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脉论第一
论曰:夫人禀天地而生,故内有五脏六腑、精气骨髓、筋脉;外有四肢九窍、皮毛爪齿、咽喉唇舌、肛门胞囊。以此总而成躯。故将息得理,则百脉安和;役用非宜,即为五劳、七 伤、六极之患。有方可救,虽病无他;无法可凭,奄然永往。所以此之中帙卷。卷皆备述五脏六腑等血脉根源,循环流注,与九窍应会处所。并论五脏六腑等轻重、大小、长短、阔狭、受盛多少。仍列对治方法,丸散酒煎汤膏摩熨及灸针孔穴并穷于此矣。其能留心于医术者,可考而行之。其冷热、虚实、风气、准药性而用之,则内外百 无所逃矣。凡五脏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约时为五行,在人为五藏,五藏者,精神魂魄意也。论阴阳,察虚实,知病源,用补泻,应禀三百六十五节,终会通十二经焉。
论曰:肝主魂,为郎官,随神往来,谓之魂,魂者,肝之藏也。目者,肝之官,肝气通 于目,目和则能辨五色矣;左目甲,右目乙,循环紫宫,荣华于爪;外主筋,内主血;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有六童子、三玉女守之;神名蓝蓝,主藏魂,号为魂脏,随节应会。故云肝藏血,血舍魂,在气为语,在液为泪;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肝气虚则梦见园苑生草得其时,梦伏树下不敢起;肝气盛则梦怒,厥气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
凡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凡肝脏象木,与胆合为腑,其经足厥阴,与少阳为表里,其脉弦。相于冬,旺于春。春时万物始生,其气来濡而弱,宽而虚,故脉为弦,濡即不可发汗,弱则不可下,宽者开,开者通,通者利,故名曰宽而虚。
春脉如弦,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濡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何如而反?其气来实而弦,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两胁 满。肝脉来濡弱,招招如揭竿末梢曰平(《巢源》作绰绰如按琴瑟之弦,如揭长竿)。
春以胃真肝脉至内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巢源》作赜赜然),如按琴瑟弦(《巢源》作如新张弓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肝藏血,血舍魂,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其精不守(一作狂妄不精,不敢正当人),令人阴缩而挛筋,两胁肋骨举(一作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故脉弗营则筋缩急,筋缩急则引卵与舌,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肝死脏,浮之弱,按之中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春肝木旺,其脉弦细而长曰平,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肝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肝,子之乘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微涩而短(《千金翼》云微浮而短涩)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肝,土左手关上阴绝者,无肝脉也,若癃遗溺难言,胁下有邪气,善吐,刺足少阳,治阳。
左手关上阴实者,肝实也。苦肉中痛,动善转筋,吐,刺足厥阴治阴。
肝脉来濯濯如倚竿,如琴瑟弦,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病,四至脱精,五至死,六至命尽,足厥阴脉也。
肝脉急甚为恶言(一作妄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如覆杯,缓甚为呕,微缓为水瘕痹,大甚为内痈,善呕衄,微大为肝痹缩,咳引少腹;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滑甚为颓疝,微滑为遗溺,涩甚为淡饮,微涩为螈 筋挛。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濡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溢入肌肤肠胃之外也(《素问》溢入作易入)。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扁鹊云:肝有病则目夺精,虚则寒,寒则阴气壮,壮则梦山树等,实则热,热则阳气壮,壮则梦怒。
