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善比丘。或知修多罗藏或解阿毗昙藏。或解毗尼藏。不希饮食趣得支命。持戒清净。或为人说法。威仪具足。令人欢喜。从邑至邑。从国至国。为人敬重佛法兴隆。如是比丘光扬佛法。有恶比丘。从善比丘闻受法已。为他讲说言辞柔和音声清彻。人所乐闻众共赞誉。大德善说妙法。从谁禀受。
答言。我自知之。不从他学。如是自称。如来积四阿僧祇劫百千劫。具足诸波罗蜜。勤苦如是得此妙法。而恶比丘因偷此法。求觅利养。是名第二大贼。复有大贼。精进比丘持戒具足。或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乃至阿罗汉。或凡夫比丘持戒清净。以波罗夷法谤之。憎嫉他行。自称己是清净人。如是谤诸贤圣。偷窃圣法。是名第三大贼。重物者。如盗戒无异。乃至五摩沙迦盗取。是名重物。佛告诸比丘。有五种重物。不应与人。僧亦不得与。众亦不得与。一人亦不得与。若与者得偷兰遮罪。何谓为五。一者园。二者地。三者铁物。四者木物。五者土物。以此诸重物。不得妄与人。佛告诸比丘。五种不得分。僧众一人园为初。若分得偷兰遮罪。法师曰。分不可分。于蹇陀迦当广说。今此略说。以取者。以此重物而取白衣意。希望白衣不可与人。而偷取以饷致白衣。佞取其意。此是第四大贼也。以此重物饷致白衣者。名污他家。因污他家得突吉罗罪。应驱出众。复有比丘。取僧物如己物无异。行用与人得偷兰遮罪。若以偷心取者。随宜多少结罪。此是名为第五大贼。贼无过此贼。圣利法者。此法极细微。若金银珍宝亦可偷取。此法不可偷取。是故律本说。圣利法者。而自说有。于身中无圣利法。自言圣利法已在我身。
问曰。此无离本处。云何名为贼。
答曰。不能得名为贼。何以故。为因空诳妄语。而得大利养故。以方便取之。是故律本说。佛告诸比丘。盗取人饮食者。此亦名大贼。何以故。以无实故。假名有实言。我是阿罗汉。圣法在他。而假偷在己。譬如猎师欲杀群鹿。若以人形往者。鹿见必走。以方便故。以草木缠身。身非草木。而现示是草木形。诸群鹿见者谓之草木。而来就之。即杀取。比丘亦复如是。非阿罗汉。假示是阿罗汉。现阿罗汉相。信心檀越谓是真实。以肴膳饮食而供养之。亦如猎师假形谋鹿。如此比丘假形谋取诸檀越饮食是故律本中偈赞。
外袈裟绕颈 内行不净法 已行恶法故 死即堕地狱 铁丸热光炎 宁可吞取死 若有破戒者 不应吞信施
外袈裟绕颈者以袈裟缠置肩上。此是外取圣表式。内空无所有。譬如画器内盛臭物。如此之虚假。定无一可取。恶比丘亦复如是。第二偈者。何以如来作如是说。宁吞铁火丸。而不吞檀越供养施食。何以故。吞铁火丸肝肠烂死。不以此因缘堕于地狱。是故作如是说。诃责婆裘比丘已告诸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言。若比丘空诳妄语为初。佛结第四波罗夷坚已。复次随结。除增上慢者。如是佛已为比丘说随结已。于随结中。不见谓为已见者。以慧眼不见阿罗汉想。而谓已见。如是未至谓至。未得谓得。未得句者。以道谛未得。作真实者。以慧眼覆见真实。增上慢者。作是言。我已得圣利法。于中生慢。或言过慢。或言增慢。自念言。我于阿罗汉法。我已作之。云何慢。以舍摩陀毗婆舍那力故。烦恼暂住。是名为慢。若后见欲境。烦恼便起。唯此人不犯。
