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水经注》卷三十八 资水、涟水、湘水、漓水、溱水


【题解】


此卷五水,包括了长江和珠江两个水系。资水今仍称资水,发源于广西西北越城岭,从资源以北流入湖南,东北流在益阳附近注入洞庭湖,为洞庭湖四大水之一,全长达六百七十公里。涟水今仍称涟水,是湘江支流,发源于邵阳附近,在湘潭境注入湘江,全长二百多公里。湘水今称湘江,为洞庭湖四大水中的最大河流,发源于广西海洋山,在全州东北流入湖南,到湘阴附近注入洞庭湖,全长八百多公里。漓水今称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猫儿山,是桂江的上流,从桂林到阳朔一段,长八十二公里,以风景绝胜著名。溱水是珠江水系河流,《注》文所说上源的武溪,现在仍称武水,溱水的下流是珠江三大枝中的北江。《经》文说:“南入于海。”《注》文说:“溱水又南注于郁而入于海。”今河道与《注》文一致,北江是汇合西江而注于海的。


【原文】


东入衡阳湘乡县 ① ,历石鱼山下 ② ,多玄石,山高八十余丈,广十里,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鬐首尾 ③ ,宛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


【解读】


这一段《注》文记叙石鱼山,从现代地质学看,说明此处很可能在第四纪有过一次海进(侵),石鱼山即以海进时期的鱼化石而命名。但“烧之作鱼膏腥”,或许是原著文献中的一种传讹,也或许是作者的臆想。


【注释】


①衡阳:古郡名。三国吴置,治今湖南湘潭西。湘乡县:古县名。东汉置,治今湖南湘乡。②石鱼山:在今湖南湘乡西。③鬐(qí):鱼脊鳍。


【译文】


东流入衡阳湘乡县,经过石鱼山下,山上多黑石,山高八十多丈,方圆十里,岩石呈黑色,纹理好像云母。开采出一层,就有鱼形出现,有鳞有鳍,头尾齐全,仿佛雕刻描绘出来的一般,鱼长数寸,形态完备。用火来烧,就发出鱼膏的腥气,因此名为石鱼山。


【原文】


湘、漓同源 ④ ,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北流。罗君章《湘中记》曰 ⑤ :湘水之出于阳朔 ⑥ ,则觞为之舟;至洞庭 ⑦ ,日月若出入于其中也 ⑧ 。


【解读】


《注》文所说的“湘、漓同源”,也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二水都发源于海阳山(南岭山系)。但两者的沟通,则是由于在源头上开凿了一条灵渠,后来又称湘桂运河。这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因南征军运之需命史禄征调数十万人开凿而成的,全长约三十三公里。这条《注》文又记叙了长期以来保持全国第一大淡水湖的洞庭湖:“日月若出入于其中也。”可惜由于围垦,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湖面迅速缩小,已经今非昔比了。


【注释】


④湘:今称湘江,为洞庭湖四大水中的最大河流。漓(lí):今称漓江,以风景绝胜著名。⑤罗君章:即罗含,晋耒阳(在今湖南耒阳)人,字君章,累迁廷尉,长沙相,著有《湘中记》。⑥阳朔:地名。在广西,以风景秀丽驰名中外。⑦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境内,为湖南众水之总汇,我国第一大淡水湖。⑧日月若出入于其中:语出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译文】


湘水、漓水一同发源,却分流成为二水。南边的一支是漓水,北边的一支是湘水,东北流。罗君章《湘中记》说:湘水发源于阳朔时,小得酒杯可以当船,但流到洞庭时,却一片汪洋,连太阳、月亮都好像从水中升起似的。


【原文】


湘水又北迳衡山县东 ⑨ 。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名紫盖,一名石囷,一名芙容。芙容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 ⑩ ,非清霁素朝 ⓫ ,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 ⓬ ,澧泉流其右 ⑬ 。《山经》谓之岣嵝 ⑭ ,为南岳也。山下有舜庙,南有祝融冢⑮ 。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丘九头图》。禹治洪水,血马祭山 ⑯ ,得《金简玉字之书》。芙容峰之东有仙人石室,学者经过,往往闻讽诵之音矣。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