肝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志为怒,怒伤肝,精气并于肝则忧,肝虚则恐,实则怒,怒而不已,亦生忧矣。
色主春,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病先发于肝者,头目眩,胁痛支满;一日至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二日至胃而腹胀 ;三日至肾,少腹腰脊痛,胫酸;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病在肝,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假令肝病,西行若食鸡肉得之,当以秋时发病,以庚辛日也。
家有血腥死,女子见之以明要为灾,不者,若感金银物得之。
凡肝病之状,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若欲治之,当取其经足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目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肝脉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苦胁痛有气支满引少腹而痛,时小便难,苦目眩头痛,腰背痛,足为寒时癃,女人月事不来,时亡时有,得之少时有所堕坠。
肝病其色青,手足拘急,胁下苦满,或时眩冒,其脉弦长,此为可治,宜服防风竹沥汤、秦艽散。春当刺大敦,夏刺行间,冬刺曲泉,皆补之;季夏刺太冲,秋刺中 ,皆泻之。
又当灸期门百壮,背第九椎五十壮。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善 ,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 。
凡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能下,积于左胁下,则伤肝。
肝中风者,头目 ,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如阻妇状。
肝中寒者,其人洗洗恶寒,翕翕发热,面翕然赤,涔涔有汗,胸中烦热。
肝中寒者,其人两臂不举,舌本(又作大)燥,善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时盗汗、咳,食已吐其汁。
肝主胸中,喘,怒骂,其脉沉,胸中又窒,欲令人推按之,有热鼻窒。肝伤,其人脱肉 又卧口欲得张,时时手足青,目瞑,瞳仁痛,此为肝脏伤所致也。
肝水者,其人腹大不能自转侧,而胁下腹中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
肝着,其病患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
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气走心下,足胫寒,胁痛引少腹,男子积疝,女子瘕淋,身无膏泽,善转筋,爪甲枯黑,春瘥秋剧,色青也。
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如龟鳖状,久久不愈,发咳逆 疟连岁月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也?肺病传肝,肝当传脾,脾适以季夏旺,旺者不受邪,肝复欲 还肺,肺不肯受,因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得之。
肝病胸满胁胀,善恚怒叫呼,身体有热而复恶寒,四肢不举,面白,身体滑,其脉当弦 长而急,今反短涩,其色当青而反白者,此是金之克木,襄公问扁鹊曰:吾欲不诊脉,察其音,观其色,知其病生死,可得闻乎?答曰:乃圣道 之大要,师所不传,黄帝贵之,过于金玉。入门见病,观其色、闻其呼吸,则知往来出入,吉凶之相。角音人者,主肝声也,肝声呼,其音琴,其志怒,其经足厥阴。厥逆少阳则营卫不通,阴阳交杂,阴气外伤,阳气内击,击则寒,寒则虚,虚则猝然喑哑不声,此为厉风入肝,续命汤主之(方在第八卷中)。但踞坐不得低头,面目青黑,四肢缓弱,遗矢便利,甚则不可治,赊则旬月之内,桂枝酒主之(方在第八卷中)。又呼而哭,哭而反吟,此为金克木,阴击阳,阴气起而阳气伏,伏则实,实则热,热则喘,喘则逆,逆则闷,闷则恐畏,目视不明,语声切急,谬说有人,此为邪热伤肝,甚则不可治。若唇色虽青,向眼不应可治,地黄 煎主之(方在肝病为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乌梅丸主之(方在第十卷中)。若其人本来少于悲恚,忽尔嗔怒,出言反常、乍宽乍急,言未竟以手向眼,如有所畏,若不即病,祸必至矣,此肝病声之候也。若其人虚,则为寒风所伤;若实,则为热气所损。阳则泻之,阴则补之。