问曰。何人起慢。何人不起慢。声闻罗汉不起慢。既得道果。一切诸烦恼灭故。以慧眼覆观。无有未得谓得狐疑。云何狐疑。我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为初。如是于四道果慢不起复不起慢。于破戒人。云何不起。于圣利法无有分故。如禅人好眠为事。此人不起。起慢人者。先持戒具足而入禅定。得禅定已。未分别名色。始入毗婆舍那。三想具足心绝勇猛。或得舍摩陀。或二十年或三十年中不起。因勇猛行毗婆舍那力故。自念言。我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增上慢如是。若能善持舍摩陀。非但二十三十年。乃至八十年百年烦恼不起。是以生增上慢言。我得阿罗汉。是故如来除增上慢。不入空诳妄语圣利法。
答曰。言禅定解脱三昧入空慧眼。如是禅定为初。一切诸法。是名为圣利法。恶比丘以此法为己有。或以己身现为法。有圣利满足见者。世间过世间。用慧知诸法。如肉眼见无异。慧眼者。三知也。
问曰。慧与眼为一为异。
答曰。一也。慧即眼眼即慧。
问曰。若尔者。何不直言慧。何须言眼。亦不须言慧。
答曰。不然。所以如眼不异。故名慧眼。过人法向男女说者。此是指示说处也。非天梵魔。亦非夜叉饿鬼畜生。我如是知如是见者。此说其因缘。知如是见如是禅定为初。如是见如是我知。若捡挍若不捡挍者。此令人知已得罪也。当时说已得波罗夷罪。已得竟。或有捡挍或不捡挍。自向他说。是故律本说。或捡校或不捡校。云何捡校。问长老。何时得禅定解脱三昧三道耶。如是方便问已或问。长老得三想苦空无我。或以三昧得之。或非三昧或毗婆舍那得也。或以色或以无色。或以内色或以外色。何时得也。为朝得为中得为暮得。复问处。何处得也。为树下为阿兰若。为空闲得耶。问已复问。若烦恼已灭。去几余有几。以何道灭之以须陀洹道。为斯陀含道。于一一道中。汝得何法。若有比丘得过人法。而一一答言。若不得者。问已迷乱不能自答。若人得者。现法如在手掌无异。日时处所皆一一答之。或白日或夜。若答已复问。四道果中汝已何道。杀几烦恼。答者一一悉著者。复问。汝得何法。为得须陀洹斯陀含。若答悉著者。若有小小异者。即不信。何以故。若有智慧聪明比丘。从师禀受一一句义。不得谬乱。复作余问。
初入云何。若答不着。即圣利满足汝不得也而驱出。若答言。入圣道着。久于戒定慧中。无有懈怠精勤不退。于四供养心无染着。譬如虚空。若如此比丘说而同合。如大河水与盐牟那水相合无异。是故佛为声闻弟子说涅槃道。于一一说中无有谬错。是故以种种问难怖之。若不怖者。是爱尽比丘。如霹雳着身。亦无恐怖。若有恐怖。则非阿罗汉。若不恐怖。一毛不竖。如师子王。此比丘若说圣利法善者。王及诸大臣有供养者。皆悉堪受。恶比丘者破戒也。比丘有戒者善比丘也。令人知我者。以恶心而假现圣利。无有实想。得波罗夷。已乐自令净者。自念言。我已得波罗夷罪。我今云何得净也。如来所以结戒。比丘犯波罗夷罪。于天禅定解脱智慧住乐道者。皆悉障碍不复得。如律本中说半偈。
沙门不持戒 死必入地狱
若于比丘中戒不具足。还作白衣优婆塞沙弥戒持五戒清信士。如此于涅槃道无有障碍。是故于白衣相净。是故破戒比丘乐净者。还作沙弥及白衣清信士。是故律本中说乐欲得净。我不知言知不见言见。我空诳妄语。空诳妄语者。此无义语也。依止前三波罗夷。若人得此罪。名为波罗夷。法师曰。此句易可解耳。我乐静者。此是略说现圣利法。以不广说而增其罪。又有异义。以方便令人得知。入禅定者入第一禅定第二第三第四禅定。慈悲禅定不净观禅定阿那波那禅定圣人禅凡夫禅悉入。是故律本中说。入禅定为初。若如是说。得波罗夷。言我已离烦恼离欲断不复生。得罪如前所说。若言我入三昧得道。发语知者。已得波罗夷罪。或言我得智慧。或言得三达智。或言得三十七菩提党法。得初力得善作。得八圣道法。如是皆得波罗夷罪。我离欲如是为初。此是须陀洹道。以第三道离嗔恚欲。以第四道离愚痴。是故律本中说。我已离欲。若如是说。得波罗夷罪。或言六通中我一一已得亦得波罗夷罪。若言我前世已得六通我今欲得。如此不得重罪。或言我得四辩犯重。或言我入灭尽三昧不犯重。何以故。灭尽三昧。非圣人定非凡人定。若有人疑。是阿那含阿罗汉。令人知我如是。