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水经注》卷十六 穀水、甘水、漆水、浐水、沮水


【题解】


此卷收入了五条河流,但显然以穀水为主,穀水是洛水的支流,它上游发源于渑池,称为渑水,下游其实就是卷十五中立篇的涧水,是一条很小的支流,但都成为《水经注》全书中的一个长篇,其中《经》文“又东过河南县北,东南入于洛”以下的一篇《注》文,全长达七千余言,是《水经注》全书中最长的《注》文。小水大《注》,这是因穀水流经北魏首都洛阳城,人文景观复杂,所以《注》文内容非常丰富。按照河流的流向,穀水原来在北魏洛阳城西北又分出一条阳渠水,也称穀水,绕城一周,成为洛阳城的护城河。而城内还有许多渠道,其中较大的一条西入阊阖门,横城而过,东出东阳门;另一条西入西明门,东出青阳门,水源都来自穀水。清杨守敬、熊会贞绘制《水经注图》,以《穀水》这一篇的记叙绘制北魏洛阳城,绘制得非常细致。甘水是洛河的一条小支流,在伊水以西注入洛水。此卷中的漆水、浐水和沮水,不属于伊洛河系统,是今陕西关中平原的河流。其中漆水之名,仅见于《诗经》之中,如《诗经·大雅·绵》“自土漆沮”,但究竟是现代什么河,古今都有争论,而现在的一般地图上已不绘此河。浐水今称浐河,发源于秦岭北麓,是灞河的支流。沮水今称沮河,即今陕西关中富平一带的石川河,是渭河的支流。


【原文】


穀水又东流迳乾祭门北 ① ,子朝之乱 ② ,晋所开也,东至千金堨 ③ 。《河南十二县境簿》曰 ④ :河南县城东十五里有千金堨 ⑤ 。《洛阳记》曰 ⑥ :千金堨旧堰穀水 ⑦ ,魏时更修此堰,谓之千金堨。积石为堨而开沟渠五所,谓之五龙渠。渠上立堨,堨之东首,立一石人,石人腹上刻勒云:太和五年二月八日庚戌造筑此堨,更开沟渠,此水衡渠上其水,助其坚也,必经年历世,是故部立石人以记之云尔 ⑧ 。盖魏明帝修王、张故绩也 ⑨ 。堨是都水使者陈协所造⑩ 。《语林》曰 ⓫ :陈协数进阮步兵酒 ⓬ ,后晋文王欲修九龙堰,阮举协,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水历堨东注,谓之千金渠。逮于晋世,大水暴注,沟渎泄坏,又广功焉 ⑬ ,石人东胁下文云:太始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大水迸瀑 ⑭ ,出常流上三丈,荡坏二堨,五龙泄水,南注泻下,加岁久漱啮 ⑮ ,每涝即坏,历载捐弃大功,今故无令遏,更于西开泄,名曰代龙渠,地形正平 ⑯ ,诚得为泄至理。千金不与水势激争,无缘当坏 ⑰ ,由其卑下,水得踰上漱啮故也。今增高千金于旧一丈四尺,五龙自然必历世无患。若五龙岁久复坏,可转于西更开二堨。二渠合用二十三万五千六百九十八功,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起作⑱ ,功重人少,到八年四月二十日毕。代龙渠即九龙渠也。后张方入洛 ⑲ ,破千金堨。永嘉初,汝阴太守李矩、汝南太守袁孚修之 ⑳ ,以利漕运,公私赖之。水积年,渠堨颓毁,石砌殆尽,遗基见存,朝廷太和中修复故堨。按千金堨石人西胁下文云:若沟渠久,疏深引水者当于河南城北、石碛西 ㉑ ,更开渠北出,使首狐丘。故沟东下,因故易就,碛坚便时,事业已讫 ㉒ ,然后见之。加边方多事,人力苦少,又渠堨新成,未患于水,是以不敢预修通之。若于后当复兴功者 ㉓ ,宜就西碛 ㉔ ,故书之于石,以遗后贤矣 ㉕ 。


