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齐鲁大地,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在这动乱的岁月里,北海县(今山东潍坊)的一户小官吏家中,一个小生命呱呱落地了。他的出生除了给这个家庭带来些许欢乐外,竟然在所有的文献中都找不到其降生月日的记载。
这个平凡的小生命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名震南北的韩熙载,他是南唐的著名臣僚,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当时人称之为神仙中人。每次外出,人们仰慕其大名,随观者前呼后拥,场面十分热烈。韩熙载语言诙谐,谈笑风生,听者忘倦。他多才多艺,通音律,能歌舞,善书画,尤精八分书,冠绝当时。韩熙载生性孤傲,不惧权贵,在朝中除皇帝外,平生不拜一人,这种高洁的品格也增加了其人格魅力。
由于这些原因,使韩熙载名声远播,无论南北,皆知其名,旧史记载说:韩熙载“为当时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他国人不远数千里,辇金币求之。”可见影响之大。连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对他也不敢忽视,据《图画见闻志》卷三记载:画家王霭,善画佛道人物,长于写貌,在五代时颇有影响。入宋后,王霭在宫廷画院任祗候,曾奉命出使南唐,暗中将南唐的三位著名人物的相貌画了下来。这三个人就是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前者号称江左之诸葛武侯,后者则是南唐的著名战将,都被中原王朝视为日后统一江淮的障碍,韩熙载能名列其中,可见宋朝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王霭由于任务完成得好,归朝后升任翰林待诏。
王霭给韩熙载画的像流传广泛,以至于几十年后,人们把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韩愈都画成了韩熙载。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记载了这个趣事。书里说现在人画韩愈,小面而美髯,戴着纱帽,这其实是江南韩熙载,韩愈胖而且少髯。当时这幅画还有流传,上面的题款可以看得很清楚,应该是韩熙载而不是韩愈。韩熙载谥号文靖,江南人称之为韩文公,这也是他被讹传为韩愈的一个重要原因。宋朝元丰年间,以韩愈从享文宣王庙,也就是孔子庙,各郡县孔庙中所画的,其实都是韩熙载。后世人辨认不清,韩愈于是变成韩熙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