令人知人即知。又言我已从迦葉佛时得须陀洹道。不犯重罪。何以故。如来以今世结戒。不为过去世。又言过去世入三昧亦如是。法师曰。空诳妄语罪相已结定。今至有三转。取第一禅为初。乃至离五盖一。此是第一转。第二转取第二定为初。第三转取第三定为初。我如是入如是定。如是起如是作。已如是通达无碍。有如是说。悉得重罪。法师曰。妄语有三种。何谓为三。一者自念言。我今欲妄语。二者开口成妄语。三者妄语已自念言。我已妄语。是名三种妄语。复有妄语。初念言。我今妄语。临发言而实语。不成妄语。如此不得重罪。复有妄语。我欲禅发言而禅。我欲入定。如此不犯重。复有妄语。初发思妄语。发口言妄语。语已妄语。如此三相具足。是妄语是为真实妄语。法师曰。若如此不成妄语。何以故。心心起灭如一刹那。前心非后心。后心非前心。是故一心不具足三相。
答曰。不尔。所以如来结戒。心心相续如一无异。是故犯重。
问曰。三相何者为正。
答曰。初发为正。法师曰。我今断说。何者得罪。言我今正得者即得罪。若言曾得欲得不犯重。此三转品竟。欲说者。我欲说第一禅定。后发语我入第二禅定。此是语误。第三第四禅定亦如是误。悉犯重罪。何以故。为其地故。如言我欲舍僧。而误舍法。我欲舍法。误言舍佛。戒亦即失。今空诳妄语小小有异。
问曰。何谓为异。
答曰。舍戒虽现身相。戒亦不去。要须发语而失。若向人说我得道人。未即解语。良久方解。不即知故不犯。不犯重得偷兰遮罪。又有比丘向人说。此人亦不知禅想。亦未曾得禅。不解禅义。随世间语禅定而已。若比丘说。此人闻已言。此比丘已得禅定已入禅定。若如是知者。即犯重罪。欲说品竟。次方便转者。随律文句解说。而向白衣说者。言若人受檀越饮食衣服房舍汤药者得阿罗汉。以方便不自说名字故。犯偷兰遮罪。若檀越不解语犯突吉罗罪。法师曰。如是种种方便。欲令人解。罪相轻重。汝自当知。我今说无罪者。除增上慢者无罪。不欲向人说误说无罪。实得向同意说不犯。最初未制戒婆裘河比丘不犯。颠狂心乱不犯。此因缘本起从身心口。此是性罪。受者。乐受。法师曰。此是律本所说。今次随结。法师曰。次第至随结。若有难解者。我今当解说。增上慢句者。前已说。次第二人令人疑句。我今阿练若处住。人当疑我得阿罗汉。或疑我得斯陀含乃至须陀洹。以此疑故。当大得利养。若初作如是心时。得突吉罗罪。从寺往阿练若处。步步得突吉罗罪。至阿练若处起作。皆得突吉罗罪。后有人疑无人疑。得利养及不得利养。皆突吉罗罪。又有比丘受头陀法。我不宜在聚落。宜在阿练若处。此是清净处。若清净我当得一一道果。及阿练若处若入已。不得阿罗汉果我终不出。又自念言。如来赞叹阿练若住处。若我在阿练若处。诸同学见我。亦乐入阿练若处。若如是住者便无罪。第三句者。我欲入聚落乞食。着衣持钵现圣利想乃至食竟。悉突吉罗罪。若得利养若不得利养。悉突吉罗罪。又自念言。我欲入聚落乞食学圣人法。为今世后世。诸同学见我持钵乞食。赞叹言善。此是真如来法。若我等不行此法。实有惭愧。若生如是心乞食无罪。第四句者。向檀越言。若人住在檀越寺。为不说名字故。不得波罗夷罪。令人疑者。此句易可解耳。言烦恼。若向白衣说烦恼尽。随语得波罗夷罪。若空静处说言。我得阿罗汉。得突吉罗罪。若檀越所供养比丘。此比丘是阿罗汉。此句易可解耳。不须广说。病句者。非人所能堪忍。唯我能忍此苦。此文句者无罪。若言非凡人所能堪忍。唯我一人能忍此苦。若作如是语者。得偷兰遮罪。婆罗门句者。此婆罗门信心于法。是故言善来罗汉。如是饮食供养。一一皆唤为罗汉。为信心故。唤为罗汉。受如此供养供给。一一悉不犯。佛告比丘。如此赞叹之言。应生惭愧心而受。受已当勤行道以求罗汉。次还俗句者。如我等辈于俗法已断。此非贡高语。是故无罪。障碍句者。于白衣法已障亦言已离。于律本罪想已说。从寺出者。若人先从此寺出。此比丘得阿罗汉。法师曰。此是略说耳。