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本品以前是法藏大士多劫所修的因。从本品起是大士无量胜因所感的圣果。一切誓愿都已圆满成就,这就成为本品的品名。本品开头这几句话,文字极少,可是描出法藏大士不可思议的功德成就。大意是:
这时候佛告诉阿难说:法藏比丘,修菩萨所修六度万行,广积种种功德,无量无边,于是就‘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对于一切所有种种的法,都通达自在,没有阻碍)。这句话意思很深。佛曾经这样说过‘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没有人超过我,控制我,我为法王,所以在法中自在,一切法中圆融无碍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对法藏比丘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赞叹。也就是说法藏比丘此时就同释迦牟尼佛一样,达到了诸法平等,自在无碍的无上觉悟。底下又紧接一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这原表明法藏大士的无上成就,当然其中包括‘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是无比的奥密,言语道断,所以不是语言所能通,心行处灭(心的作用达不到了,众生的心只是分别,都是第六识的作用,只要念起,便有分别)。现指出不是分别心所能了知的,所以人的妄心便不能为力了。这就是说法藏大士不是众生的凡心所能猜测。以下再把两句重点说明一下。
‘而得自在’四字的深义,还可以从《心经》中观自在菩萨的名号得到体会。‘自在’两字有很深密的意义,‘自’就是自性、自心的自。‘观自在’就是观照自心、自性在不在。什么叫做‘在’?宗门祖师说:‘罄然独存’。罄然就是百丈禅师的‘迥脱根尘’,从六根六尘中桶底脱落了,‘独存’就是百丈禅师的‘灵光独耀’。可证十方诸佛、历代祖师都是一个鼻孔通气。这个自性、自心,正如布袋和尚说是‘十方世界最灵物’,故称‘灵’。光明就是智慧,故称‘光’。孤立无侣,无一物可当情者,故称‘独’。寂然常照故称‘耀’。所以‘罄然独存’和‘灵光独耀’都是显示了自心的‘在’。所以观自在就是了了明心,了了见性。要在任何情况下,自心自性了了现前,不为一切所碍,那才是‘于一切法而得自在’。现在有些修行人偶尔也能想到自心自性,但是一转眼,就不知道哪儿去了,就被烦恼和世法牵著鼻子围著茅厕坑转。若真是了了见心,了了见性,这就是甚深般若,最彻底的般若,所以能照破五蕴,度一切苦厄,自在无碍了。所以应该以知有自心为因,知自心本不生灭,没有增减;一切时处观照自心是为因,所得的果,就是彻底恢复自心的明朗寂然常照,所以因果一如不可思议。
‘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也很好懂,但是‘佛学’越深的人往往越不懂。他不承认这句话,他大概认为别人可以不懂,他是佛学家,所以他都懂;他不但懂,还可以当裁判员,对于不顺眼的佛经,他可以说是假的,于是出示红牌,罚出场外。‘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同《法华》的‘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完全是一味的。两句在文字稍有出入,可是实义上完全没有两样。我们常读的开经偈最后一句:‘愿解如来真实意’,这句很好,表示众生当前的生灭妄心理解不了,所以祈祷佛力加被,让我能解。《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个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是要大家能够悟入佛的知见,但是佛的知见,经中说‘唯有诸佛世尊,乃能知之’。既是众生,现在所有只是众生知见,所以就要用慈悲喜舍中的舍字,你要舍掉自己的知见。许多人只是抱著自己的知见不放,根据自己的众生知见来评定批判佛的知见,他就永劫也不能懂了。所以要先舍掉你的众生情见。常云舍身容易舍见难,所以首先要在舍字上用功。常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就是说你先舍尽你的凡夫知见。譬如一只装满了浆糊的瓶子(佛教称为满器),你拿来装甘露,那是装不进的,必须把瓶中洗干净再说。《圆觉经》(圆觉也就是真如实相的另一个名称)说:‘未出轮回,而辨圆觉。’没有出轮回,仍是生死之中,你的心就是生灭心。在生灭心中,妄想是相续不断的,前一念灭,后一念生,老是生灭生灭不停,妄想不断,所以‘未出轮回’。