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的定律(kammaniyà ma)可以概括为:
? Kammassakà , bhikkhave, sattà kammadàyà dà , kammayon?, kammabandh? , kammapa?isara? à , yaü kammaü karonti - kalyà ? aü và pà pakaü và - tassa dàyà dà bhavanti.?
“诸比库,有情都是业的所有者,业的继承者,以业为起源,以业为亲属,以业为皈依处。无论所造的是善或恶之业,都是它的承受者。”(A.10.216)
“有情都是业的所有者”:业是所有众生自己的财产,众生是自己所造之业的主人。
“业的继承者” :业是众生的遗产、财富,众生是业的继承人,每个人所造之业最终是由自己来继承,自己承担。
“以业为起源” :业是众生的起源、根源,生命也是由业带来的。
“以业为亲属”:业是众生的亲戚、眷属。
“以业为皈依处”:业是众生的皈依处、依止处。
“都是它的承受者” :无论众生所造的是善业或者恶业,都将要承受、体验由这些业成熟而带来的果报。
用通俗的话来说,业的定律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善恶到头终有报” 。
业的定律包含两层意思:
一、同类相应定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 :第一个“善”是指业,即行为,包括身、语、意的行为,好的行为就是善。“有善报”是指带来善果报心,体验到善果报。哪些是善果报?例如:长命百岁、身体健康、容颜俊俏、出身高贵、拥有财富、具影响力、富有智慧等,即我们所说的“福报”。能投生为梵天人或欲界天人,这是更殊胜的善报。为何会有这些善报?因为善业。
“恶有恶报” :第一个“恶”是指业,不善的、不好的行为称为恶业。“有恶报”是指带来苦的、不好的果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指造作了什么样的行为,就有可能要承受由它带来的结果。善业带来善的果报,不善业带来不善的果报。善因有善果,不善因有不善果,这就是因果。
佛陀在《增支部》中说:
“诸比库,无有此事,绝不可能,若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能产生可爱、可乐、可意的果报,无有此事!
诸比库,乃有此事,若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能产生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意的果报,乃有此事!
诸比库,无有此事,绝不可能,若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能产生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意的果报,无有此事!
诸比库,乃有此事,若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能产生可爱、可乐、可意的果报,乃有此事!”(A.1.284-289)
一个人造了不善业,他将要承受由此带来的苦果。一个人造的是善业,他也将会享受由此带来的乐报。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苦瓜,收成的也是苦瓜;种下甜瓜,收成的也是甜瓜。不可能种苦瓜收成甜瓜,也不可能种甜瓜收成苦瓜,更不可能种瓜却长出芋头来。
二、因果相续定律——自作自受。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造的业负责。负责造业的是名法里的思心所。一旦造下了业,就会在名色相续流中形成一种行为影响力,称为“业力”(kammasatti)。一旦遇到因缘,业力就会发生作用。犹如一棵苹果树,只要没有拔除它的根,因缘成熟就会发芽、成长、 结出苹果。这棵苹果树的苹果既不会长在梨树或桃树上,也不会长在其他苹果树上,必定是长在这棵苹果树上。又犹如你撒在自己田里的种子不会在别人的田里长出来。
了解业的定律后,就要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体验到不好的果报时,自己要敢于承担,甘于承受,不要推卸责任给别人或外在的事物。例如一个女人长得丑陋,这并不是她的母亲想要把她生成那么丑陋,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得漂亮。为什么她会长得丑陋?因为业!造了业,因缘成熟就必须承受,这是业的定律。
唯有出世间的业才会一造下立刻就成熟。出世间善心一旦生起,果报也立刻生起。但对于世间的业来说,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具足种种因缘才会成熟,而不会立竿见影,所以“果报”的巴利语 vipà ka 有时也直译为“异熟”。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经常做好事,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有些人不务正业,喜欢贪小便宜,甚至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他们却飞黄腾达,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所以他们觉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假的。但是他们没有看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后面紧跟着的那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虽然你现在种的是甜瓜,但是你正在品尝的是过去种下、 现在收成的苦瓜。虽然现在他们正在种苦瓜,但他们正在品尝的是过去所种的甜瓜。这种业力所带来的“时间差”只能由自己去承受。刚刚种下的种子不可能一天、两天就结出果实来,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慢慢成长,最后才能结出果实。同样道理,不论是学习技术还是搞投资做生意,都不可能今天投入,明天或后天就得到回报。
这就是业运作的法则。以下继续讨论业是如何运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