今当广说。云何广说。若言从寺出。或从房出。或从戒坛出。或言渡江。如是众多僧已有制。若比丘前出者。此比丘是罗汉。若欲令人知前出犯波罗夷。若有因缘师僧遣去。及父母急难因缘出去不犯。若因此事出欲现罗汉想亦不犯。若乘车及以神力出不犯。律本中说。若步出犯若立制已。即日出不犯。若阿练若比丘立制。若坐此树下者得阿罗汉。若在此经行处。此比丘亦得阿罗汉。我等应以香华供养。若有恶比丘。乐欲得此供养。树下坐者及往经行处。得波罗夷罪。若有白衣作寺。若比丘入我寺者。是阿罗汉。若有恶比丘入此寺者。犯波罗夷罪。若众僧立制。于夏三月中。莫语莫眠莫出莫受檀越供养。若如是非法制不从不犯。长老勒佉㝹者。身相具足。如梵王身故。名勒佉㝹。
问曰。此勒佉㝹何时出家。
答曰。与千梵志同善来出家得具足戒。又问曰。此勒佉㝹。因闻何法而得阿罗汉。
答曰。因闻光明经即得阿罗汉。目连从出家七日便即得道。发含笑者。是小笑也。因何而笑。已在律本不须重说。骨骨相连者。此是饿鬼形也。非肉眼所见。唯圣眼能察。问目连既见如此众生。何不生慈悲心而发含笑。
答曰。所以目连自思惟言。以佛慧眼自念己身。如此细微众生我今得见。念已生欢喜心。故发含笑。复自念言。如此饿鬼之苦。我今得脱。我得善利。如修多罗中说。佛告诸比丘。因缘果报不可思议。若思议者则成颠狂。是故如此因缘不可思议。如律本中说。勒佉㝹问目连。以何因缘而发含笑。目连答言。若欲问者。于佛前而问。骨骨相连者。其骨形长一由旬。无筋肉也。众鸟飞逐者。为是真鸟为化鸟。此是夜叉鬼。鬼口纯铁为嘴。发大叫声者。此是号哭大苦恼声也。此骨若有人来触者。如新破痈疮。苦痛如是。咄哉者。叹其苦也。法师曰。大句次易可解耳。比丘呵责者。诸比丘言。目连空诳妄语。是故呵责。佛言。目连是慧眼也。是故律本中说。目连已成天眼得见如是。佛告诸比丘。我已曾见如是众生。我于菩提树下得一切智。我见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世界众生住处。犹如手掌中见阿摩勒果。杀牛人者。杀牛为业。杀已剔肉卖。余骨相连悬置钩上。以此果报久在地狱。良久得出。余业未尽。今受此形。肉段句者。此人屠牛杀已。割肉作脯悬置钩上。余骨弃掷。恒以此为业。因此果报死入地狱。受果报已从地狱出。受身形如脯段。众鸟逐。如前句说无异。第二句者。此是捕鸟人得鸟。先斩头斩翅斩足剥皮。悬置钩上。恒以此为业死入地狱。一一如前句说无异。无皮句者。此人恒杀羊。如斩鸟句一一无异。刀毛句者。此是屠猪人。恒用刀杀猪。恒以此为业。死入地狱。如前所说一一无异。槊毛句者。此人恒捕猎众鹿。以槊刺杀。因此果报死入地狱。如前句所说一一无异。箭毛句者。此人先作国主。若人有众罪。以种种治之。或刺或割鞭杖捶挞无道。如是为初。以此果报死入地狱。如前所说一一无异。锥毛句者。此人生时作军士。恒以铁锥刺马。因此果报死入地狱。从地狱出今受此形。锥恒自刺身。针毛句者。此人生时两舌恶口。死入地狱。从地狱出受此形。恒受针刺阴囊𤭛句者。此人是村中官长。不善判事。以此果报死入地狱。从地狱出。受身阴大如𤭛。何以故。若人有罪。辄受人财货。覆藏其咎。若无物者。开露其罪。故受此形。法师曰。若有智慧人作官长者。慎勿曲理。受罪果报如此。奸淫句者。此人生时好作奸淫。人所爱惜细滑。而辄与人私通。死入地狱。从地狱出受饿鬼形。恒入屎坑。要婆罗门句者。此易可解耳。无皮女句者。女人皮细滑非己有。是丈夫许。而偷与余人。因此果报死入地狱。先触乐后触苦。今受如此果报。丑臭句者。律本已说浓烂句者。此女人以火炭泥余女人。以此果报。一一如前所说。杀贼句者。此易可解耳。比丘句者。此恶比丘受他信心供养。不护身口意业。以此果报。一佛中间在地狱。从地狱出受饿鬼形。