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辨别什么是圆觉,其结果只能是‘彼圆觉性,即同流转’。也就是说,你想辨认的圆觉实性,它就同你的妄想一样,也在流转了,所以你不能真实理解圆觉。以上《圆觉》经句,证明本经的‘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与《法华》的‘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这与教中所说:太末虫(微生物)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火炬之上;众生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完全一致。所以如来真实义不是众生在思量分别、语言分别的妄心中,所能理解的,因为如来的真实义,都随著你的妄心一起流转了。我们应知如来一切言教都是指月的标,如来指出见月的方向,切不可不要如来这一指,这叫做弃指认月,那就更难见月了;更不可执指为月,把如来的手指认成月亮,那就三世诸佛都含冤了。所以经教像是指路牌,做一个箭头,上写颐和园,大家按箭头方向一定找到颐和园,但决不可认为指路牌就是颐和园。又像地图,譬如几个朋友在我家中,想从地图找出巴黎在什么地方,其中有个眼睛好,首先发现了,他用手一指图上的巴黎并说:‘巴黎就在这里!’这位先生的话也对,也错。说他对,因为他所指确是图上的巴黎;说他不对,因为他和地图都是在中国北京黄念祖的居室之内,这里不是巴黎。
原文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上段是法藏大士正报的成就,这一段是所摄佛土的成就,也就是依报的成就。段中大意是:过去所发的四十八愿,全部实现,所建佛刹是‘如实安住’。‘实’是实相,也就是真如,所以如实而住就是如如而住。极乐一切所有都是‘如如’(如同真如)妙境。国土遍摄十方佛国的胜妙,所以说‘具足庄严’。佛土一切庄严令人肃然生敬,这是‘威’。国中万物都使人增上,是为‘德’。国土一切都不穷尽,所以叫做‘广大’。弥陀另一名号是无量清净觉,所以所居佛土是清净国土,心土如一。‘圆满成就’。‘圆’是圆妙。‘满’是具足,一点没有欠少。‘成就’是实现、成功。《往生论注》说:法藏菩萨发四十八愿,今天都真实成功,已成了阿弥陀如来了。由于誓愿自然产生了神力,这是‘愿以成力’,由于你的愿出生了力量;‘力以就愿’,我的愿力就是来实现我的本愿。‘愿不徒然’,愿不是虚发,‘力不虚设’,所产生力量也不是虚设无用。愿必产生力量,力量就是要实现本愿,力和愿是相符的,是一致的,愿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使得本愿能实践能落实,所以法藏大士所发的四十八愿圆满成就。
‘如实安住’前已说过,即是如如而住。‘如实’的意思正同密宗的‘如实知自心’的‘如实’相同。密宗的要领是‘如实知自心’,如实的知自己的心。‘如实安住’、‘如实知自心’,两个‘如实’是一样的。但在本经更进一层,不但是知,而且是安住,也就是安住于自心,也就是安住于真实之际,也就是安住于诸法实相,也就是安住于法身。《往生论》说:极乐国中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清净句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既然极乐身土就是法身,法身常住,三际一如。过去现在未来是三际,三际没有分别,打破了空间,这是法身境界。法身真常,所以极乐究竟的国土,叫做常寂光。
‘具足庄严’。法藏大士在发誓修习的时候‘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又《国界严净品》:‘彼极乐界……具足庄严……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可见极乐乃广摄无量佛国的微妙庄严而成就,所以是‘具足庄严’;又是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的流现,心净则土净,所以‘具足庄严’。
