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征(580年-643年)颜师古、孔颖达、敬播、李延寿、赵弘智等。 | 成书时期:111 | 章节:共1部 |
第1 高祖上 | 第2 高祖下 | 第3 炀帝上 | 第4 炀帝下 | 第5 恭帝 |
第1 | 礼仪一 | 第2 | 礼仪二 | 第3 | 礼仪三 |
第4 | 礼仪四 | 第5 | 礼仪五 | 第6 | 礼仪六 |
第7 | 礼仪七 | 第8 | 音乐上 | 第9 | 音乐中 |
第10 | 音乐下 | 第11 | 律历上 | 第12 | 律历中 |
第13 | 律历下 | 第14 | 天文上 | 第15 | 天文中 |
第16 | 天文下 | 第17 | 五行上 | 第18 | 五行下 |
第19 | 食货 | 第20 | 刑法 | 第21 | 百官上 |
第22 | 百官中 | 第23 | 百官下 | 第24 | 地理上 |
第25 | 地理中 | 第26 | 地理下 | 第27 | 经籍一(经) |
第28 | 经籍二 史 | 第29 | 经籍三 子 | 第30 | 经籍四 集 道经 佛经 |
第1 | 后妃 | 第2 | 李穆子浑 穆兄子询 询弟崇 崇子敏 |
第3 | 刘昉 | 第4 | 于义子宣道 宣敏 |
第5 | 梁士彦子刚 梁默 | 第6 | 高颎 |
第7 | 李德林子百药 | 第8 | 河间王弘(子庆) |
第9 | 滕穆王瓚嗣王纶 | 第10 | 文四子 |
第11 | 赵煚 | 第12 | 韦世康(弟洸 艺 冲 从父弟寿) |
第13 | 杨素弟约 从父文思 文纪 | 第14 | 牛弘 |
第15 | 宇文庆 李礼成 元孝矩弟褒 郭荣 庞晃 李安 | 第16 | 长孙览从子炽 炽弟晟 |
第17 | 韩擒虎弟僧寿 洪 贺若弼 | 第18 | 达奚长儒 |
第19 | 王长述 | 第20 | 杜彦 高劢 尔硃敞 周摇 独孤楷 乞伏慧 张威 和洪 侯莫陈颖 |
第21 | 卢恺 令狐熙 薛胄 宇文弼 张衡 杨汪 | 第22 | 卢思道从父兄昌衡 |
第23 | 明克让 魏澹 陆爽侯白 杜台卿 辛德源 柳巧言 许善心 李文博 | 第24 | 炀三子 |
第25 | 崔仲方 于仲文兄凯 从父弟玺 段文振 | 第26 | 宇文述云定兴 郭衍 |
第27 | 王韶 元岩 刘行本 梁毗 柳彧 赵绰 裴肃 | 第28 | 樊子盖 史祥 元寿 杨义臣 卫玄 刘权 |
第29 | 李圆通 陈茂 张定和 张奫 麦铁杖 沈光 来护兒 鱼俱罗 陈棱 王辩斛斯万善 | 第30 | 周罗 周法尚 李景 慕容三藏 薛世雄 王仁恭 权武 吐万绪 董纯 赵才 |
第31 | 列传第三十一 | 第32 | 列传第三十二 |
第33 | 列传第三十三 | 第34 | 列传第三十四 |
第35 | 列传第三十五 | 第36 | 列传第三十六 |
第37 | 列传第三十七 | 第38 | 列传第三十八 |
第39 | 列传第三十九 | 第40 | 列传第四十 |
第41 | 列传第四十一 | 第42 | 列传第四十二 |
第43 | 列传第四十三 | 第44 | 列传第四十四 |
第45 | 列传第四十五 | 第46 | 列传第四十六 |
第47 | 列传第四十七 | 第48 | 列传第四十八 |
第49 | 列传第四十九 | 第50 | 列传第五十 |
附录 宋本原跋 |
《隋书》是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共85卷,包括帝纪5卷、列传50卷和志30卷。该书详细记录了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即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系统保存了梁、陈、北齐、北周及隋五朝的典章制度 。 编撰背景和目的 唐太宗希望通过编纂历史来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隋朝的兴亡,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治国理政,避免重蹈覆辙。他提出了“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的观点,这成为了编撰《隋书》的指导思想。魏征不负重托,依时完成使命,编撰了这部史书 。 主要内容和价值 《隋书》不仅记录了隋朝的历史,还综合反映了多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其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中详细记载了隋朝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对后世的中央政府架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隋书》中的《经籍志》对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统一并确立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体系 。 编撰过程和参与人员 唐太宗在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并与魏征共同总监诸史。魏征对梁、陈、齐史“各为总论”,对隋史“总加撰定”,以序16篇、论53篇。参与修撰的人员包括颜师古、孔颖达、敬播、李延寿、赵弘智等。经过多年的努力,贞观十年(636年)五代史一同完成 。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号贞夫,出生于今山西省盂县,是唐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他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后归降唐朝,并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麾下担任重要职务,以直言敢谏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著称 。 早年经历与仕途 魏征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曾在隋朝任职。隋朝灭亡后,他在混乱的局势中积极参与反隋斗争,后来投身于唐朝的建立。魏征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李密,但未得重用。武德元年,他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勣献地归唐。后担任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并在玄武门之变后归入唐太宗麾下,担任谏议大夫,并逐渐升至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等要职 。 政治理念与成就 魏征的政治理念强调“明主之道”,认为统治者应具备宽容和谦逊的品质,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他主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提倡“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推行“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政策,对李世民的施政产生了深远影响,共同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 历史评价与影响 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是唐太宗的重要辅佐。他的谏言涉及国家大事、军事战略、民生问题等多个方面,许多建议被唐太宗采纳,促进了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繁荣。魏征的言论大多收录在《贞观政要》中,其中最著名的谏文是《谏太宗十思疏》。他被封为郑国公,谥号“文贞”,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