恶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尼。不护身口意业。受罪亦如是河句者。法师曰。此河从何处来。从毗婆罗山出。去一由旬。龙王宫殿在此河下。纵广一由旬。其城郭如忉利天宫无异。因龙王福德因缘故。所以清冷香美莲华。大如车轮。水从此流出。经三地狱中间上过。所以热沸。此是镬汤地狱余热气上烝。是故水沸。斗句者。目连向诸比丘言。长老檀越洴沙王。与离车子共斗。长老檀越不如退走诸比丘心念。惜檀越故。语目连。汝空诳妄语。群象句者。叶毗尼江边。叶毗尼者。江名也。安阇三昧者。
问曰。身心不动。此是第四。禅定。何以群象渡江而叫声。
答曰。有二种叫声。一者小象欲泅渡江。见水深而畏故叫。二者大象得水而生欢喜故大叫声。未成就者。此禅未成。亦言垢浊不净。是故得闻象声。严好比丘忆过去五百劫者。此是一生相续忆识。不识化生也。法师曰。云何忆识五百劫生也。此是从外道第四禅定出。定寿终生无色界。寿尽从无色界下生人间。入佛法中得三达智。是故忆五百劫。于二中间不忆。如修多罗中说。
佛告诸比丘。我声闻弟子忆过去事。严好比丘第一。诸大德已说四波罗夷竟。法师曰。波罗夷有几。
答曰。我今总说一切二十四波罗夷。汝自当知。
问曰。何谓为二十四波罗夷。
答曰。比丘有四。比丘尼不同波罗夷有四。十一人不得。何谓十一人不得。
答曰。一者黄门。二者畜生。三者二根人。此三者受生无缘故。名波罗夷。然此三人不障天道。于四道果中有障碍。是故名为波罗夷。此三人不听出家。四者贼住。五者破内外道。六者杀母。七者杀父。八者杀阿罗汉。九者坏比丘尼。十者出佛身血。十一者破和合僧。此十一人。为所作故。不得道果故。名为波罗夷。贼住破内外道坏比丘尼。此三人不障天道。于四道果障碍。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此五重罪。此是五逆罪。天道道果悉障。法师曰。波罗夷有八合十九。复有比丘尼乐着白衣衣服。计成合为二十。此比丘尼亦不破戒。复有弱脊长根。含他人根。坐他人根。此是四。都合成二十四。最后四是随结。法师曰。何以含他人根。名为淫法。此以欲意故名为淫。不得与比丘同住者。不得与布萨说戒自恣羯磨一切僧事。悉不得共。我今问长老。于一一波罗夷中谁清净者。第二第三亦问如是。谁清净者。法师曰。余文句者。易可解耳。一切善见毗婆沙律四事竟。
波罗夷品竟 次至十三事 今演十三义 汝等应当知
尔时世尊游舍卫城。尔时者。为声闻弟子结戒时。非世间时也。游者。有四。何谓为四。一者行。二者住。三者坐。四者卧。以此四法。是名游。譬如世人言王出游。若到戏处或行住坐卧佛游舍卫亦复如是。舍卫者。是道士名也。昔有道士居住此地。往古有王见此地好。就道士乞为立国。以道士名号为舍卫。如王舍城。昔有转轮王。更相代谢止住此城。以其名故。号为王舍城。舍卫亦复如是。舍卫又名多有。何谓多有。诸国珍宝及杂异物。皆来归聚此国。故名多有。
舍卫甚微妙 观者无厌足 以十音乐声 音中唤饮食 丰饶多珍宝 犹如帝释宫
迦留陀者。是比丘名也。欲意炽盛者。为欲火所烧故。颜色燋悴身体损瘦。法师曰。次第文句易可解耳。不须广说。若有难处。我今当说。乱意睡眠者。以不定意以此睡眠也。若白日眠。先念某时某时当起。如修多罗中说。佛告诸比丘。若汝洗浴竟欲眠。当作是念。我发未燥当起。如是眠若夜亦应知。时月至某处当起。若无月星至某处当起。当念佛为初。于十善法中。一一法中随心所念然后眠。此痴比丘不作是念而眠。色欲所缠。是故弄出不净。除梦中者。法师曰。律本说。唯除梦中。弄与梦俱出不净。何以除梦。