‘威德广大’。可敬可畏叫做‘威’,可尊可爱就是‘德’。‘威’是威力、威仪,令人肃然起敬不敢放肆。‘德’是有德于人,令人尊爱。极乐国土香光音声都作佛事,饶益众生,一毛一尘都是圆明具德,所以有德。再者教化众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折服,一是摄受。折服是威,摄受是德。并且在度生时,往往先须折服,才能摄受。例如与外道辩论,只有在折服他,把他说败了之后,才有可能摄受他作为佛教徒。‘广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是‘大’。穷极本体、妙用无穷叫‘广’。‘广大’的含义,可以用近代语言来说明,那就是数学上的无限大,符号是‘∞’。无限大减去任何数仍是无限大,把它分为千分万分亿分,不管是多少份,每一份仍是无限大,因此它就不可穷尽。现在十方佛土中的如来都劝说自国人民往生极乐,这么四面八方永不停止往生极乐,极乐永远也不会容纳不下。极乐人民到十方去供养诸佛菩萨,所须供养之具,永远没有穷尽,就像‘∞’,怎样减,怎样分,结果仍是无限大。
‘清净国土’。经里头说,极乐世界‘清净庄严。超逾十方’,而清净也是佛号,汉译就称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佛。佛都无量,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清净、无量庄严,种种的无量。由于阿弥陀是无量清净,心净则土净,所以极乐世界是无量清净。再者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也就是密严世界。《金刚顶经》说:‘唯此佛刹,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藏。’这就是说密严与华藏两个佛刹都是金刚自性清净,不是由凡物所成。又《密严法藏疏》:‘今此密严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这说明密严国是由于彼土如来的清净如来藏心所现。所以极乐世界是清净国土。
原文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本段大意是:阿难听佛说完以上开示,就问佛:法藏比丘成就菩提了,他是过去佛呀?未来佛呀?还是他方世界中的现在佛呀?世尊回答:‘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从没有所来的地方而来的,去是向没有所去的地方而去的。)这同《金刚经》‘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完全一致。‘彼佛如来’就是阿弥陀佛,是法身,法身遍一切处,处处是自家,本来是一体,怎么能说从哪里到哪里。灵峰大师《金刚经破空论》说:真如不能从自体以外一个地方到这里来,也没有自性以外另一个处所可以去,只是有缘则现。池水清凉了,天上的月亮就现出来,月亮也没有下来,水也没有上去。回头阴天了月亮又不现了,可是月亮始终是无来也无去呀。不是说看见月亮的时候,月亮就到水里来了,不见时月亮从水里又走了。根本没有来去,这就打破了空间。
‘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这就打破了时间。非生非灭这同于《涅槃经》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也就是《楞严观世音菩萨圆通章》‘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众生在妄,一念一念生灭不停。灭了生灭,所以说‘非生非灭’,但生灭灭已不是就断灭了,而是‘寂灭为乐’与‘寂灭现前’。《观音耳根圆通章》说:‘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得二种殊胜。’这就是禅宗常说的从冷灰中突然蹦出热豆。正当火灭灰寒的时节,偏偏从冷灰里头蹦出一颗热豆,这常用来譬喻禅宗开悟的情况。现在许多人火不灭,灰不寒,领了一队人热热闹闹扮神扮鬼,只是自欺欺人,大家胡闹一场。这一点很重要:要在一切能所都除消净尽了之后,连能灭所灭都尽了之后,这时才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别有天地。这个无生无灭,不是断灭,而是‘寂灭为乐’。‘寂灭为乐’四字是教眼。‘非过现未来’,现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懂了,他说,时间是人类的错觉。过现未来,只是因为有妄想,前一念就是过去,现在又有一念这是现在,底下还有一念跟著就要来,就是未来。离开妄念什么是过去现在未来!(入禅定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好多天过去了。先师虚老山中静修,一次大雪封山,大家以为虚老怕是死了,大家用长竿在雪中探路,找到闭关的地方,大家敲引磬叫门,把虚老从定中惊觉了。开门相见,大家高兴极了,虚老说:你们这么远来一定饿,我这儿煮的芋头可以请你们吃。我煮上芋头,就打坐了。谁知打开锅盖一看,芋头长的毛,都长得好长了。多少天了,但只觉得是在片刻之间。)所以《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信心铭》最后一句‘无去来今’,没有过去,未来与现在。这就表示过、现、未三世,本来没有差别,都不离当人的一念。上面所说‘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表示十方就在当下。世人所执的时空概念全部打破了。
