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性命圭旨》58.婴儿现身 出离苦海


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若果之必熟,儿之必生,弥历十月,脱出其胞。


释氏以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玄门以此谓之赤子,又曰婴儿。婴儿当移胎换鼎之时,跃然而出,潜居气穴之间,又重开一混沌也。


盖此穴原是神仙长胎住息之乡,赤子安身立命之处。因是熟境,顺路而归。婴儿既宴坐静室,安处道场,须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聚天地生意以哺之。此愿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自呼自息,自阖自开,自动自静,自由自在,若神仙逍遥于无何乡,似如来禅定于寂灭海。


到此大安乐处,仍须密守关元,无令外缘六尘魔贼所侵,内结烦恼,奸臣所乱。若坐若卧,常施莹净之功。时止时行,广运修持之力。遂得六门不漏,一道常通,真体如如,永固丹基者矣。日夕如此卫护,如此保顾,如龙养珠,如母育子,不可顷刻暂忘,刹那失照。


钟离翁曰:孩儿幼小未成人,须藉坤娘养育恩。


又曰:已证无为自在心,更须温养保全真。


李清庵曰: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为。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


吕纯阳曰: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尘世暂娱情。无端措大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盖温养育婴乃作仙之一大事,若养育失调,婴儿就有弃壳离巢之变。此时着实提防,不可轻纵出去,则一出而迷途,遂失舍而无归。


故白玉蟾有重整钓鱼杆,再斫秋筠节之叹。


上阳子云:既达返还九与七,此即木金三五一。炁全神壮换胎时,照护婴儿休远出。


防护之诀,密固三要为紧。


参同契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其法是以眼观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在正一心。则外无声色臭味之牵,内无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矣。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是也。故道觉禅师曰:修此戒定慧,断彼嗅贪痴。盖贪痴易于制伏,唯有嗔毒难降。


圣胎诀云:嗔恚之火一燃,胎真去如奔马。直待火灭烟消,方才归于庐舍。


宋儒亦曰:忿火不惩,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岂无溃川之灾?


圆觉道场修证仪云:一念嗔起,具八方障门,今欲去嗔之法,唯宗老子之日损、周易之惩忿、世尊之觉照。


高憎妙普曰:嗔火正燃时,我以觉照之。犹如汤消冰,了了无分别。缘此嗔火非实有体,皆从无名而来。


犹宝积经偈云:如钻木出火,要假众缘力。若缘不和合,火终不得生。是不悦意生,毕竟无所有。知声性空故,嗔也不复生。嗔不在于声,亦不身中住。因缘和合起,离缘缘不生。如因乳等缘,和合生酥酪。嗔目性无起,因于粗恶事。愚者不能了,热恼自烧燃。应当如是知,究竟无所有。嗔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嗔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嗔三昧。


宝积经又云:求自然智破无名壳,则无名变成慧炬,而嗔火化作心灯,嗔之一毒既消,八万四千烦恼亦灭。


佛经云:诸魔平等,烦恼为先。


又云:现住菩萨魔,烦恼无所有。


文云: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我我所俱离。


又云: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失。知诸烦恼,体性自离。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性。


又云:烦恼境是佛境界,观烦恼性空是正修行。


又云: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四祖亦云: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细观佛祖经旨大概,谓烦恼性空勿为窒碍,观如梦幻,不用介怀。设使触景情动,如响应声,既应即止。若此,则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灭,胎真赤子弗假修而自灵。


又有经云: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以智慧刀裂烦恼纲,以智慧火烧烦恼薪。


僧圆照云:对治烦恼魔,清净常欢喜。


庞居士云:谛现四大本空,烦恼何处安脚。


晁文元云:身同梦幻非真有,事比风云不久留。既能洞达须刚断,烦恼魔空过即休。


张紫阳云: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饮。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六祖坛经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故缨珞经云:佛言我从本来不得一法,究竟定意,始知所谓无念。若得无念者,观一切法,悉皆无形,因此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又云:世人不能成道而脱生死者,良由妄念为轮回种子耳。


盖妄念起处,即是生灾。妄念息处,即是真元。故玄门以止念为本,释教以无念为宗。


无念者,为无邪念,非无正念。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助名正念。念善念恶即名邪念,不念善恶即名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冤亲、憎爱,井名邪念,不念苦乐等是名正念。但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无念之念,谓之正念。


佛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


高峰禅师云:慈氏受一生成佛之功,不出一念无生性海。


智常禅师云:真如无念。非念法能阶实相,无生岂生心。能至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生乎实相。


李之才云:念之天理则明月之当空,念之人欲则浮云之蔽日。


寒山子云:旋乾倒岳镇常静,一念万年永不移。


天隐子云:不睹不闻存觉性,无思无念养胎仙。


宝积经中所说菩萨安住无所住之念,非忆非忘所安住念,即名法界。是知从上若佛、若祖、若圣、若仙,皆因冥心息念而得妙道。


故尚书曰:唯狂克念作圣,然克念之功须要躬行实践,方有进步。不然,一片太虚,途路甚远,少一步定是到不得。


昔人所谓工夫不到不方圆,工夫若做到极,则处自然入于无念。既得无念真常,则玄窍婴儿寂寂然而无挠扰之患矣。


刘虚谷云:大功欲就三千日,妙用无亏十二时。


陈朝元云:含养胞胎须十月,育婴乳哺要千朝。


泥丸翁云:片响工夫修便现,老成须是过三年。


三年功夫已完,温养事毕。即悟真所谓,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真人既现,必出太玄而升天谷,再加冥心灭尽之功,则有通灵变化之妙。


刘海蟾曰:卦行火侯周天毕,孕个婴儿镇下田。霹雳一声从地起,乾户肇开光万里。翻身推出太玄关,这回方是真仙子。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