答曰。佛结戒制身业。不制意业。是以梦中无罪。如律本中说。佛告诸比丘。汝当作如是说戒。若比丘故弄出精僧伽婆尸沙。出精者。故出知精出。以为适乐。无惭愧心。精者。律中七种。毗婆沙广解有十。何谓为十。青黄赤白木皮色油色乳色酪色酥色。精离本处。本处以腰为处。又言不然。举体有精。唯除发爪及燥皮无精。若精离本处。至道不至道及出。乃至饱一蝇。得僧伽婆尸沙罪。若有热作行来运动。及病疾自出不犯。梦有四种。一者四大不和。二者先见。三者天人。四者想梦。
问曰。云何四大不和梦。
答曰。四大不和梦者。眠时梦见山崩。或飞腾虚空。或见虎狼师子贼逐。此是四大不和梦。虚不实。先见而梦者。或昼日见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夜梦见。是名先见。此梦虚不实。天人梦者。有善知识天人。有恶知识天人。若善知识天人现善梦。令人得善恶。知识者。令人得恶想现恶梦。此梦真实。想梦者。此人前身。或有福德或有罪。若福德者现善梦。罪者现恶梦。如菩萨母梦菩萨。初欲入母胎时。梦见白象从忉利天下入其右胁。此是想梦也。若梦礼佛诵经持戒。或布施种种功德。此亦想梦。法师曰。此梦梦中能识不为想也。
答曰。亦不眠亦不觉。若言眠见梦者。于阿毗昙有违。若言觉见梦见欲事。与律有违。
问曰。有何违。
答曰。梦见欲事。无人得脱罪。又律中说。唯除梦中无罪。若如此者梦即虚也。
答曰。不虚。何以故。如猕猴眠。修多罗中说。佛告大王世间人梦。如猕猴眠。是故有梦。
问曰。梦善耶为无记耶。
答曰。亦有善有不善者亦有无记。若梦礼佛听法说法。此是善功德。若梦杀生偷盗奸淫。此是不善。若梦见赤白青黄色。此是无记梦也。
问曰。若尔者应受果报答曰。不受果报。何以故。以心业羸弱故。不能感果报。是故律中说。唯除梦中。僧伽婆尸沙者。僧伽者。僧也。婆者。初也。尸沙者。残也。
问曰。云何僧为初。
答曰。此比丘已得罪。乐欲清净往到僧所。僧与波利婆沙。是名初。与波利婆沙竟。次与六夜行摩那埵。为中。残者。与阿浮呵那。是名僧伽婆尸沙也。法师曰。但取义味。不须究其文字。此罪唯僧能治。非一二三人故。名僧伽婆尸沙。若得故出精罪。应知方便时想。应知方便者。我今出内色。欲出外色。俱出内外。虚空中动。如是方便故。名方便也。起时有五种。一者欲时起。二者大便起。三者小便。四者风动。五者虫触。是名五种。若欲时起男根便强堪用。过此时不起。余四亦如是。复有朝中晡夜。亦名为时。为除病者。
如是有十句。青色为初。亦有十故。于律本中说。户孔为初。内色与外色触。即成堪用。虚空中动。亦无内亦无外色。自动故得罪。虫者。此虫身有毛。若触痒而起即成堪用。若作药或布施。或祠祀或试。或以生天或作栽种。若作如是者。皆悉得罪。若故出精离本处。得僧伽婆尸沙罪。若故出精而不出不得罪。若自流出非故出者亦无罪。法师曰。次句易解。若比丘得罪。往至毗尼师所。毗尼师次第问。先敕。勿覆藏语。先敕。我如医师汝如病者。而实头痛而假言脚痛。医师设药病亦不差。即呵责言。师无验不解设药。是故汝可一一向我说。若重结重。若轻结轻。毗尼师先观十一欲十一方便。
问曰。何谓为十一欲。
答曰。一者乐出乐。二者正出乐。三者已出乐。四者欲乐。五者触乐。六者痒乐。七者见乐。八者坐乐。九者语乐。十者乐家乐。十一者折林也。乐出乐者。若比丘欲时起心乐。欲乐故出精。精出故得僧伽婆尸沙。若故出乐精不出。得偷兰遮罪。若比丘心想而眠。先作方便以脚挟。或以手握根。作想而眠。方梦精出。得僧伽婆尸沙罪。若欲起观不净。以观不净而灭之。心净无垢而眠。若梦精出无罪。是名乐出乐。正出乐者。若比丘眠而梦作欲事。正出而觉而不动根。精出无罪。若正出而动者得罪。若正出自念言。勿污衣席不乐出。而以手捉塞。将出外洗无罪。若有乐心得罪。是名正乐。已复不触无罪。若贪乐更弄出得罪。是名已出乐。欲乐者。比丘欲起而捉女人精出无罪。何以故。为淫事故。得突吉罗罪。若至境界得波罗夷罪。若捉已贪细滑。不入波罗夷境界。精出得僧残罪。是名欲乐。触乐者。或内触或外触。内者。或以手试为强为软。