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水经注》卷四 河水


【题解】


这是黄河的第四篇,从山、陕间的北屈县(在今山西吉县附近)写起,随着黄河南流东折,《注》文写到邓乡(在今河南洛阳附近)为止。其间经过龙门瀑布和砥柱三门峡,是黄河五篇之中,沿河自然景观最特殊的河段。


【原文】


《淮南子》曰 ① :龙门未辟 ② ,吕梁未凿 ③ ,河出孟门之上 ④ ,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 ⑤ ,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 ⑥ :北登孟门,九河之隥 ⑦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 ⑧ 。寔为河之巨阸 ⑨ ,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 ⑩ ,河中漱广⓫ 。夹岸崇深 ⓬ ,倾崖返捍 ⑬ ,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 ⑭ ,素气云浮 ⑮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 ⑯ ,悬流千丈 ⑰ ,浑洪赑怒 ⑱ ,鼓若山腾,浚波颓迭 ⑲ ,迄于下口 ⑳ 。方知《慎子》㉑ ,下龙门,流浮竹 ㉒ ,非驷马之追也 ㉓ 。


【解读】


这一段描写龙门瀑布,是《水经注》全书中描写自然风景最精彩的片断之一。而且由于北魏原来建都平城(在今山西大同附近),后迁都洛阳,郦道元往返其间,龙门瀑布必是他多次亲见,与其他从他人著述中加工的不同,所以写得特别生动。


【注释】


①《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和他的门客撰写的杂家书,也称《淮南鸿烈》。②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③吕梁:山名。在今山西西部,位于黄河与汾水间,主峰关帝山,海拔两千八百三十米。大禹治水,凿吕梁以通黄河,即指此。④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⑤高阜:高山。灭:淹没。⑥《穆天子传》: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五年(279)在汲郡战国魏王古冢中出土的古书,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⑦九河: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以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隥(dènɡ):登山的石级。⑧上口:入口处。⑨寔:同“实”,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⑩经始:开始。⓫漱广:因冲蚀而变得宽广。漱,冲刷,冲蚀。⓬夹岸:两岸。崇深:高峻深邃。⑬返捍:重叠捍护。返,用通“反”,反复,重叠。捍,捍护。这里指相倚相撑。⑭交冲:交相冲激。⑮素气:白色的水汽。⑯崩:迸溅。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⑰悬流:这里指瀑布。⑱浑洪:浑浊的洪流。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⑲浚(jùn):通“骏”,疾速,疾驰。⑳下口:河的下游出口处。㉑《慎子》:书名。战国时期法家代表慎到所著。㉒流浮竹:漂流浮竹。古代有用水力运送竹木等的方式。㉓驷马:四匹马拉的车,一般用来指速度快。


【译文】


《淮南子》说:龙门尚未开辟,吕梁尚未凿通时,河水从孟门上流出,大水泛滥,逆流横溢,连丘陵、高阜都淹没了,名叫洪水。大禹疏通后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说:北登孟门,这是九河的阶梯。孟门,就是龙门的上口。实际上是河上的巨险,兼有孟门津的名称。这里的岩石首先经过大禹开凿,又因河水冲蚀,河道逐渐变得宽广了。两岸高峻而深邃,斜欹的崖壁相倚相撑,巨石临近危崖,好像随时就要坠落下来似的,却又相互倚拄而悬在危崖边缘。古人有言: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汽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而且河水在此迸溅万寻的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奔腾澎湃的浊流,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记载的:下龙门时,漂流浮竹,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


【原文】


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 ㉔ ,采挹河流 ㉕ ,酝成芳酎 ㉖ ,悬食同枯枝之年 ㉗ ,排于桑落之辰 ㉘ ,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 ㉙ ,清白若滫浆焉 ㉚ ,别调氛氲 ㉛ ,不与佗同㉜ ,兰薰麝越 ㉝ ,自成馨逸 ㉞ 。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 ㉟ ,每云:索郎有顾 ㊱ ,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更为籍征之隽句 ㊲ 、中书之英谈 ㊳ 。


【解读】


《水经注》记叙了许多事物,但很少记及酒。人们认为这或许是郦道元不好酒的缘故。确实,《注》文中仅卷四《河水》、卷三十三《江水》、卷三十九《耒水》三篇中有酒的记载,而其中以此篇所记的桑落酒最引人入胜。“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佗同,兰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写得让嗜酒的人垂涎欲滴,郦道元的妙笔,确实与众不同。


【注释】


㉔宿(sù):一向。工:擅长。㉕挹(yì):酌,用瓢舀。㉖酝(yùn):酿造。酎(zhòu):反复多次酿成的醇酒。㉗悬食:难解。朱谋 认为“悬食”二字有脱误。枯枝之年:指秋冬之季。㉘排:打开。桑落之辰:桑叶落的时候。㉙醑(xǔ):美酒。㉚滫(xiǔ)浆:淘米水。㉛别调(diào):另外一种风味。氛氲(yūn):香味很浓郁的样子。㉜佗:同“他”,别的,其他的。㉝薰(xūn):发出馨香。麝(shè):麝香。越:飘散。㉞馨逸:飘逸的芳馨。㉟牵拂:牵挽提携。相招:邀请。㊱索郎:即桑落的反语。有拟人的意味。反语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隐语。以两个字先正着反切(用两个字拼合成一个字的读音:前一个字取声,后一个字取韵和声调),再倒着反切,成为另外两个字。顾:眷念。㊲籍征:书籍征求。征,征求,寻找。隽(juàn)语:优美的语句。㊳中书:官名。中书令之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多以名望之士担任。英谈:美谈。


