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识缘名色(vi¤ ¤ à ? apaccayà nà mar? paü )
《清净之道》中说:
? Ya¤ hi nà mar? passa hetu vi¤ ¤ à ? aü , taüvipà kàvipà kabhedato, dvedhà mataü .?
“作为名色之因的识,分为果报与非果报两种。”(Vm.639)
在“行缘识” 中的 “识”只是指果报识(vipà ka vi¤ ¤ à ? a),而在“识缘名色”里的“识”除了果报识以外,也包括非果报识(avipà ka vi¤ ¤ à ? a)。
“识缘名色”的“识”包括两类:
1.果报识:今生的果报心。
2.非果报识:前一生的业识(kamma vi¤ ¤ à ? a),即前一世造业的行作识(abhisa? khà ra vi¤ ¤ à ? a)。行作是造作的意思。
依此分法,今生的果报识与名色之间是俱生的关系(sahajà tapaccayo,俱生缘) ,它们同时发生于同一生中。对于非果报识与名色,则是过去生所造作的业识和今世果报名色法的关系,它们贯穿过去和现在两世。
三种结生与三有
三界有情依结生时的名色呈现方式分为三类结生,并分别对应的三有( “有”(bhava)是生命的意思) :
1.无想有情:这类众生投生到第四禅无想有情天的时候,由于没有任何心识,只有色法,称为“色结生”。换言之,这类有情并没有结生心,从生命一开始就只有一堆色法。他们在整整五百大劫的生命当中都只有命根九法聚和时节生色。这类有情的生命只有色蕴存在,称为“一蕴有”。
2.无色界梵天人:无色界梵天人只有心识而没有身体、没有色法,他们的结生称为“名结生”。在五蕴中,无色界有情只拥有受、想、行、识四蕴,称为“四蕴有”。
3.除了无想有情天以外的色界和欲界众生:他们在结生时色法与名法同时生起,称为“名色结生”。由于他们都拥有色、受、想、行、识五蕴,称为“五蕴有”。
三有与识缘名色的关系
“三有”依五蕴分为:1.一蕴有;2.四蕴有;3.五蕴有。依结生分为:1.色结生;2.名结生;3.名色结生。表现为:1.无想有情天;2.无色界天人;3.色界天人、欲界天人、人类和所有恶趣众生。色结生是称为一蕴有的无想有情天;名结生是称为四蕴有的无色界天人;五蕴有是欲界和色界的有情众生。
一蕴有:对于只有色法的一蕴有众生来说,识缘名色是不完全适用的,只能说“识缘色” 。这里的“识”只能指前生所造的业识。因为他们以无想定善业成熟而投生到无想有情天,投生时只有色法而没有名法,所以只有“识缘色” 。
四蕴有:对于只有名法的四蕴有众生来说,识缘名色也不完全适用,只能说“识缘名”。识缘名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前世造过的使他投生到无色界的无色界善业;另一种是那一生的果报心与心所。这里的 “识缘名” 是指由于过去世所造的业识,而有今生果报名法的生起。
五蕴有:对于拥有五蕴的众生来说,才可以说“识缘名色”。因为这一类众生拥有色、受、想、行、识五蕴,拥有名色法。
只要有生命,就可以用缘起来解释,而在解释的广度上也涉及三界的一切有情,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一蕴有属于色界,四蕴有属于无色界,五蕴有是除了无想有情天之外的所有色界和欲界有情。除非有些禅修者在观照他们的过去世时,发现曾经投生到无想有情天或无色界梵天,那时才需要辨识“识缘色”或者“识缘名” 。所以,我们在这里并不打算讨论一蕴有和四蕴有,只讨论五蕴有。因为众生在轮回中绝大多数都是流转于欲界或色界中,所以在辨识过去世的时候,主要是观照“识缘名色”这种关系。
如何辨识“识缘名色”
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辨识“识缘名色” :1.业识的方法,即《清净之道》所说的非果报识;2.果报识的方法。
如果禅修者在观照缘起时,发现他过去确实曾投生为某一类有情,那么他应该如实地观照,但详细讨论起来会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只以欲有(kà mabhava,欲界有情)为例子来说明。
1.“识缘名色”的第一层关系——业识缘名色
(1)结生时
过去世造业的心识称为业识。对于欲界有情,这里的“业识”是指过去世造作的带来今生结生的八大善心和 11 种不善心(除了掉举相应心)。由过去造业的心识带来今生结生的果报名色法,其中的“名”是 10 种欲界结生心与心所,“色”是业生色。
例如一个人在过去造了殊胜的三因善业,是悦俱智相应心或捨俱智相应心,这种业在他临终时成熟并带来今生的结生,他的结生心就是智相应果报心。如果是悦俱智相应心,则是 1 个心(果报心)加上 33 个心所,其结生名法为 34个。如果是捨俱智相应心,因为少了喜心所,名法为 33 个。