因触故精出不犯。若有出心贪乐得罪。是名内触。外触者。比丘欲心触女身。或抱或摩触细滑精出不犯。以摩触故。得僧残罪。若乐触乐乐出精俱得罪。痒乐者。或癣或疥虫触男根起。痒以手抓之精出者无罪。若根起因势动出犯罪。见乐者。若比丘或见女根。根起而熟视精出。不犯僧残罪。得突吉罗罪。若见已动根精出。得僧伽婆尸沙罪。是名见乐。坐乐者。比丘与女人于静处坐。共语而精出无罪。因静处坐得余罪。若坐欲心起因动腰。得僧残罪。是名坐乐。语乐者。与女人于静处语。女根云何。为黑为白为肥为瘦。作如是语精出无罪。因粗恶语得僧残罪。若语乐有出心动犯僧残。是名语乐。乐家者。比丘还檀越家。以念故。或母或姊妹。以手摩挲或抱。精出不犯。因触故得突吉罗罪。若摩挲故出精犯罪。是名乐家。折林者。男子与女结誓。或以香华槟榔。更相往还饷致言。以此结亲。何以故。香华槟榔者。皆从林出故。名折林。若女人答饷善。大德饷极香美。我今答后饷。令此大德念我。比丘闻此已欲起精出不犯。若因便故出犯罪。又因不出得偷兰遮罪。法师曰。是名为十一。毗尼师善观已。有罪无罪若轻若重。轻者言轻。重者说重。如律本所治者。若如是作善。譬如医师善观诸病随病投药。病者得愈医师得赏。故出不净者。如是为初。心乐出而不弄不动。若精出不犯。若触若痒无出心无罪。有出心有罪。除梦中者。若比丘梦与女人共作淫事。或梦共抱共眠。如是欲法次第汝自当知。若精出无罪。若正出而觉。因此乐出。或以手捉。或两髀挟。犯罪。是故有智慧比丘。若眠梦慎莫动善。若精出恐污衣席。以手捉往至洗处不犯若根有疮病以油涂之。或种种药磨不乐精出无罪。若癫狂人精出无罪。最初未制戒不犯。第一僧伽婆尸沙说竟。
尔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法师曰。此义前已解。此摩触戒文句者。若有难解者我今解说。于阿兰若处住者。非真阿兰若处。所以非真阿兰若处。所以作非真。在给孤独园精舍后林中故。名阿兰若。此比丘房四面周围当中住处善庄严者。其中巧妙种种玩饰。治欲谋人不思善法。一窗开者。若开一窗余处悉闇。若闭此窗开余窗。此处复闇。如是语已婆罗门尼自念言。此婆罗门意欲乐出家。应覆藏而发露者。所以发露者。欲遮婆罗门出家心故。何处高德作如是恶事。高德者。姓贵德高。亦言大富贵姓。女者。有夫女人。或无夫女。或无子女。淫乱变心者。淫欲入身。如夜叉鬼入心无异。亦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淫乱变心随处而着。无有惭愧。或心变欲或欲变心。是故律本中说。淫乱变心心即染着。亦言恋着。以身摩触缚着也。始生者。是即时生也。其儿身犹湿未燥。若触其身者。亦名犯僧残。若过其境界波罗夷罪。若与俱在一静处犯波夜提。如此始生亦如是。何况长大。捉手为初。摩触细滑。此是恶行也。是故律本中说。若捉手。法师曰。今当广说。手者。肘为初。乃至爪。是名手也。又言。从臂至爪。亦名为手。发者。纯发无杂结者。束发也。杂丝者。是杂五色。丝也。发杂华者。瞻卜华为初。杂金银者。或金银钱。或金华或银华。及种种珍宝装严。亦名杂金银。若比丘捉如是发者。皆得僧残。若比丘言。我捉杂发。罪无得脱。若比丘或捉一发亦僧残。除发及手。余处摩触悉名细滑。若比丘捉一一身分悉僧残。此摩滑戒。若捉手若捉发若摩触细滑。分别有十二种。我今当现。捉触为初。律本中说。捉者。不摩触者。不捉不摩。是名触也。捉者。捻置一处。是名捉。余句易可解耳。此诸文句今正广说。若女作女想。比丘欲心以身相触。律中已说。若捉能得僧残。若捉置更捉。随捉多少悉僧残。若比丘以一手摩触乃至一日僧残。何以故。为不动手故。触亦如是。下触者。从头至脚底捉不置亦得一僧残。若放已更捉。随捉多少。一一僧残。上触者。从脚至头亦如是。低触者。