青为肝,肝合筋,青如翠羽者吉。肝主目,目是肝之余,其人木形相比,于上角苍色,小头长面大肩,平背直身,小手足,有材好劳,心小力多,忧劳于事,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感而生病,足厥阴。佗佗然胁广合坚脆倾正,则肝应之。正青色小理者,则肝小,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粗理者则肝大,大则虚,虚则寒,逼胃迫咽,善膈中,且胁下痛。广胁反者则肝高,高则实,实则肝热,上支贲加胁下急为息贲,合胁危(一作兔)。者则肝下,下则逼胃,胁下空,空则易受邪。胁骨坚者,则肝坚,坚则脏安难伤;胁骨弱者,则肝脆,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胁腹好相者,则肝端正,端正则和利难伤;胁骨偏举者则肝偏倾,偏倾则胁下偏痛。
凡人分部陷起者,必有病生。胆少阳为肝之部,而肝气通于内外,部亦随而应之。沉浊为内,浮清为外,若色从外走内者,病从外生,部处起;若色从内出外者,病从内生,部处陷。纳病前治阴后治阳,外病前治阳后治阴。阳主外,阴主内,凡人死生休否,则脏神前变形于外,人肝前病,目则为之无色,若肝前死,目则为之脱精,若天中等分,墓色应之,必死不治。看应增损斟酌赊促,赊则不出四百日内,促则不延旬月之间,肝病少愈而猝死。何以知之?曰:青白色如拇指大,点见颜颊上,此必猝死。肝绝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目赤,但欲伏眠,视而不见人,汗出如水不止,(一日二日死。)面黑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吉凶之色在于分部。顺顺而见,青白入目必病,不出其年,若年上不应,三年之中,祸必应春、木、肝、脉、色青,主足少阳脉也,春取络脉分肉,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之间,其脉根本并在窍阴之间,应在窗笼之其筋,起于小趾次趾之上,结外踝,上循 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于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 乘季胁,上走腋前廉,挟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鼽,其支者结于目外 为外维。
其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锐 后。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合手少阳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 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出小趾次趾之端。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之间,循大趾歧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合足厥阴为表里。厥 寸,应在背俞,同会于手太阴。
其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是也,别走厥阴,下络足趺。主肝生病,病实则胆热,热则厥,厥则阳病,阳脉反逆大于寸口一倍,病则胸中有热,心胁头颔痛,缺盆腋下肿,虚则胆寒,寒则痿 ,则阴病,阴脉反小于寸口,病则胸中有寒,少气口苦,身体无膏泽,外至 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若阴阳俱静与其俱动,如引绳俱顿者病也(此尽是足少阳胆 经筋脉支别为病,今取足厥阴肝经附于后)。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聚毛之际,上循足趺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 上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一本云其支者从少腹与太阴少阳结于腰髁下第三第四骨空中);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中。是动则病 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 逆,洞泄狐疝,遗溺闭癃。盛者则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经上睪结于茎。其病气逆 则睪肿猝疝,实则挺长热,虚则暴痒,取之所别。足厥阴之筋,起于大趾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 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结络诸筋。