【译文】


百姓中有一个姓刘名堕的人,一向擅长酿酒,取河水经多次反复酿成芳香的醇酒,存放很长的时间,然后在桑叶落时打开,所以这酒的名字就叫桑落。这芬芳的美酒,色清白如米泔水,别有一种香味,与其他的酒不同,既似幽兰发出馨香,又似麝香飘散,自成一种飘逸的芳馨。选择地方特产进贡给皇帝时,选择桑落酒作为最好的佳酿。从王公贵族到民间百姓,朋友之间牵挽提携相互邀请时,都要说:索郎很是眷念,想让同伴们一起说说话!“索郎”二字交互反切就是“桑落”,这更成为著写书籍而寻求的名句、中书令文人们的美谈。


【原文】


左丘明《国语》云 ㊴ :华岳本一山当河 ㊵ ,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 ㊶ ,手荡脚蹋㊷ ,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


【解读】


这一段描写黄河从今山、陕二省之界上南下,骤然在今河南省境东折的景观:“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虽然是个神话,但文字的气魄宏大,读了这几句,使人心胸为之开广。不过《注》文所说“左丘明《国语》云”,《国语》中并没有这一段话,所以有的版本如《水经注疏》已把这一句改为“古语云”。郦道元写文章常常引用当地流传的话,所以改作“古语云”是对的。


【注释】


㊴左丘明:相传为春秋时鲁国的史官,《国语》是否为其所作,至今尚无定论。㊵华岳:即华山,五岳之一,在陕西华阴南,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㊶巨灵:神话传说中劈开华山的河神。㊷荡:动摇,推荡。蹋:踢。


【译文】


左丘明《国语》说:华岳原来是一座大山,阻挡着黄河,河水经过这里只得转一个大弯,河神巨灵,他手推脚踢,把华岳劈成两半,他的手印足迹至今还在华岳的岩壁上。


【原文】


戴延之云 ㊸ :城南倚山原,北临黄河,悬水百余仞 ㊹ ,临之者咸悚惕焉 ㊺ 。西北带河,水涌起方数十丈,有物居水中,父老云:铜翁仲所没处 ㊻ 。又云:石虎载经于此沉没 ㊼ ,二物并存,水所以涌,所不详也。或云:翁仲头髻常出 ㊽ ,水之涨减,恒与水齐。晋军当至,髻不复出,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 ㊾ ,声闻数里。按秦始皇二十六年,长狄十二见于临洮㊿ ,长五丈余,以为善祥 [51] ,铸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宫门之前 [52] ,谓之金狄。皆铭其胸云 [53] :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以为郡县 [54] ,正法律,同度量 [55] ,大人来见临洮,身长五丈,足六尺。李斯书也 [56] 。故卫恒《叙篆》曰 [57] :秦之李斯,号为工篆,诸山碑及铜人铭 [58] ,皆斯书也。汉自阿房徙之未央宫前 [59] ,俗谓之翁仲矣。地皇二年,王莽梦铜人泣 [60] ,恶之,念铜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文,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铜人膺文 [61] 。后董卓毁其九为钱 [62] 。其在者三,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不可胜 [63] ,至霸水西停之 [64] 。《汉晋春秋》曰[65] :或言金狄泣,故留之。石虎取置邺宫 [66] ,苻坚又徙之长安 [67] ,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苻坚乱,百姓推置陕北河中,于是金狄灭。余以为鸿河巨渎 [68] ,故应不为细梗踬湍 [69] ;长津硕浪 [70] ,无宜以微物屯流 [71] 。斯水之所以涛波者,盖《史记》所云:魏文侯二十六年 [72] ,虢山崩 [73] ,壅河所致耳。


【解读】


《水经注》记叙这个“铜翁仲”的故事,描写得非常详细生动,把历来各种以讹传讹的神异语言说得淋漓尽致。“嗟嗟有声,声闻数里”,难怪许多人都信以为真。但他最后还是把真实原因引《史记》的权威记载和盘托出。郦道元的书撰写于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书中当然也夹杂着不少由于时代原因而存在的谬误,他的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所以撇开时代来说,此书的科学性也应忽视。郦道元说“盖《史记》所云”,指《史记·魏世家》“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这是真凭实据。这一段开头“戴延之云”,指戴所撰《从刘武王西征记》。《水经注》引此书很多,但书名常简作《西征记》或《从征记》,只有在卷十五《洛水》篇中才写出此书全名。


