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丞相脱脱 阿鲁图 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111 | 成书时期:元初 | 章节:共1部 |
表01 | 表02 | 表03 | 表04 |
表05 | 表06 | 表07 | 表08 |
表09 | 表10 | 表11 | 表12 |
表13 | 表14 | 表15 | 表16 |
表17 | 表18 | 表19 | 表20 |
表21 | 表22 | 表23 | 表24 |
表25 | 表26 | 表27 | 表28 |
表29 | 表30 | 表31 | 表32 |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它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与《辽史》和《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共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 《宋史》记载了宋朝的历史,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南宋赵昺祥兴二年(1279年),涵盖了北宋和南宋共三百二十年的历史。这部史书在编修过程中,很多资料都是从宋朝的史料中原文摘取的,因此史料丰富,叙事详尽 。 《宋史》的特点是篇幅浩繁,但成书时间较短,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宋朝政府十分重视对历史的编修,当时宋朝设立的编写史书的机构也非常完善,因此保留到元朝时的史料极其丰富 。尽管《宋史》在成书时间上显得比较粗糙,文字水平较差,但它对我们研究宋王朝的整个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 《宋史》的编修团队庞大,包括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多位史官参与。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后,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尽管他并不精通汉字,但团队依然高效完成了编修工作 。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字大用,蒙古蔑儿乞人,是元朝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早年经历和教育背景 脱脱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伯父伯颜和父亲马札儿台均在元朝担任重要职务。他自幼在伯父伯颜家中长大,并由名儒吴直方教导,吴直方曾与多位名儒交游,学识渊博 。 职业生涯和主要成就 脱脱在元统二年(1334年)开始担任同知宣政院事,随后逐步晋升为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和中书右丞相 。他在任期间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大改伯颜旧政、恢复科举制度、主持修撰《辽史》《宋史》《金史》,并发行“至正交钞”以应对经济危机,同时派贾鲁治理黄河,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贤相”的称号 。 政治立场和改革措施 脱脱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如减轻人民负担、整顿吏治等,尽管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元朝的统治状况,但未能从根本上挽救垂死的封建王朝 。他在应对黄河水患时,力排众议,发行新钞以筹集资金治河,虽然引起了通货膨胀,但他的决心和努力赢得了民心 。 结局和历史评价 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因遭朝中政敌弹劾被革职流放至亦集乃路和云南等地。至正十五年(1356年)1月,在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的矫诏下饮鸩自尽,终年四十二岁。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脱脱被昭雪复官 。 历史地位和影响 脱脱在元朝末期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他的努力未能阻止元朝的灭亡,但他的改革措施和对历史的贡献使他成为元朝末期少有的有见识和能力的人物。他的故事和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阿鲁图,又译阿鲁秃,是蒙古阿儿刺氏的后代,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术的玄孙,玉昔帖木儿的孙子。他是元朝末期的重要大臣,活跃于元顺帝时期 。 早年经历和教育背景 阿鲁图通过经正监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怯薛官,掌管环卫事务,随后担任翰林学士承旨,调任知枢密院事。至元三年(1337年),他继承了父亲的封号广平王 。 职业生涯和主要成就 在元顺帝时期,阿鲁图担任中书右丞相,并监修国史。他参与了《宋史》、《金史》和《辽史》的编修工作,尽管他不识字,但在财政、管理和史料提供上给予了巨大支持。由于时间仓促,这些史书的编修存在一些问题,但阿鲁图在其中的贡献仍不可忽视 。 政治立场和影响 阿鲁图在政治上与左丞相别儿怯不花不和,因拒绝参与陷害原丞相脱脱而被罢免丞相职位。至正十一年(1351年),他再次被任命为太傅,出镇和林,最终卒于任上 。 历史评价 阿鲁图在元朝末期以其政治才能和影响力著称,尽管他在史书编修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的贡献仍然被历史所铭记。他的政治生涯和在史书编修中的角色使他成为元朝末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