春三月者,主肝胆青筋牵病也,其源从少阴而涉足少阳,少阳之气始发,少阴之气始衰,阴阳怫郁于腠理,皮毛之病俱生,表里之 因起,从少阳发动反少阴,气则脏腑受疠而生,其病相反。若腑虚则为阴邪所伤,腰背强急,脚缩不伸,中欲折,目中生花,若脏实则为 阳毒所损,涩涩前寒而后热,颈外双筋牵不得屈伸,颈直背强,眼赤黄,若欲转动称身回侧,故曰青筋牵病(方在伤寒上卷)。
扁鹊曰:灸肝肺二俞,主治丹毒牵病,当依源处治,调其阳,理其阴,脏腑之疾不生矣。
肝虚实第二
(脉四条,方十一首,灸法一首) 肝实热:
左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厥阴经也,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 热也。
治肝实热,阳气伏邪热,喘逆闷恐,目视物无明,狂悸非意而言,竹沥泄热汤方。
竹沥(一升) 麻黄(三分) 石膏(八分) 生姜 芍药(各四分) 大青 栀子仁 升 麻 茯苓 玄参 知母(各三分) 生葛(八分) 上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下竹沥,煮两三沸,分三服。须利,下芒硝三分,去芍药,加生地黄五分(《删繁方》无石膏、生姜、芍
前胡汤方
治肝实热、目痛、胸满、气急塞,泻肝。
前胡 秦皮 细辛 栀子仁 黄芩 升麻 蕤仁 决明子(各三两) 苦竹叶(切,一升) 车前叶(切,一升) 芒硝(三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消,分三服。(又一方有柴胡三两,共十二味。
防风煮散方
治肝实热,梦怒虚惊。
防风 茯苓 葳蕤 白朮 橘皮 丹参(各一两三分) 细辛(二两) 甘草(一两) 升 麻 黄芩(各一两半) 大枣(三七枚) 射干(一两) 酸枣仁(三分) 上十三味治下筛,为粗散,以方寸两匕帛裹,以井花水二升煮,时时动裹子,煎取一升,分服之,日二。
远志煮散方
治肝邪热,出言反常,乍宽乍急。
远志 射干 杏仁 大青(各一两半) 茯神 葛根 甘草 麦门冬(各一两) 芍药 (二两 上十三味治下筛,为粗散,以水二升五合煮竹叶一升,取汁用煮药一匕半,煎取八合 为一服,日二。以绵裹散煮之。
地黄煎方
治邪热伤肝,好生悲怒,所作不定、自惊恐。
生地黄 淡竹叶 生姜 车前草 干蓝(各切一升) 丹参 玄参(各四两) 茯苓(二两) 石膏(五两) 赤蜜(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停冷,下蜜 肝胆俱实:
左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实也,病苦胃胀呕逆,食不消,名曰肝胆俱 实 肝虚寒:
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曰肝虚寒也。
补肝汤方
治肝气不足,两胁下满,筋急不得大息,四肢厥冷,发抢心腹痛,目不明了,及妇人心痛,乳痈,膝热,消渴,爪甲枯,口面青者。
甘草 桂心 山茱萸(各一两(《千金翼》作乌头) 细辛 桃仁(《千金翼》作蕤仁) 柏 子仁 茯苓 防风(各二两) 大枣(二十四枚)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分三服。
补肝散
治左胁偏痛久,宿食不消,并目□□昏,风泪出,见物不审,而逆风寒偏甚,消 食破气止泪方。
山茱萸 桂心 薯蓣 天雄 茯苓 人参(各五分) 川芎 白朮 独活 五加皮 大黄 (各七分) 防风 干姜 丹参 浓朴 细辛 桔梗(各一两半) 甘菊花 甘草(各一两) 贯 众(半两) 橘皮(三分) 陈麦曲 大麦 (各一升) 上二十三味治下筛,酒下方寸匕,日二,若食不消,食后服;若止痛,食前服之。
补肝酒
治肝虚寒,或高风眼泪等杂病,酿松膏酒方。
松脂十斤细锉,以水淹浸一周日,煮之,细细接取上膏,水竭,更添之,脂尽更水煮如前,烟尽去,火停冷,脂当沉下,取一斤,酿米一石、水七斗、好曲末二斗,如家常酿酒法,仍冷下饭,封一百日,脂、米、曲并消尽,酒香满一室,细细饮之
又方 取枸杞子捣碎,先纳绢袋中,率一斗枸杞子、二斗酒渍讫,密封泥瓮勿泄,曝干,天
防风补煎方
治肝虚寒,目□□视物不明,谛视生花。
防风 细辛 川芎 白藓皮 独活 甘草(各三两) 橘皮(二两) 大枣(三七枚) 甘 竹 叶(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九味,取四升去滓,下蜜更煎两沸,分四服,日三夜 一,若五六月以燥器贮,冷水藏之。