【解读】


这一段文字较长,记叙了穀水的水利工程千金堨与代龙渠(九龙渠)的兴废和修建过程,包括这种水利工程的功能效益。在《水经注》记载的各处水利工程中,穀水的这类堨、渠,其实并非重大,但由于地在首都,事关紧要,所以《注》文记载甚详。


【注释】


①乾祭门:周王城(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的北门。②子朝:即王子朝,周景王之长庶子,与敬王猛争夺王位。③千金堨(è):在今河南洛阳。④《河南十二县境簿》:书名。不详。⑤河南县: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河南洛阳西郊。⑥《洛阳记》:晋人陆机所作。⑦堰:作为堤坝。⑧部立:设立,设置。⑨王:指王梁,东汉渔阳(在今北京密云)人,字君严,从光武帝击王莽,官拜大司空、济南太守。张:指张纯,东汉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字伯仁,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⑩都水使者:官名。掌河津漕渠凡水利事,并督治船舰。陈协:三国曹魏时人,都水使者,其余不详。⓫《语林》:东晋人裴启所作的小说。裴启,字荣期。⓬阮步兵:即阮籍,三国魏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在今河南尉氏)人。闻步兵校尉厨多美酒,乃求为校尉,世称“阮步兵”。⑬广功:扩大工程。⑭迸瀑(bènɡbào):暴涨。⑮漱啮(shùniè):冲刷侵蚀。⑯正平:平坦,平整。⑰无缘:不可能。⑱起作:开工,动工。⑲张方:晋河间(在今河北献县)人。⑳汝阴:古郡名。三国魏时置,治所在今安徽阜阳。李矩:晋平阳(在今山西临汾)人,字世回。汝南:古郡名。汉高帝时置,治今河南上蔡西南。袁孚:晋朝永嘉时人,与汝阴太守李矩率众修洛阳千金堨,其余不详。㉑河南城:在今河南洛阳西郊。㉒事业:这里指水利工程。㉓于后:在后来,以后。当复:将要,再要。兴功:兴修工程。㉔就:靠近,接近。㉕遗(wèi):赠送。


【译文】


穀水又东流经乾祭门北边,——此门是子朝之乱时晋所开——东到千金堨。《河南十二县境簿》说:河南县城东十五里处有千金堨。《洛阳记》说:千金堨原来是穀水的堤坝,魏时重修此堰,称为千金堨。用石块砌成堰坝,开沟渠五处,称为五龙渠。渠上造堰,堰的东头立着一个石人,石人腹上刻着:太和五年(231)二月八日庚戌,造筑此堰,又开凿沟渠,此水满到渠上,有助于堰的牢固,这一定要经历许多年代的,所以立此石人以记其事。这是魏明帝学习王梁、张纯以前治水的功绩。堰是都水使者陈协所造。《语林》说:陈协多次送酒给阮籍,后来晋文王要修九龙堰,阮籍举荐陈协,晋文王起用他。筑堰时掘地得到古代承水的铜龙六条,堰才筑成。渠水经堰坝向东流注,称为千金渠。到晋代,大水猛冲而下,把沟渠都冲坏了,又扩大了修建工程。石人东边肋下有文字道:太始七年(271)六月二十三日,大水迸发,比平常的水流高出三丈,冲毁了两条堤堰,五龙渠排水,向南流泻而下,加上年久堤岸侵蚀严重,每逢水涝,就要冲坏,多年以来抛弃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现在不让它受阻,改从西边排出,名叫代龙渠,地形平正,实为排水最好的地形。千金渠不是迎着水流冲击的地方,没有理由毁坏,因为位置低下,水才能涨上来侵蚀堤堰。现在千金渠比旧时增高一丈四尺,五龙渠必定自然经久无患了。如果五龙渠年久又损坏,可以移向西边再筑两条堤坝。凿两条渠一共用了二十三万五千六百九十八个工。从太始七年十月二十三开始动工,因工程浩大,人力缺少,到八年四月二十日完成。代龙渠就是九龙渠。后来张方包围洛阳,破坏了千金堨。晋怀帝永嘉初年(307—309),汝阴太守李矩、汝南太守袁孚修复了千金堨,使漕运便利,公私得益。大水连年,渠堰塌毁,所砌的岩石几乎被水冲光,只有基础尚存,本朝太和年间(477—499)重新修复。千金堨石人西肋下铭文道:如果沟渠年久,疏浚者应当在河南城北面、石碛西面,再深深地朝北开挖一道沟渠,使它通向旧时的小丘。汇合旧渠东流,利用老沟开渠,工程容易完成,石碛坚固,有利农时,工程完成后,效果就可见到。边境多战事,人力太少,渠堰又刚刚筑成,未遇水患,所以不敢预先修好通渠。如果今后要再动工兴修水利工程,那么应从石碛西边挖渠,因此特地写在石上,以供后世贤者参考。