以上所说是法藏大士所证法身理体,也就是本经的‘真实之际’,在这里可以充分看出本经与《金刚经》本无分别。弥陀成佛究竟了法身境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还有什么众生可度。可是理不碍事,在寂灭中正好广显大用,所以寂而常照,理事圆融,加以本愿无尽,所以要广施真实之利,普利众生。
‘但以酬愿度生’,这一句就表明了为什么从法身境界流现了体兼报化的极乐国土,只是为了酬愿度生。‘酬’是酬报。‘酬愿’,就是俗话说的还愿。俗说既然许愿就要还愿,也就是要实践自己的誓愿,所以要酬愿。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度众生,这个大愿成就,当然要酬愿度生。怎么度呢?所以‘现在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现’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极乐世界是从如来的自性清净心所流现,这是‘现’字的意思。(二)是现在的意思,他现时正在说法。‘西方’。专指西方,是密宗指方立相、即事而真的无上殊胜密意。如《法华》所说,佛看众生的根机,‘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等等)’。佛已明说了,佛所说法是随众生根器利钝而有种种的不同,佛的名号寿量等等都是随著众生所能接受的水平而说。‘现在西方’就是指方立相,即事而真的殊胜方便。善导大师主张:娑婆众生妄心爆动,指方立相,尚未能专注,况无方无相耶?‘爆’,例如爆炸。众生的妄心,经常狂动,所以要指方立相,使能专注,所以《佛遗教经》:‘制之一处,无事不办。’道理都是一样的。《上都仪》说:‘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以凡夫系心,尚不可得,况离相耶?’因为众生的心十分狂乱,要使他的妄心先能专住一处,所以指定西方并建立坛城事相。这样来摄凡夫的心还做不到,你还光叫他离方离相,他怎么下手?并且密教五方佛,阿弥陀佛是妙观察智,也正好在西方,这都是密宗的概念。实际我们老说极乐遍一切处,哪里有定方。小小的地球是圆的,你一直往东走,后来就走回原处了。‘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魏译》、《唐译》都是十万亿佛土佛刹,本经数位比《魏译》大一百倍。这里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佛是随著众生的根器不同,随宜而说,所以不同。(二)‘百千俱胝那由他’本来就不是具体指一个数,例如,百千三昧,不是说一百乘一千,而只是说许多三昧。例如,我们说千万人所不能及,‘千万’也不是一个死数—一千乘一万。所以两译数位不同也没有关系,何况方才说过空间只是妄执,还有什么距离可谈。总之娑婆极乐都在自心之内,经云:‘十方虚空生我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说远说近都成戏论。所以《观经》说:‘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莲池大师《疏钞》的话更好:‘分明在目前。’净土宗跟禅宗哪里有两样。什么十万亿、千万亿国土,只是‘分明在目前’就在诸位眼前。
‘有世界名曰极乐’。‘世’,代表时间,指过去、未来与现在这三世。‘界’,代表空间,指四方上下。时空相合,叫做世界。这个世界的名字是‘极乐’,梵语就是须摩提,可以翻译成安乐国、安养国、清泰国等等。《要解》说:‘永离众苦,第一安稳。’(永远离开诸苦,而且最极安稳)《疏钞》说:‘显至极之乐,非人天一切诸乐之比。’(是登峰造极的快乐,不是人界和天界所有种种快乐所能相比的。)所以这个国土叫做极乐。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法藏已经彻底觉悟究竟成佛,佛号阿弥陀。《弥陀要解》说:‘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又‘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要解》的话,非常精妙,它说此处的极乐世界是指四土里面的凡圣同居土。