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阿毗达摩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系统地了解佛陀的教法
阿毗达摩非常系统地组合、分析、整理佛陀的教法,学习阿毗达摩可以完整、系统地了解佛陀的教法。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一个保证,只要大家认真地听完整个课程,把整个课程学完了,你就有能力完整、系统地把握佛陀的教法。学习完阿毗达摩,对佛法有了整体的概念和严密的思惟方式之后,再去阅读经典,将不会觉得经典的术语很复杂,不会被很多名相搞混淆。
第二,超越一切世间学科
学了阿毗达摩之后,将会发现佛陀的教法其实超越一切的世俗学科。不久前,一位医生和我谈起有关基因(gene)的问题。科学家发现基因只不过是一百来年的事情,特别是最近二十来年,基因的研究得到很大的突破,人类的许多疾病都可以从基因结构的排列方式中找到原因。例如有人患骨癌、肺癌等,从传统医学来看,会认为是食物、水质、生活环境等等因素造成的;但是从基因学来说,其实基因的结构已经显示出这个人容易患这种疾病。有些人的基因结构显示他可以活得长命,有些人的基因显示他将很短命。当这位医生在介绍基因的时候,我的自然反应是:基因不就是阿毗达摩里所说的业生色嘛!
根据阿毗达摩,色法的成因有四种:(1)由业生成的色法;(2)由心生成的色法;(3)由时节因素生成的色法;(4)由食物的营养素生成的色法。生命体的物质身体有这四种来源。其中,业生色是由众生过去生所造下的“令生业”(janaka kamma)产生的,它可以决定众生的长寿、短命,容易得什么病,甚至发生车祸等意外事件导致生命夭折等。令生业在今世结生(卵子受精)的那一刹那就已经决定了一辈子的命运。传统科学也许会辩解说这些生命现象纯属偶然,是无法预料的。由于无法找到妥善的解释,索性就说因果业报是迷信。但是在基因被发现的现代,可以证明早在 2500 多年前,佛陀就已经说过这些生命现象和业生色息息相关。
一百多年来,西方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得到很大的发展,例如弗洛伊德(Freud)学说的梦的解析、人的潜意识,还有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法、催眠等等,其实这些心理现象在阿毗达摩里早已经有了答案。那些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研究出来的结果,很多都支持阿毗达摩的观点,只不过他们用现在的语言与方式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而已。还有濒死经验学,也即是有些人死后又复活过来,他们会描述在“死后”所经历的一些现象。但是在阿毗达摩“离心路”的部分,早就清楚地说明一个人在临终时会看到哪些影像,体验到哪些现象,并揭示这些影像或体验与投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无论是物理学、心理学,或者现代的人体科学、生命科学,都是近几百年才发展出来的科学,但是佛教对身心研究的这门学科已经有 2600 年的历史了。科学家们所研究的都不过是事物的现象,但是佛陀直接指向身心生命的本质。我们甚至可以说:世间学科所研究、分析的几乎只停留在事物的表相。无论世俗的科学(物理学、心理学、医学、生命学等等)怎样发展,都是围绕着物质现象转,在身心的表相上做文章。无论世间科学怎样发展,都可以反过来证明佛法,但是佛教并不需依赖世俗的科学而存在。不相信的话,可以先持保留态度,等学完阿毗达摩之后再去对比,再得出结论,看到底是不是,到时你们心中自然就有答案。
当然,学习阿毗达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多一份知识,不是为了增长世智辩聪,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很聪明。有些人学太多的知识就喜欢跟这个人辩论,跟那个人辩论,自以为是,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佛陀教导阿毗达摩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超越身心,断除烦恼,究竟灭苦!这才是学习阿毗达摩的真正意义。因此,阿毗达摩既属于一门生命学科,但又超越一切生命学科。学习阿毗达摩不只是为了了解生命,更重要的是为了超越生命!