【原文】


穀水又东,又结石梁 ㉖ ,跨水制城,西梁也。穀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 ㉗ ,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迳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 ㉘ 。石季伦《金谷诗集叙》曰:余以元康七年,从太仆出为征虏将军 ㉙ ,有别庐在河南界金谷涧中 ㉚ 。有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备具。金谷水又东南流入于穀。


【解读】


此一段写西晋大臣石崇(字季伦)所建金谷园故事。按石崇是西晋巨富,其钱财依靠任荆州刺史时拦劫远方过境的贡使商客而得,曾与当时另一巨富王恺斗富,后死于八王之乱。曾以其巨富建造金谷园,极尽穷奢极欲之能事。郦道元在《注》文中仅轻描数语,已可见此园的奢华。不过《注》文未曾记及其为官无行之事,郦氏素来憎恶此类,不知何以不加笔伐。


【注释】


㉖石梁:石制的桥梁。㉗太白原:在今河南洛阳西北。㉘石崇:晋朝人,字季伦,在河阳置金谷别墅,极奢靡。下文的《金谷诗集叙》为石崇所作。石崇之故居:在今河南洛阳西北。㉙太仆:官名。九卿之一,为天子执御,掌舆马牲畜之事。征虏将军:官名。东汉置。㉚别庐:别墅。河南:古县名。治今河南洛阳西郊。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译文】


穀水又向东流,又砌筑了一座石桥,横跨水上,以阻水护城,称为西梁。穀水又东流,左边汇合金谷水。金谷水出于太白原,向东南流经金谷,称为金谷水。金谷水向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的故居。石崇《金谷诗集叙》中说:我在元康七年(297),随太仆出征为征虏将军,有别墅在河南界上的金谷涧中。那里有澄清的泉水、茂密的树林及各种果树、修竹、翠柏以及各种药草,应有尽有。金谷水又向东南流入穀水。


【原文】


故《洛阳记》曰 ㉛ :陵云台西有金市,金市北对洛阳垒者也。又东历大夏门下,故夏门也。陆机《与弟书》云:门有三层,高百尺,魏明帝造。门内东侧,际城有魏明帝所起景阳山 ㉜ ,余基尚存。孙盛《魏春秋》曰 ㉝ :景初元年,明帝愈崇宫殿,雕饰观阁,取白石英及紫石英及五色大石于太行穀城之山,起景阳山于芳林园,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于时百役繁兴,帝躬自掘土,率群臣三公已下,莫不展力。山之东,旧有九江 ㉞ 。陆机《洛阳记》曰:九江直作圆水。水中作圆坛三破之,夹水得相迳通。《东京赋》曰 ㉟ :濯龙、芳林㊱ ,九谷八溪 ㊲ ,芙蓉覆水,秋兰被涯。今也,山则块阜独立 ㊳ ,江无复仿佛矣。穀水又东,枝分南入华林园 ㊴ ,历疏圃南 ㊵ ,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为之 ㊶ ,以缁石为口,工作精密 ㊷ ,犹不变古,璨焉如新。又迳瑶华宫南,历景阳山北,山有都亭,堂上结方湖,湖中起御坐石也。御坐前建蓬莱山 ㊸ ,曲池接筵,飞沼拂席,南面射侯 ㊹ ,夹席武峙。背山堂上,则石路崎岖,岩嶂峻险,云台风观 ㊺ ,缨峦带阜,游观者升降阿阁 ㊻ ,出入虹陛 ㊼ ,望之状凫没鸾举矣 ㊽ 。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 ㊾ ,潺潺不断,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 ㊿ ,微飙暂拂 [51] ,则芳溢于六空 [52] ,寔为神居矣。