先捉女发低头行嗅。随其所作不置。得一僧残。牵者。牵就其身。荡者。荡离其身。捉将者。捉女人去一由旬不动手。得一僧残。若置更捉。随一一捉得僧残。若隔衣捉若隔璎珞捉偷兰遮。若衣穿着肉僧残。人女作人女想僧残。人女疑偷兰遮。人女作黄门想偷兰遮。人女作男子想偷兰遮。人女作畜生想偷兰遮。黄门作黄门想偷兰遮。黄门疑突吉罗。男子畜生作黄门想突吉罗。男子作男子想突吉罗。男子疑突吉罗。男子作人女想作畜生想突吉罗。畜生作畜生想突吉罗。二女者。如是为初。若捉二人二僧残。若捉众多女众多僧残。若众多女聚在一处若总捉。计女多少。一一僧残。若中央女不着衣偷兰遮。比丘以衣绕缚众多女牵去偷兰遮中央女不着衣突吉罗。比丘以绳缚女人衣突吉罗。若女人次第坐膝膝相着。比丘捉着上头第一女僧残。余女突吉罗。若合捉衣第一女偷兰遮。第二女突吉罗。第三女以下无罪。若摩触女人粗厚衣偷兰遮。若女人细薄衣手出摩触僧伽婆尸沙。若比丘与女人。发发相着。毛毛相着。爪爪相着。偷兰遮。何以故。无觉触故。法师曰。以发相系。为得一罪。为得众多罪。如赤身坐卧众僧床。随毛着一一突吉罗。此女不然。一偷兰遮。不得多罪。今说往昔罗汉偈。
处想及触欲 真实无狐疑 如律本中说 重罪汝当知
处者。女也。想者。是女想。欲者。摩触细滑欲。触者。知触女人身。具如此事得僧残。余者偷兰遮。若有欲心摩触女身得僧残。若无欲心触突吉罗。有女人以青衣覆身而眠。比丘欲摩触衣。误得女人身僧残。次至掩句者。无女想以手掩女人身。悉突吉罗。若女人共比丘一处坐。女人淫欲变心。来摩触捉比丘。比丘有欲心动身僧残。法师曰。如是次第黄门男子畜生。罪有轻重汝自当知。若女人掩比丘。比丘以欲心受乐不动突吉罗。若女人或打拍比丘。比丘以欲心喜受。悉突吉罗。若比丘以形相欲心。或摄目或动身动手动足。种种淫想形相变心。悉突吉罗。若女人摩触比丘身。比丘有欲心身不动无罪。求脱者。若比丘有梵行难。比丘推荡牵挽分解得脱一切不犯。若女人年少力壮卒抱比丘。比丘力羸不得转动。随其所作。若临行淫时。比丘觅方便求走得脱无罪。不故者。是不故触女身。或女人度钵。或度种种饮食。相触无罪。无想者。比丘于女人无想。比丘或缘余事。行来相触非故触。如是无罪。不知者。若女人作男子装束。比丘不知捉者无罪。不受者。若众多女人共捉比丘比丘不受乐无罪。最初未制戒颠狂心乱无罪。第二僧伽婆尸沙广说竟。
今次随结摩触戒。从身心起二受。乐不苦乐。是名二受。念母者。以念故。触母身突吉罗。女姊妹亦如是。何以故。女人是出家人怨家。若母没溺水中。不得以手捞取若有智慧比丘以船接取。若用竹木绳杖接取得。若无竹木绳杖。脱袈裟郁多罗僧接亦得。若母捉袈裟已。比丘以相牵袈裟而已。若至岸母怖畏未已。比丘向母言。檀越莫畏。一切无常今已得活。何足追怖。若母因此溺势遂死。比丘得以手捉殡殓无罪。不得弃掷。若母于泥井中没亦如是。女人所用衣服悉一切不得捉若捉突吉罗。唯除布施得取。若泥木画女像。一切不得捉。若捉突吉罗。若人布施随处用。一切谷不得捉唯除米。若路游谷田不犯。真珠摩尼车磲马瑙珊瑚虎珀金银琉璃珂贝。此十种宝悉不得捉。若真珠着肉未洗得捉比丘若一切病人施比丘作药。若服涂疮得取。若珊瑚珂贝未磨洗得捉。若金银人合作药得捉。若以金银合和铜锡无金银色得捉。若人以宝作堂。以琉璃为柱。以银为角子。以金缠。如此悉是真宝作堂。比丘欲说法。得上坐住无罪。若一切器仗。比丘悉不得捉。朴未成者得捉。若人施器仗与众僧不得捉卖。唯得打坏随处用。若比丘往战斗处见。此是粪扫器仗。先打坏然后拾取。若得楯破作板杂用。一切乐器不得捉。若未成器者犹是朴得捉。若人布施者。得随意卖。夜叉尼句者。乃至他化自在天夫人亦不得捉。若捉偷兰遮。法师曰。次第文句易可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