对于色法而言,人在结生的刹那有 30 种色法:身十法聚、性十法聚和心处十法聚。结生的刹那,也就是现代医学讲的卵子和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的一刹那。在受精卵里,有身十法聚,包括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和身净色;有性根十法聚,一个人的性别在投生的刹那已经决定了;还有心处十法聚,即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命根和心处色。此心处色也是结生心的依处。欲界天人是化生的,在结生时的色法有 70 种,分别是: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心处十法聚。人在结生时眼、耳、鼻、舌还没有形成,只有身体。
所以,由于过去造了业,造业的心称为业识,它在结生的刹那带来了结生名法和业生色法,称为“识缘名色” 。
(2)生命期间
对于欲界有情,这里的“业识”是指过去世造作的、能在今生产生果报的八大善心和十二不善心。由于前生造了业,获得成熟的业能够在这一生的生命期间产生果报心。“名”是指在生命期间能够体验到 23 种果报名法:双五识、2 个领受心、 3 个推度心和 8 大果报心。“色” 则是在生命期间继续生起的业生色法。
虽然过去造作的大量的业没有机会带来结生,但是它们可以在生命期间成熟。当它们成熟时,在名法方面体验为23 种果报名法;在色法方面,这些过去业会不断地成熟而带来和维持这个业生身,称为业生色法。在结生时,前生业识是指带来投生的令生业;在生命期间,前生业识不仅包括令生业,还包括支持业、阻碍业和毁坏业。尽管造业是由思心所来负责,但思不能单独运作,必须和心识一起生起,所以把造业之心叫做业识。过去造善与不善业的心识,只要在今生获得机会成熟的,都是这里所讲的前生业识。而能够体验过去所造之业在今生成熟的是这一堆身心,亦即名色法。
所以,由于过去所造的业识,它在生命期间持续地带来果报名法和业生色法,称为“识缘名色”。
2.“识缘名色”的第二层关系——果报识与名色
(1)结生时
佛陀在《大因缘经》(Mahà nidà na sutta)中解释“识缘名色”时,问阿难尊者:
“阿难,假如识不入于母胎,是否有名色在母胎中生起呢?”
“没有,尊者。”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结生识的生起,在母胎里是否还会有称为受精卵(kalala)的名色生起呢?那是不可能的!这段经文揭示这里的“识缘名色”专指结生刹那。
在色、受、想、行、识五蕴当中,识通常指所有的心法——89 种心。但这里的 “识” 作为果报识,是指 10 种欲界结生识:八大果报心,善、不善果报推度心。
心必然伴随着一定数量的心所同时生起,称为“俱生”(sahajà ta),即一同生起。一堆色法的组合称为色聚;名法也不会单独生起,而是以聚的方式出现,称为名聚。因为心所必定和心同生同灭,取同一目标,拥有同一依处,它们的关系犹如国王和大臣,有心就必定有和它在一起的心所。在同一名聚里,和心同时生起的心所,即是和该心相应的心所。
在结生的时候,和结生识一起生起的心所称为“俱生相应心所”。如果过去生所造的殊胜三因善心是悦俱智相应善心,这种心有 34 个名法——1 个心加上 33 个心所。由于这种业成熟而带来结生,所以结生心是由过去的悦俱智相应善心带来的,也同样是三因心,即悦俱智相应果报心。这里的“识”是指结生心;“名”是指和结生心同时生起的其他 33个心所,称为“俱生相应心所”;“色” 是和结生心同时生起的“俱生业生色”,也是由过去所造的悦俱智相应善心带来的。人类结生时的俱生业生色有 30 种:身十法聚、性十法聚、心处十法聚。
“识缘名色”在这里是指:在结生的刹那,结生心称为识;和结生心一同生起的心所称为名;结生时一同生起的色法称为色。
(2)生命期间
作为果报识的识在生命期间属于俱生识,它和名色法之间的关系是:“识”是指 23 个果报心,包括双五识、2 个领受心、3 个推度心和 8 大果报心;“名”是和果报心俱生的相应心所;“色”在这里是指心生色法。
例如有分心,有分心是识,和有分识俱生的 33 (或 32)个心所为名。因为名法在生起时是最强的,它能够产生心生色法,所以与果报识一同生起的心生色法是这里所指的色。“识缘名色”在这里是指:在生命期间,以果报识为缘,而有和它同时生起的心所,以及和它同时生起的心生色法。
因此,应当用这两种方法来辨识“识缘名色”:
1. “识缘名色” 的 “识” 作为过去生所造的善或不善业的业识,“名色”则是由业识带来的今生的果报名色法。它又分为(1)在结生时和(2)在生命期间两种。
2.“识缘名色”的“识”作为今生的果报识,“名”则是指俱生相应心所,“色” (1)在结生时是指俱生业生色,(2)在生命期间则是指俱生心生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