【注释】


㊸戴延之:戴祚,字延之,东晋小说家,著有《从刘武王西征记》、《洛阳记》,俱亡佚。㊹悬水:瀑布。㊺悚惕(sǒnɡtì):恐惧。㊻铜翁仲:传说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长人出现在临洮,其长五丈,足迹六尺,仿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称为“翁仲”。后遂称铜像或石像为“翁仲”。㊼石虎:羯族人,后赵石勒从子,字季龙,石勒死后,称赵皇帝,是十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㊽髻(jì):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㊾嗟(jiē)嗟:象声词,流水的声音。㊿长狄:春秋时狄族的一支,传说其人身材较高,故称。见(xiàn):“现”的古字,出现。[51]善祥:吉祥的征兆。[52]坐:放置。[53]铭:雕刻。[54]郡县: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周制县大郡小,战国时逐渐变为郡大于县。秦灭六国,正式建立郡县制,以郡统县。[55]度量(liànɡ):即度量衡,计量长短、容积和轻重标准的统称。度,计量长短。量,计量容积。衡,计量轻重。[56]李斯:秦朝政治家、文学家,法家代表人物,楚国上蔡(在今河南上蔡西)人,辅佐秦王政统一中国。书:书写。[57]卫恒:晋卫瓘(ɡuàn)之子,字巨山,官至黄门郎,著名的书法家,作四体书势,并造散隶,著写《叙篆》。[58]铜人铭:即秦始皇时所铸的十二金狄上的铭文。[59]阿房:即阿房宫,秦始皇时修建的宫殿,在今陕西西安。未央宫:宫殿名。汉高祖时建,为朝见的地方,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汉长安故城内。[60]王莽:西汉王禁之孙,字巨君,弑平帝,篡皇位,国号新。[61]尚方: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秦置。镌(juān):凿,刻。膺(yīnɡ):胸。[62]董卓:东汉临洮(在今甘肃岷县)人,字仲颖。汉灵帝时拜前将军,废少帝,立献帝,弑何太后,拥帝入长安,自为太师。[63]胜:力能担任,经得起。[64]霸水:也作灞水,关中八川之一,源出陕西蓝田东倒谷中。[65]《汉晋春秋》:晋习凿齿所著,五十四卷,《旧唐书·经籍志》有记载。[66]邺(yè):古地名。在今河北临漳。[67]苻(pú)坚:氐族人,字永固。杀前秦皇帝苻健子苻生而登王位。于五胡中最为强盛。后与晋谢玄有著名的淝水之战。长安:古都城名。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致位于今陕西西安和咸阳附近的关中平原腹地。[68]鸿:大。渎(dú):江河大川。[69]故应:本来应该。踬(zhì):阻碍,牵绊。[70]津:水流。硕:大。[71]宜:应当。屯:堵塞。[72]魏文侯:战国魏人,名斯(《史记》作都),周威烈王时与韩、赵列为诸侯,任西门豹守邺(在今河北临漳)。[73]虢(ɡuó)山:在今河南陕县西。


【译文】


戴延之说,这座城南靠高广平坦的大山,北临黄河,瀑布一百多仞,走到边上往下看去都会感到心惊肉跳。城西北有河水围绕着,河中水浪涌起几十丈高,有个什么东西沉在水中,父老传说:这是铜翁仲沉没的地方。又说:是石虎载经的船经过这里沉没了,两样东西都在这里,水浪所以涌得这么高,但实情未知。也有人说:翁仲的头髻常常露出水面,无论河水是涨是退,都与水齐平。晋军到了这里,头髻不再露出了,现在只能看见水流有些异样罢了,水声哗哗在几里以外都听得到。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有十二个很长的狄人出现在临洮,身高五丈多,以为是吉兆,秦始皇模仿他们铸造了十二个铜人,各重二十四万斤,放置在宫门前,称为金狄。铜人胸前都刻着这样一些字:皇帝二十六年,刚刚兼并了天下,建立郡县,定正法律,统一度量衡。大人出现在临洮,身高五丈,足长六尺。文字为李斯所写。所以卫恒《叙篆》说:秦代的李斯,有擅长篆书的美称,众山石碑及铜人的铭文,都是李斯所写。汉代把这些铜人从阿房宫迁移到未央宫前,俗称翁仲。王莽地皇二年(21),王莽梦见铜人在哭泣,于是非常厌恶,想到铜人的铭文中有皇帝刚刚兼并天下的字样,就叫尚方官署的工匠把做梦所见到的铜人胸前的铭文凿掉。后来董卓毁掉九个铜人,把它们铸为钱币。还存有三个,魏明帝想把它们迁到洛阳,因太重无法搬运,到霸水西边就停下了。《汉晋春秋》说:有人说因金狄哭了,所以留下来。石虎搬取放置在邺宫前,苻坚又迁到长安,把两个铜人毁了铸成钱币,还有一个没有运到,苻坚就发生内乱,老百姓把铜人推进了陕县北边的河中,于是金狄全都没有了。我认为这么巨大宽广的河流,本来就不会因这么一个细小的东西而阻塞,长河巨浪也不应当因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而不流的。这里之所以会激起这么大的波涛,大概如《史记》所载:魏文侯二十六年(前420),虢山崩颓,阻塞了黄河河道所导致的吧。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