第三,明辨善恶、是非
学习“阿毗达摩”之后,能够明辨善恶、明辨是非、明辨正邪。有些人可能会说: “所谓的善恶并没有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衡量善恶的标准也不同,所以善恶很难有个标准。”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然而,学了“阿毗达摩”之后,就会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阿毗达摩清楚地把善恶的标准告诉你,不会似是而非。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很清楚。阿毗达摩会告诉你业果法则,也就是因果律。因果法则并不会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而改变。一个人所造下的业,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会在这里是善,到那边变成不善,是正是邪,了了分明。
学习“阿毗达摩”之后,你会很容易辨别哪些是邪门外道,哪些是旁门左道,它们到底是不是佛陀的教导。假如有一个人跟你说:这是某某大师、某某上师说的法,如果你学过“阿毗达摩”,就拥有一把尺子去衡量是与非、正与邪。阿毗达摩不会直接告诉你说某种法是正法,某种法是邪法,它只是告诉你一个标准,让你自己去衡量。到时,那些是法与非法、正法与邪法,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想要明辨善恶、明辨是非、分清正邪,学习阿毗达摩不愧是一种简单又直接的方法。
第四,生活中的应用:去恶修善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阿毗达摩有很多名相、术语,会学得很头痛。学了阿毗达摩之后,将会发现阿毗达摩其实是拿来用的。例如学习心法、学习八大善心之后,可以直接用在日常生活上。
掌握阿毗达摩,即使不是用在禅修上,在平时做任何事情,包括工作、生活起居都可以运用。阿毗达摩教导我们善心、不善心如何产生,教导我们要如理作意。阿毗达摩会告诉你为什么会有贪心,为什么会生气,贪与不贪、生气与不生气是否可以转换,如何转换,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阿毗达摩,善心与不善心是可以转换的,转换善心与不善心的关键在于如理作意或不如理作意,也就是在确定心里面的作意心所。比如开车时遇到十字路口,方向盘是摆左边还是摆右边,摆左边是不善,摆右边是善。掌握这种转换规律,就明白自己的心是要摆左还是摆右。
把学到的阿毗达摩知识直接运用到生活上,能帮助我们去除种种不好的情绪、不良的心理因素,让我们的心更加清凉、更加平静、更加快乐,更能聚集善法。
在这里也顺便谈一谈阿毗达摩在缅甸的普及性。
当代缅甸有一位著名的大长老叫马哈甘达勇西亚多(Mahà gandhayung Sayadaw Bhaddanta Janakà bhivaü sa, 1900-1978),他写了一系列面对不同层次、不同阶层人士的有关“阿毗达摩”的书。有些书是普及性的,就算一般的老百姓都可以看懂。只要认得字,看得懂缅文,就能够学习。有些书是针对刚刚出家的小沙马内拉(sà ma? era)的入门书,有些书是针对想要进一步提高的读者,还有些书是专门针对那些在寺院里攻读教理、准备参加“阿毗达摩”会考的比库的。
有一次,我到仰光的世界和平塔去礼佛,佛塔的对面就是“国际上座部佛教大学”(ITBMU)。当时正好是星期天下午四点多,我看到很多年轻人手里拿着书本从一栋建筑物里走出来,我问身边的净人:这些人在做什么,原来他们刚上完“阿毗达摩”课。
在缅甸,学习阿毗达摩非常普及,这是他们的传统。有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层的人开设的学习班。我和净人聊了起来,他是一位在家人,但也参加过好几期“阿毗达摩”的课程。
我在缅甸帕奥禅林的时候,有一天到一位长老的孤邸(ku?i)用餐,那时有几位居士拿着食物到长老那里做供养。做完供养之后,根据上座部的传统,长老会给施主们做滴水仪式,随喜他们的功德,并作一些简单的开示。之后,那位长老拿了几片帕奥西亚多的开示 CD 给那些居士。我们知道帕奥西亚多讲经都是直接导向禅修的,通常会使用大量的阿毗达摩术语。那时我问那些居士: “你们听得懂帕奥西亚多的开示吗?”对方大多数是女性,她们回答说:“听得懂。”从这个例子看来,在缅甸这个传统的上座部佛教国家,阿毗达摩是很普及的。
第五,培育观智,究竟灭苦
然而,阿毗达摩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断除一切烦恼,灭除一切苦。怎样才能灭除一切苦呢?根据阿毗达摩,唯有通过道智,也就是圣道才能够断除烦恼。要断除烦恼必须修行,必须修维巴沙那,培育观智。维巴沙那,就是观照一切名法和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而阿毗达摩所讲的不外乎是心法、心所法及色法,它们都是有为法,都是行法,其本质是无常、苦、无我。佛陀教导阿毗达摩,教导色法、心法、心所法,并不只是要让我们明白,而是要让我们观照它。佛陀把贼指出来,还教我们如何把贼抓起来,并用智慧的绳子把它捆绑起来。因此,佛陀教导的阿毗达摩直接指向身心的最深处,就像一把利剑直接捅你的烦恼,而且一捅就捅到烦恼的根源。
佛陀讲经说法是不会没有意义的。佛陀对伍巴离尊者的教导就提到这一点。有一次,伍巴离尊者来到佛陀的地方,顶礼佛陀之后,请求佛陀说:
“萨度!尊者,愿跋嘎瓦为我略说法要,我听了跋嘎瓦所说之法后,将独自远离,住于不放逸、热心、自励。”
于是佛陀对他说:
“伍巴离,如果你知道有些法: ‘这些法并不能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证智、正觉、涅槃。’伍巴离,你就可以肯定地忆持: ‘这是非法,这是非律,这不是导师的教导。’
伍巴离,如果你知道有些法: ‘这些法能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证智、正觉、涅槃。’伍巴离,你就可以肯定地忆持: ‘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教导。’ ”(A.7.83)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想要知道某种教导是不是正法,就要看它是否能够导向断除烦恼,是否能够导向灭苦。如果不能,它就不是佛陀的教导;如果能够导向断除烦恼,导向灭苦,那就是佛陀的教导。
因此,佛陀教导阿毗达摩的目的是为了教导我们修观,修观是为了断除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