【解读】


这条《经》文下,是《水经注》中的最长一篇《注》文,因为洛阳是北魏首都,也是郦道元亲所见闻之地,所以整篇《注》文其实是写尽了这个当朝首都的大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后人研究洛阳城市历史的宝贵资料。此处所选的一段,或许是其中精华之处,《注》文记叙了芳林园、华林园等园林,景阳山、蓬莱山等城内丘阜,其他还有许多城内胜迹,“九谷八溪,芙蓉覆水”,“云台风观,缨峦带阜”。确实城市繁华,文章雅致。全篇之中,当然还有许多值得传诵欣赏的内容。这一段或许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注释】


㉛《洛阳记》:杨守敬认为是杨龙骧所作。杨龙骧,人名。不详。㉜际:临近,靠近。㉝孙盛:东晋学者,字安国,太原中都(在今山西平遥)人,作《魏春秋》。㉞九江:地名。不详。㉟《东京赋》:东汉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所作。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在今河南南阳北)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浑天仪。㊱濯龙:地名。在今河南洛阳西北角。㊲九谷八溪:养鱼池,今不知所在。㊳块阜:高土冈。㊴枝分:支流,分流。华林园:即芳林园,三国魏齐王芳即位,改为华林。㊵疏圃:菜园,在华林园中。疏,通“蔬”。㊶珉(mín)玉:似玉的美石。㊷工作:作工。㊸蓬莱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这里指修建的假山,名亦称蓬莱山。㊹射侯:箭靶。㊺云台:高耸的台阁。风观(ɡuàn):高出的楼观。“云”、“风”都出现在天空中,因此 引申出“高、高耸”义。㊻阿(ē)阁:四面都有檐溜的楼阁。㊼虹陛:高耸的台阶。虹:本指彩虹。因为彩虹出现在天空中,故引申出“高、高耸”义。㊽凫没(fúmò):像野鸭一样浮沉。鸾(luán)举:像鸾鸟一样飞翔。㊾枉渚:弯曲的水池。渚,通“潴(zhū)”,蓄水池。声溜:潺潺的瀑布。溜,瀑布。㊿绣薄:五彩斑斓的深草丛。丛:丛生。[51]微飙(biāo):微风。暂:突然,猝然。[52]六空:天空。本来指佛教中所说的各种空界,如五蕴空、十二入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空、十二因缘空,称之为六空。由各种空界泛指天空。