但殊胜之处,在于它也同时横具(齐时并有),也就是同时也具有以上的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这正是极乐世界最极殊胜的地方。《要解》又说:这里经文所说的阿弥陀佛正指佛三身中示现在凡圣同居土的示生化身佛,可是同时也就是报身佛与法身佛。佛有三身:一、法身,居住常寂光土(所谓居住,只是示现令众生可以理解的话,实际是身土不二)。二、报身,居实报庄严土。三、应化身,常示现在方便有余及同居土。又化身有两种,(一)示生化身,示现八相成道的佛身。(二)应现化身,应众生的机而示现的应化身。又可分为:(一)佛界化身,现佛界的身。(二)随类化身,示现与九界众生同类的身。本经正是示生化身,就是在西方同居净土,示现佛身的应化身佛。但应注意同时也就是报身佛,也就是法身佛。佛的三身就像摩尼宝珠,宝珠有珠体、珠光、珠的影子。珠体是本体,是法身;珠光是相用,是报身;珠的影子是全珠所显现,是化身,但是三个不相合离。所以佛的三身也像伊字三点,一就是三,三就是一。所以生到同居,你见到是化身佛,也即是见到报身佛、法身佛。你所居的国土是同居土,但它也横具上三土。所以极乐的同居功德殊胜不可思议。
‘阿弥陀’就是毗卢遮那,也就是大日如来。在《弥陀疏钞》里用密宗的道理来解释:五智成为五方佛,毗卢遮那在中央,表示法界体性智,其余四智现出四方如来,妙观察智就现作西方的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弥陀疏钞》的话:‘一佛而双二土也。’弥陀跟毗卢遮那就是一尊佛,兼领两个佛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东密又说,阿弥陀佛就是大日如来。日本的兴教大师是密宗的大德,说是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因为不生不灭;又或名无量光佛,因为光明遍照。所以大日如来又名无量寿,又名无量光。大日如来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三字有无量的胜妙密意,无量寿、无量光、甘露王、无量清净,等等等等。而且阿弥陀三个字,每一个字都有无量的密意(拙著《大乘无量寿经解》写得较细,请大家参看)。《阿弥陀密释》(也是密宗的书)说:‘唱阿弥陀三字,灭无始重罪。’念这三个字,可以消灭你无始以来的重罪。‘念阿弥陀一佛,成无终福智。’专念阿弥陀这一佛,就成就了不可穷尽的福智。‘如帝网一珠’,就像帝释天宫中宝殿上宝网上的一个珠子。‘顿现无尽宝珠’,无量无边的一切宝珠都在一个珠中出现。所以‘念阿弥陀一佛,速满无边性德。’书中极赞专念阿弥陀佛的殊胜,很快圆满无边的自性本具的功德。这个《密释》的无上开示,大开诸佛的秘藏,显示持名一法总摄一切法的功德,只要专念弥陀,就可迅速圆满自性本具的无边妙德。这正是佛的知见,这不是众生知见。念佛的福、念佛的德,以及殊胜功用,‘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只有佛同佛才能彻底知道。若能了知很小的一部分,已经超凡入圣。一般只彷彷佛佛,迷迷糊糊,将信将疑,似懂未懂而已,因为这个法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阿弥陀成佛到现在,一共有十劫了。这也是权说,若论实际,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都是久远成佛了。《法华经》说,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是无量劫前大通智胜如来没出家时的王子,他们本来是弟兄,后来都随父王出家了。释迦牟尼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的尘点数的劫,是不可说不可说的多劫。阿弥陀佛同样早已成佛了,‘于今十劫’只是示现而已。‘今现在说法’,就直指当下了。‘今现在’,表示阿弥陀佛是现在佛,就在我们这个时候,正在给众生说法。再过多少年,有人读到‘今现在说法’,就是说在他正读经,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正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极乐世界本土有无量无边的圣贤大众,十方无量世界还有无量无边的圣贤到来礼觐听法,法会广大庄严,都围绕弥陀座下,恭敬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