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细说清宫十三朝》第65章 不平等条约的开始


闽浙总督彦伯焘先见英兵攻破厦门,忙飞报告急。后来总兵那丹珠督兵反攻,击沉英国炮舰一只,英兵才行退去。彦制台见英兵退去,又申奏京里,说厦门业已规复。道光帝听了穆彰阿的谗言,圣旨下来,责彦伯焘先事疏防,贻误戎机,着降三品顶戴,加恩准留任立功。这旨一下,彦伯焘叹一口气,只得遵旨。这时,福建省沿海,英舰已经绝迹,但却转入浙江沿海来了。浙江告急,皇帝命两江总督裕谦继伊里布的任,至浙视师。这裕钦差办事很刚锐,只是武备一道,竟是个门外汉。他和林则徐很好,可惜他一到浙江,林则徐已被调他处。裕钦差心里很为不乐,他正想招兵操练,等英兵来厮杀,偏巧皇帝裁兵节饷的上谕颁到浙江,裕钦差心中大不谓然,时常遣人侦探英舰动静。忽报:英兵在粤,新增战舰,声言将移兵入浙。连忙写好奏本,请清廷转饬奕山,问明英人,何故有入浙传言,该英是否诚心乞抚,抑仍是得步进步故智?谁料廷旨批回,反说英人赴浙,出自风闻,不足为据,着裕谦仍遵前旨,酌量撤兵,不必为浮言所惑,以致糜饷劳师。这位裕钦看到此语,不禁叹气道:"敌常增兵,我反撤兵,两不对头,可笑可恨。"想来总是穆中堂主见,随赴镇海阅防。途中接厦门失陷消息,飞檄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统兵五千,严守定海。这三位总兵统是忠肝义胆,葛云飞尤智勇双全。他系浙江山阴人氏,是武进土出身,超擢至定海镇总兵。道光十九年,丁父忧回籍,二十年海疆事棘,夺情起用。因定海先尝陷落,收复后,守备空虚。云飞到任,请三面筑城,环列巨炮,守住竹山门深港,使不复通舟,且增筑南路土城,与五奎山诸岛相犄角。裕钦差到浙时,颇有心采用,奈朝廷叫他裁兵,嘱他节饷,他若还要筑城增垒,岂不是违拗圣旨?因此把筑城事中止。这时,三总兵同到定海。手下兵只有五千。三总兵阅视形势,议扼要驻守。王锡朋愿守晓峰岭,郑国鸿愿守竹山门,道头街一带归葛云飞驻守,惟晓峰岭背面负海,有间道可入。三镇兵只三千名,不敷分派,且炮火亦不够用。由王、葛二总兵商议,请增派兵船及大炮,堵住间道。当下飞详镇海,裕谦接到详文,邀浙江提督余步云共议添兵事宜。步云道:"浙江要口第一重是定海,第二重是镇海。镇海比定海尤为要紧。现在镇海防兵,亦只数千,自顾不暇,还有什么兵马炮火可以调遣?王、葛两总兵亦有详文到步云处,步云已诫他死守,毋望援兵。"裕谦道:"这么一个要紧海口,只有几千兵马?"余步云道:"上年恰不止此数,因朝旨屡促裁兵,所以减去三分之一,现在只四千名营兵了。"裕谦道:"这正没法可想,只得听天由命。天若不亡浙江,定海应保得住,镇海也可无虑。本大臣以身许国,到危急时,拼死报君便了。"步云退出,战信已到,英兵已来攻定海,驶进竹山门,被我军奋勇迎击,轰断英船大桅杆,英兵已退去了。裕谦稍稍放心。过了两日,又报:"英兵绕出吉祥门,入攻东港浦,被我炮击退。现英人改由竹山嘴登岸,郑镇台正在截击哩。"接连又到紧急文书两角:一角是王总兵锡朋详文,一角是葛总兵云飞详文。裕谦展开一瞧,统是请大营济师。便道:"怎么处?定海兵尚有五千,此处兵恰只四千,难道三总兵未曾知悉吗?若我亲去督战,恐怕镇海没人把守。我看这余军门步云,事事推诿,很是刁猾,恐怕也靠不住呢。现在没处调兵,奈何奈何?"就将详文搁过一边,只自一人愁眉兀坐。适值天气沉阴,连日霪雨,弄得越加愁闷。遂出了营,上东城眺望。突见城外招宝山悬着白旗,不由得慌张起来,便下城去召总兵谢朝恩。朝恩未至,警信又到,乃是晓峰岭失陷,王总兵锡朋中枪阵亡,寿春营溃散。裕谦正在惊愕,朝恩已踉跄进来,报称:竹山门失守,郑总兵亦战殁了。裕谦道:"莫非讹传,把王总兵误做郑总兵?"言未绝,外面已递进败耗,确是郑国鸿又死。裕谦道:"三总兵已死二人,单剩一个葛云飞,想总支持不住,看来我也是难保了。"说毕,泪如雨下。朝恩见主帅伤心,也陪了泪珠,一面却勉强劝慰。裕谦道:"我却不是怕死,若怕死,也不来督师了。只可惜三员大将,一朝俱尽,国家从此乏材。还有一桩可疑的事情,招宝山上,如何竖起白旗来?"朝恩道:"招宝山上乃是余提督军营,为什么竖起白旗,卑镇倒也不解。"裕谦道:"开战挂红旗,乞和挂白旗,这是外洋各国通例。现在本帅并不要乞和,英兵还未到镇海,那余军门偏先悬白旗,情迹可知。我朝养士二百年,反养出这般卖国的大员来,越叫人痛惜三总兵。"朝恩道:"待卑镇去问明提台,再做区处。"朝恩趋出,外面又传报葛总兵云飞阵亡。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