【解读】


这是一段写景生动的《注》文,写的是南岳衡山,而且除了山以外,又以湘水作为陪衬,所以山水之奇,尽入文中。因为“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所以《注》文引用渔歌:“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九面”,这当然是一种夸大的描述,但是这出于渔人之歌,如同《江水》篇的舟人描述黄牛山一样。郦道元善于引用这类歌谣谚语,是其写作成功的重要手法。


【注释】


⑨衡山县:古县名。西晋置,治今湖南衡山南。⑩阵云:浓密如战阵的云层。⓫清霁(jì):雨后或雪后天晴。素朝:早晨天亮的时光。⓬丹水:水名。不详。⑬澧(lǐ)泉:不详。⑭《山经》:即《山海经》。岣嵝(ɡǒulǒu):山名。在今湖南衡山西。⑮祝融:帝喾(kù)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祝融冢:在今湖南衡山西北。⑯血马:杀马取血,以为祭祀之用。


【译文】


湘水又北流,经衡山县东。山在西南,共有三座高峰:一座叫紫盖,一座叫石囷,一座名芙容。芙容峰最高峻,从远处望去,苍茫的山影隐没于天际。所以罗含说:遥望衡曲有如阵云,不是雨后放晴,或清晨射出日光的时候,就看不见山峰。丹水在左边腾涌,澧泉在右边流奔。衡山,《山经》称为岣嵝,就是南岳。山下有舜庙,南边有祝融墓。楚灵王时,山崩墓毁,却得到《营丘九头图》。禹治洪水时,杀马祭山,得到《金简玉字之书》。芙容峰东有仙人石室,读书人经过时,常常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衡山东南两面濒水,倒映于湘江中;从长沙到这里,沿湘水的七百里航程中,有九次面山,九次背山。所以渔歌说: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瀑下泻,与下面的青林相映,直向山麓倾泻而下,望去宛如挂在山间的白绢。


【原文】


武溪水又南入重山 ⑰ ,山名蓝豪,广圆五百里,悉曲江县界 ⑱ 。崖峻险阻,岩岭干天,交柯云蔚 ⑲ ,霾天晦景 ⑳ ,谓之泷中。悬湍回注,崩浪震山,名之泷水。


【解读】


这段《注》文是对北江上源的山水素描,北江上源在南岭南麓,《注》文写了“蓝豪”与“泷(中)水”一山一水,言简而词美,清畅可诵,稍读数遍,全文就能熟背如流。真是好文章。


【注释】


⑰武溪水:亦名泷水,源出湖南临武,经乐昌至广东曲江,南流为北江。⑱曲江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东韶关。⑲交柯(kē):树枝交错。⑳霾(mái):遮掩,覆盖。晦(huì)景:使日色昏暗。


【译文】


武溪水又南流进入重山,山名蓝豪,方圆五百里,都在曲江县境内。山上悬崖削壁,险阻难行,山岭的巨岩高入云天,密林繁枝交错,绿荫如云,荫天蔽日,称为泷中。瀑布萦纡流泻,激起崩裂的浪头,声震山谷,称为泷水。


【原文】


林水自源西注于泷水 ㉑ 。又与云水合,水出县北汤泉,泉源沸涌,浩气云浮,以腥物投之,俄顷即热。


【解读】


这段《注》文记叙的是云水温泉,“泉源沸涌,浩气云浮”,说明用现在温泉等级区分,这是一处过热泉。郦道元的这段文字,显然是用南人著作《幽明录》的记载。因此《注》文的最后两句“腥物投之,俄顷即热”,大概是后来传抄者的笔误,因《幽明录》此二句作“生物投之,须臾便熟”。两者对比,“腥”是“生”的音讹,而“热”是“熟”的形讹。因为《注》文的这两句,对于这处过热泉,无疑是不妥当的。


【注释】


㉑林水:及下文的“云水”,都在今广东韶关北。


【译文】


林水从源头西流,注入泷水。泷水又与云水汇合。云水发源于县北的温泉,温泉水源沸腾汹涌,上面飘浮着一股浓厚的云气,如果投下生的东西,一会儿就会熟的。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