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贞观之治》第四章 千古公案祸起萧墙(1)


这时候的太宗,定了功臣,立了太子,晚年的最后一个愿望,是能打下高丽。


贞观十八年(644),太宗幸李靖府第探病,赐绢五百匹,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这一年,太宗计划出兵辽东。召李靖,赐坐,道:“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下如何?”


李靖以廉颇不老的豪气说:“臣往者凭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若不弃,老臣的病也就好了。”


这一时,君臣都未免有沧桑之感。太宗看着已然年老的李靖,他忠诚得力的臣子,面露欣慰。


但太宗终于没让李靖出征。他真正不忍心让这个老人再经战阵。


贞观十九年(645)春,太宗从洛阳出发,亲征辽东。李世随军出征。


劳师远征。这一仗竟是打得无比艰难,损伤惨重,得不偿失。带着出兵不利的遗憾和惆怅班师回朝,太宗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李靖。他跑到李靖家里,问李靖:“我以天下之众而为区区高丽所困,为什么会这样?”


李夫人看到太宗和李靖君臣对坐的神情,刹那间被感动的情绪笼罩。李靖已经年老。太宗虽年事不高,也已经一身沧桑。他们谈论兵法,切磋,辩论,甚至争吵,就像师徒或者是朋友,抛弃了君臣的尊卑和微妙的张力。


谈论的精髓被后人记载下来,留下了一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其实到这个时候,张力也已经不存在了。就说当初太宗让李靖教侯君集兵法一事。侯君集对太宗说:“李靖将要谋反。”太宗问:“为什么?”说:“李靖只教臣粗略的东西,却保留了他的精髓,所以说他有反心。“太宗就去问李靖,李靖说:“这是侯君集想谋反。现在四海安定,我教他的那些东西,足够制服四方夷狄诸部族了,而君集还要求我把自己的全部兵法都传授给他,不是要反是什么呢!”太宗一笑了之。比之贞观十一年(637)高甑生告李靖反叛,同样是触及一个皇帝最敏感的神经,但这次,对话是如此轻松!也是李靖在结束了他的军事政治生涯之后,君臣之间真正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贞观二十三年(649)四月辛酉,卫国公李靖薨,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四十人、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他完满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许多年后,取自唐朝国史的《旧唐书》将李靖与李世合传,赞曰:“功以懋赏,震主则危。辞禄避位,除猜破疑。功定华夷,志怀忠义。白首平戎,贤哉英、卫。”


肆、千古公案祸起萧墙


中国帝制时代的皇位传承,遵循着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在一般的承平年代里,这个原则大都能够得到贯彻。但是,在国家初创或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候,就会出现诸皇子功劳不等的局面。只要有开创或挽救国家之功的非嫡长皇子,往往就会出现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唐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并不多。所以,太上皇也不少,高祖李渊、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等人都做过。在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人中,唐玄宗李隆基可说是最少争议的一位。睿宗在立李隆基为皇太子的诏书中明确指出,“虽承继之道,咸以冢嫡居尊;而无私之怀,必推功业为首。然后可保安社稷,永奉宗祧”。但这种平稳的权力过渡并没有发生在他们的先辈身上,被认为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圣君”的唐太宗,其皇位的获得就留下了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公案。


1、太宗的恶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朝堂下群臣叩首膜拜,声音响彻整个太极殿。


太宗志得意满地坐在宝座之上,看着他的臣子们。突然,所有的人都消失不见了,大殿之上一片寂静。太宗不由得惊了,站起来叫道:“人呢?人都去哪里了?我的大臣呢?”随即踉踉跄跄走下皇位,四处寻找。


“你根本就不配称作皇上!”一个声音响起。


太宗一回头,只见一个人缓缓走来,定睛一看,却是自己的大哥李建成。


“这皇位是我的,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你耍阴谋把它夺了去。”李建成恶狠狠地说,并一步步走近。


“还我们的命来!”李元吉突然也出现了。


太宗害怕地后退了两步,但又反驳说:“可,可这天下朕治理得很好啊,我没有辜负天下苍生,也没有辜负这皇位啊!”


建成哈哈大笑,“那又如何?你这杀兄夺位的污名是永远去不掉的了。你这心里的鬼是永远去不掉的了。想名留青史,也不看看你手上沾满的鲜血。”


太宗低头一看,真的是满手是血,不由“啊”的大叫一声。


“啊!”熟睡中的太宗突然坐了起来,一身冷汗。他不自觉地看看自己的双手,一切正常。原来是一场梦。


再躺下之后,太宗怎么也睡不着。自己梦见大哥和四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最近这些年来却不像早先那么多。治国的成就和压力已经慢慢冲淡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玄武门这个名字也渐渐陌生了,可为何偏偏今晚……


太宗辗转反侧,难道自己真的就去不掉这个污名吗?千古之后自己还是一个篡位者?到底怎么才能改变这一切?他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在做了那么多的努力,在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之后,还要背负这个骂名。他要一个完美。


第二天一早,房玄龄被宣来面圣。


“参见皇上!”房玄龄不知此来所为何事。


“爱卿,朕要一观国史。”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