槟榔汤方
治肝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
槟榔(二十四枚) 母姜(七两) 附子(七枚) 茯苓 橘皮 桂心(各三两) 桔 梗白朮 (各四两) 吴茱萸(五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若气喘者,加川芎三两,半夏四两,甘草二两。
肝虚目不明,灸肝俞二百壮,小儿斟酌可灸三七壮。
肝胆俱虚:
左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虚也,病如恍惚,尸厥不知人,妄见,少气不能言,时时自惊,名曰肝胆俱虚也。
肝劳第三
(论一首,方二首) 论曰:肝劳病者,补心气以益之,心旺则感于肝矣。人逆春气则足少阳不生,而肝气纳 变,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猪膏酒方
治肝劳虚寒,关格劳涩,闭塞不通,毛悴色夭。
猪膏 姜汁(各四升) 上二味,以微火煎取三升,下酒五合和煎,分为三服。
虎骨酒补方
治肝虚寒劳损,口苦,关节骨疼痛,筋挛缩,烦闷。
虎骨一升(炙焦,碎如雀头) 丹参(八两) 干地黄(七两) 地骨皮 干姜 川芎 (各四两) 猪椒根 白朮 五加皮 枳实(各五两) 上十味 咀,绢袋盛,以酒四斗浸四日,初服六七合,渐加至一升,日再服。
筋极第四
(论三首,方七首,灸法七首) 论曰:夫六极者,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风气应于肝,雷气动于心,谷气感于脾,雨气润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所以窍应于五脏,五脏邪伤,则六腑 生极,故曰五脏六极也。
论曰:凡筋极者主肝也,肝应筋,筋与肝合,肝有病从筋生。又曰:以春遇病为筋痹,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则阳气入于内,阴气出于外,若阴气外出,出则虚,虚则筋虚,筋虚则善悲,色青苍白见于目下,若伤寒则筋不能动,十指爪皆痛,数好转筋,其源 以春甲乙日得之伤风,风在筋为肝虚风也。若阳气内发,发则实,实则筋实,筋实则善怒,嗌干伤热则咳,咳则胁下痛不能转侧,又脚下满痛,故曰肝实风也。然则因其轻而扬之,因 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善治病者,病在皮 毛、肌肤、筋脉而治之,次治六腑,若至五脏则半死矣。
扁鹊云:筋绝不治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黑,呼骂口不息,筋应足厥阴,足厥 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筋先死矣。
治筋实极则咳,咳则两胁下缩痛,痛甚则不可转动,橘皮通气汤方。
橘皮(四两) 白朮 石膏(各五两) 细辛 当归 桂心 茯苓(各二两) 香豉(一升)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筋实极,则两脚下满,满而痛,不得远行,脚心如割,筋断折痛不可忍,丹参煮散方 丹参(三两) 川芎 杜仲 续断 地骨皮(各二两) 当归 通草 干地黄 麦门冬 升 麻禹余粮 麻黄(各一两十八铢) 牛膝(二两六铢) 生姜(切,炒取焦干) 牡蛎(各二两) 上十七味治下筛,为粗散,以绢袋子盛散二方寸匕,以井花水二升煮,数动袋子,煮取 一升,顿服,日二。
治筋实极,手足爪甲或青或黄、或黑乌黯,四肢筋急烦满,地黄煎方。
生地黄汁(三升) 生葛汁 生玄参汁(各一升) 大黄 升麻(各二两) 栀子仁 麻 黄 犀角(各三两) 石膏(五两) 芍药(四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七升煮七物,取二升,去滓,下地黄汁,煎一两沸,次下葛汁等,煎 取三升,分三服,日再。
治筋虚极、筋痹,好悲思,颜色苍白,四肢嘘吸,脚手拘挛,伸动缩急,腹中转痛,五加酒方。
五加皮(一斤) 枳刺(二升) 大麻仁(三升) 猪椒根皮 丹参(各八两) 桂心 当 归甘草(各三两) 天雄 秦椒 白藓 通草(各四两) 干姜(五两) 薏苡仁(半升) 川芎(五 上十五味 咀,以绢袋盛,清酒四斗渍,春夏四日,秋冬六七日。初服六七合,稍稍加,以知为度。
治筋虚极,则筋不能转,十指爪皆痛,数转筋,或交接过度,或病未平复交接,伤气,内筋绝,舌卷唇青,引卵缩,脉疼急,腹中绞痛,或便欲绝,不能饮食,人参酒方。
人参 防风 茯苓 细辛 秦椒 黄耆 当归 牛膝 桔梗(各一两半) 干地黄 丹 参 枣(三十枚) 五加皮(一升) 生姜(切,炒干) 乌麻(碎)(各 上二十二味 咀,钟乳别以小袋子盛,以清酒二斗半浸五宿,温服三合,日再,无所闻,随意增进。(一本无乌麻,用杜仲二两半。
治交接损,卵缩筋挛方。
烧妇人月经衣灰,服方寸匕。
治筋绝方 熬蟹脑足髓纳疮中,筋即续。
劳冷气逆,腰髋冷痹,脚屈伸难,灸阳跷一百壮,在外踝下容爪。