铁木儿塔识(1302-1347),字九龄,是国王脱脱之子。他自幼聪慧,资禀宏伟,曾在国子学学习,表现出色。 生平经历 铁木儿塔识在文宗初年,由同知都护府事累迁至礼部尚书,进而成为参议中书省事,最终担任陕西行台侍御史。他还曾担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大都留守和同知枢密院事等职务。在伯颜罢相后,他升任中书右丞,并在至正改元时升为平章政事 。 政治成就 铁木儿塔识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他尽心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提出多项利民措施。例如,他建议减免百姓田租、改革盐课制度、发放赈灾粮食等,深受百姓欢迎。他还处理了多起外交事务,如解决日本商人遇险问题和处理与高丽的贸易纠纷等 。 历史评价 铁木儿塔识在元朝晚期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尽心尽力辅佐皇帝,试图整顿朝政。他的忠诚和智慧使他成为元朝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尽管他在位期间受到权臣的制约,但他依然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深受皇帝的信任和重视 。
贺惟一(1301年—1363年),字允中,原名贺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是元朝中书省左丞相 。他出生于奉元路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父亲是元朝亲军都指挥使贺胜。贺惟一自幼聪明,曾受业于赵孟頫,后又师事云中吕弼。他继承父职后,逐渐升任工部尚书、辽阳行省左远相等要职,成为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汉臣之一 。 在元朝末年,蒙古贵族别儿怯不花与脱脱争权夺利,贺惟一意外成为宰相。公元1357年,元顺帝任命他为左丞相,但他以汉人不应担任丞相职位为由辞谢。元顺帝遂赐他蒙古姓“太平”,使他得以担任相位 。在内政方面,太平外结将领如刘哈刺不花,内结汉臣如成遵、赵中等,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利用蒙古贵族间的矛盾排挤右丞相太不花,最终使其被处死 。 贺惟一在元朝末年的农民战争中表现出色,击败了逼近大都的红巾军东路军,稳定了局势 。他在编修《宋史》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编修团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
张起岩(1285年-1353年),字梦臣,号华峰,晚年自号华峰真逸,祖籍山东章丘,后迁居济南禹城(今山东德州禹城),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张起岩在元代延祐二年(1315年)中进士第一名,成为元代汉人中第一个文状元,也是整个元代山东人中唯一的状元。他的仕途顺利,曾担任登州同知、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翰林侍讲等职务。在元文宗至顺年间(1330年-1332年),他拜礼部尚书,转中书参议,迁翰林侍讲。后至元三年(1337年),他出任南台御史,入中台,转燕南廉访使。他还参与了辽、金、元三史的修撰,任总裁官,史成后致仕归乡 。 张起岩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在文学和史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博学多文,熟悉金源典故,史馆立言未当,其均能据理窜定。他的文章深厚醇雅,理致自足,著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等作品。他的书法擅长篆、隶,其书见于篆法处皆有胜韵 。 张起岩的家族背景也颇为显赫,他的高祖张迪曾官至元帅右监军,曾祖张福曾任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祖父张铎为东昌录事判官,父亲张范官至四川行省儒学副提举。这样的家族背景也为他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欧阳玄(1283年-1358年),字原功,号圭斋,又号霜华山人、平心老人,祖籍江西庐陵,后迁居湖南浏阳。他是元代著名的官员、学者和书法家,自幼聪明,八岁能成诵,十四岁便能下笔成章。欧阳玄在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中进士,初授承事郎,历任平江州同知、芜湖县尹、武冈县尹等职,后在朝廷担任翰林待制、翰林院学士承旨等要职 。 欧阳玄在史学和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主持编修了《四朝实录》、《宋史》、《辽史》、《金史》,并担任这些史书的总裁官。他的文章和书法在当时极负盛名,海内名山大川、寺庙宫观的碑文都以得其手笔为荣 。此外,他还参与纂修《经世大典》,并在地方任职期间以清廉著称,深受百姓爱戴 。 欧阳玄的生平事迹和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职业上,还体现在他的个人品德上。他在任期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例如,在芜湖任职时,他清理积案,保护名胜古迹,深得民心 。他的廉洁和公正使他赢得了“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的美誉 。 欧阳玄的逝世时间是1358年2月7日,享年七十五岁。他死后被赠予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等称号,并被追封为楚国公,谥号“文” 。他的著作包括《圭斋文集》15卷和《睽东记》,这些作品至今仍为后人所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