【译文】


所以《洛阳记》说:陵云台西边有金市,金市北对洛阳垒,就是这地方。又东经大夏门下,就是原来的夏门。陆机《与弟书》说:门有三层,高百尺,魏明帝所造。门内东侧,靠城有魏明帝所造的景阳山,余基还在。孙盛《魏春秋》说:景初元年(237),魏明帝更加增高宫殿,雕刻装饰观阁,从太行穀城山取白石英、紫石英及五色大石,在芳林园筑起景阳山,种下松竹草木,捕来禽兽充实其中。当时各种徭役极其兴盛,皇帝亲自掘土,率领三公以下群臣,人人出力。山东边,原有九江,陆机《洛阳记》说:九江凑聚成圆形水池,池中筑圆坛,又建三条堤道把池分为三块,与两岸相连。《东京赋》说: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铺满水面,秋兰长遍岸边。如今,山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高岗,江则再也看不出痕迹了。穀水又东流,支流向南流入华林园,经过菜园南边,园中古玉井,井栏都用珉玉做成,用黑石做井口,作工精密,虽年代久远,还没有改变古代的形状,色泽灿烂如新。又流经瑶华宫南边,过景阳山北边,山上有都亭,堂上砌方湖,湖中造有御坐石。御坐前建造蓬莱山,曲池接连着筵席,飞泉飘拂着席位,南面挂着箭靶,席位两边有高高的屏障。背山的堂上,石路崎岖,岩嶂险峻,亭台楼观高耸,山峦如缨带缠绕,游人在高阁中上下,从曲阶上出入,远望好像凫在水中浮沉,鸾在云中飞翔。堂中引水从岸上倾泻下来,形成飞瀑,奔流在曲渚间,水声潺潺不绝,竹柏遮蔽着层石,五彩斑斓的深草丛生在泉边,微风突然吹来,芳香飘溢到天空,这实在是神仙所居之地。


【原文】


沮水东注郑渠 [53] 。昔韩欲令秦无东伐,使水工郑国间秦凿泾引水 [54] ,谓之郑渠。渠首上承泾水于中山西邸瓠口 [55] ,所谓瓠中也。《尔雅》以为周焦获矣 [56] 。为渠并北山 [57] ,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 [58] ,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 [59] ,然渠亦秦之利。卒使就渠,渠成而用注填阏之水 [60] ,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 [61] ,皆亩一钟 [62] ,关中沃野,无复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命曰郑渠。


【解读】


这一段记叙郑渠,而其间郑国凿渠的故事,说明了秦人的眼光远大。由于此渠的灌溉效益,“关中沃野,无复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关中平原是泾、渭二水及支流汇集之地,但气候干燥,降水量少,所以凿渠灌溉,是这片平原发展农业的唯一途径。历来一直以此获得富庶,直至近代,仍复如此。郦道元在《巨马水》篇中说过一句重要名言:“水德含和,变通在我。”关中平原以开凿沟渠而获得发展,从西周以来,历秦汉以至隋唐,这个地区都是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此篇中关于郑渠的故事,确实值得重视。


【注释】


[53]沮水:今称沮河,即今陕西富平一带的石川河,是渭河的支流。[54]间(jiàn):侦候,侦察。泾(jīnɡ):水名。发源于宁夏,经甘肃、陕西流入渭河。[55]中山:在今陕西泾阳境内。邸瓠口:即焦获泽,在今陕西泾阳西北。[56]《尔雅》: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词典,十三经之一。作者不详。[57]并(bànɡ):依傍,沿着。[58]觉:被发现。[59]间(jiàn):间谍。[60]注:引。填阏(yū):淤泥。阏,通“淤”。[61]泽卤:盐碱地。[62]钟:古时的容量单位,合六斛四斗。


【译文】


沮水向东注入郑渠。从前韩国想使秦国不要东征,派水工郑国侦察秦国,凿泾河引水,称为郑渠。渠上口在中山西的邸瓠口承接泾水,就是瓠中。《尔雅》以为是周的焦获。此渠与北山相并,东流注入洛水,有三百多里长,原是用来灌溉的。工程进行中,被秦国发觉,秦国要杀掉郑国,郑国说:开始时我是来侦察秦国的,然而挖成此渠,对秦国却是大为有利的。于是最终让他完成这一工程,渠成,引用这种含有淤泥的水源,灌溉盐碱地四万多顷,产量每亩一钟,关中成为沃野,不再有荒年了,秦国也因此富强,终于并吞了诸侯,把这条渠命名为郑渠。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