下的不善业比所悔恨的行为本身还更强。例如你刚才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其实说过了就算,但是你每想一次就悔恨一次,再想一次又悔恨一次,这样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加重。心中老是惦记着后悔的事情,每想一次心里悔恨一次,再想一次心里再悔恨一次,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造作瞋恨心。特别是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如果想起了自己曾对不起别人,或者曾经做过一件不好的事情,往往会堕落到恶道,甚至堕落到地狱。
佛陀在世的时候,玛莉咖夫人(Mallikà dev?)是高沙喇国(Kosala)巴谢那地王(Pasenadi)的王妃。玛莉咖夫人是一位很有智慧又善良的女人,她使巴谢那地王成为佛陀的弟子,而她自己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一位乐善好施的善女人。每一位佛陀住世期间都只有一次无比布施(asadisadà na),在我们佛陀时代的无比布施是玛莉咖夫人出的主意,她使巴谢那地王成功地赢得了。
当时,沙瓦提城(Sà vatth?)的市民和国王争相供养佛陀,进行比赛供养,不相上下。最后玛莉咖夫人出了个主意,成功地举办了一次即使全国人民集资也无法比拟的大布施。她吩咐准备五百把大白伞盖,让五百头大象站着举在五百位比库的头上。又准备一个大帐篷,在帐篷中间摆设着十艘装饰华丽的红金船,并在每两位比库中间安排一名王族少女,站着为比库们扇扇子,其他的王族少女则不断地往船里投香和青莲花。这是只有国王才有能力办到,其他平民百姓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在我们的佛陀住世时期,仅有的一次无比布施就给巴谢那地王和玛莉咖夫人赢得了。可想而知玛莉咖夫人做了很多善事。(Dhp.A.177)
但是有一次她做了错事。有一天,玛莉咖夫人进入浴室洗完脸后,正弯着腰洗脚。她进入浴室的时候,她的一只爱犬也一起跟了进去。当它看见她弯下腰,于是扒在她身上并发生不正常的行为,而玛莉咖夫人也站着没有阻止它。结果这一幕给巴谢那地王透过浴室的窗子看到了。等玛莉咖夫人出来之后,巴谢那地王恶狠狠地问: “贱人,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她说:“大王,我做了什么事情?” “你和狗一起交配。” 她说: “大王,我没有! ” “我亲眼看见的,我无法相信你,你个这贱人! ” 夫人撒谎说:“大王,无论谁进入这间浴室,从这个窗口望进去,一个人就会变成两个人。不信的话,请你进去浴室,由我从这个窗口来看。”国王有些昏庸,听信她的话并进入浴室,她站在窗口外看,之后她说: “大王,你怎么这么愚蠢,怎么可以和一只母山羊一起做那种事情?”巴谢那地王说:“爱妃,我没有!”“我亲眼看见的,我无法相信你!”于是巴谢那地王想: “看来这间浴室的确怪怪的,进去后一个人会看成两个人。”也就相信了玛莉咖夫人的话。因为巴谢那地王和玛莉咖夫人两人都没有证得初果,都还是凡夫,所以玛莉咖夫人还会说谎。
玛莉咖夫人因为和狗做了那种事情,又欺瞒了她的丈夫,心想: “我欺瞒了这位昏庸的大王,我做了恶业,并说了不真实的谎话。导师将会知道我所做的恶业,两位上首弟子和八十位大弟子也将会知道,哎,我犯了严重的错误!”开始为此事耿耿于怀,一想到就感觉到悔恨,但又羞于启齿。在玛莉咖夫人临终的时候,她没有想起她所做的大善业,却惦记着这件恶事,结果死后投生到地狱里去。她为什么会投生到地狱呢?因为在临终时想起了她所做的恶业,生起后悔之心。因为她临终时生起的是不善心,所以堕落到地狱中去。
巴谢那地王很爱他的玛莉咖夫人,在她去世后,他被强烈的悲伤所征服,无心处理朝政。他处理完玛莉咖夫人的后事后,来到给孤独园,想问导师他的爱妃投生到哪里。佛陀用神通让他忘了前来的目的,只是向他说法,听得他很欢喜。但是等他一回到王宫的时候,他才想起来: “我要去问我爱妃玛莉咖的投生之处,怎么走到导师跟前却忘了问呢?我明天再去问。”当他第二天前去问时,佛陀又让他忘了,使他想不起来,并向他说法,听得他很高兴,等回到王宫时才想起来。这样连续七天想去问,结果都忘了。到了第八天,由于玛莉咖夫人生前做过很多善事,当她这种不善业的果报已经消尽了,于是从地狱死后往生到喜足天(Tusita)。
为什么导师要让巴谢那地王忘记他前来的动机呢?因为他还是凡夫,他极爱着玛莉咖夫人,一旦听到她堕落地狱的消息,他会对佛教完全失去信心并生起邪见: “像她这样拥有信心的人也会堕地狱,我还要做布施干嘛?”所以佛陀在七天内都让他忘记前来的动机。
到了第八天,佛陀来到巴谢那地的王宫前托钵。国王听见导师来了,很高兴地外出迎接,拿着佛陀的钵进入王宫。在供养佛陀饭粥后,巴谢那地王问: “尊者,我想问玛莉咖夫人投生到哪里去了?” 佛陀说: “大王,她现在投生到喜足天了。” 巴谢那地王满意地说: “尊者,她不投生到喜足天,还会投生到哪里去呢!再也找不到像她那样的女人了,只要有床座等物品,她就会说: ‘明天我要把它供养给如来。’她除了准备供养的事情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事了。”(Dhp.A.151)
这是在临终时由于后悔而堕地狱的故事。因为玛莉咖夫人曾做了很多善事,所以她堕落地狱就好像弹球一样,把球一拍很快就反弹上来。
因此,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就道歉,道歉后就不要再把它惦记在心里。我们经常要想好的事情,特别是要忆念所做过的善事。
中国有一种传统的做法和佛陀的教法有点不同,也就是做了不好的事情要把它记下来,然后慢慢改正。它的目的虽然是好的,但假如处理欠妥的话,会变成一直在惦记着所做的那些不善事。当你在惦记着所做的恶事时,你的心里又再造作一番。所以做了不好的事情,应该赶快用如理作意去改正它,然后下决心不再做。经常想着自己曾做过的善事,并且为这些善事感到高兴,感到欢喜,感到满意,那就有如把这些善事重新造作一番。从业果法则来说,我们要对自己所做的善事感到满意,对自己所做的不善事要速速改正,改正后就不要经常惦记着它。在临终的时候,如果想着自己的善业,或者有亲戚朋友在身边提醒曾经做过的善事,甚至把所做的善事列成表格来宣读。如果临终者对自己所做的善事感到满意,记挂着曾做过的善事,那时生起的心就是善心、欢喜心,临终时生起善心能投生到善趣。对我们的亲戚也一样,在他们临终的时候要赞美其善行,赞美其善德,让他记起曾做过的善事。我们要提醒他,让他因回忆这些善业而投生到善趣。临终的时候,不要惦记自己曾做过的不好事情,特别是耿耿于怀的坏事。只要临终一念阴差阳错,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会导致堕落到恶趣。一旦投生到苦趣,很多不善业会跟着成熟;如果投生到善趣的话,很多善业也会跟着成熟。所以临终的时候千万不要惦记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惦挂着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