腰背不便,转筋急痹筋挛,灸第二十一椎,随年壮。
转筋,十指筋挛急,不得屈伸,灸脚外踝骨上七壮。
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壮,在内踝前筋里宛宛中。
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灸下满各五十壮,老人加之,小儿随年壮。又云,此二穴,喉肿厥逆,五脏所苦,鼓胀,并悉主之。
转筋胫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横筋上三壮。
腹胀转筋,灸脐上一寸二十壮。
坚症积聚第五
(论一首,方四十四首,灸法六首) 论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答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
故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一作病)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已。
聚 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也。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经络受病,入于肠胃,五脏积聚,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积聚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止乃成积。人之善病肠中积者,何以候之?曰:
皮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伤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作肠胃之积。寒温不次,邪气稍止,至其蓄积留止,大聚乃起病。有身体腰、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是为 何病?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不可动,动之为水溺涩之病。少腹盛,左右上下皆有根者,伏梁也,裹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 胃脘生(王冰云当作出)膈,挟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疗。居脐上为逆,慎勿动,亟夺其气溢于大肠
三台丸
治五脏寒热积聚,胪胀肠鸣而噫,食不生肌肤,甚者呕逆,若伤寒寒疟已愈,令不复发,食后服五丸,饮多者吞十丸,常服令人大小便调和,长肌肉方。
大黄(熬) 前胡(各二两) 硝石 葶苈 杏仁(各一升) 浓朴 附子 细辛 半 夏(各一两) 茯苓(半两) 上十味,末之,蜜和,捣五千杵,服如梧子五丸,稍加至十丸,以知为度。
五石乌头丸方
治男子女人百病虚弱劳冷,宿寒久癖,及症瘕积聚,或呕逆不下食,并风湿诸病,无不治之者。
钟乳(炼) 紫石英 硫黄 赤石脂 矾石 枳实 甘草 白朮 紫菀 山茱萸 防风白薇 桔梗 天雄 皂荚 细辛 苁蓉 人参 附子 藜芦(各一两六铢) 干姜 吴茱萸 蜀椒 桂心 麦门冬(各二两半) 乌头(三两) 浓朴 远志 茯苓(各一两半) 当归 (二两) 枣 上三十二味末之,蜜和,捣五千杵,酒服如梧子十丸,日三,稍加之。
乌头丸方
治男子女人寒冷,腹内积聚,邪气往来,厥逆抢心,心痛痹闷。吐下不止,妇人产后羸 瘦。
乌头(十五枚) 吴茱萸 蜀椒 干姜 桂心(各二两半) 前胡 细辛 人参 川芎 白 术(各一两六铢) 皂荚 紫菀 白薇 芍药(各十八铢) 干地黄(一两半) 上十五味末之,蜜丸,酒下如梧子十丸,日三,稍加之,以知为度。
治心腹疝瘕,胁下及小腹满,坚痛有积,寒气入腹,使人腹中冷,发甚则上抢心气满,食饮喜呕方。
大黄 茯苓(各一两半) 吴茱萸 桂心 黄芩 细辛 人参 蜀椒 干姜(各一两六 铢) 牡丹 甘草 川芎 苁蓉 虫(各十八铢) 芍药 防葵 虻虫 浓朴 半夏(各一两) 男发灰(半两) 上二十味,末之,以蜜丸,服如梧子五丸,日再,渐加之。
恒山丸
治胁下邪气积聚,往来寒热如温疟方。
恒山 蜀漆 白薇 桂心 甲 白朮 附子 鳖甲 虫 贝齿(各一两半) 蜚虻 ( 上十一味,末之,蜜丸如梧子,以米汁服五丸,日三。
又方 蒸鼠壤土熨之,冷即易,腹中切痛,炒盐半升令焦,纳汤中饮之,大吐瘥。若手 足痛者,烧青布,纳小口器中,熏痛处。
神明度命丸
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服之甚 大黄 芍药(各二两) 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
治万病积聚方 七八月收蒺藜子,不限多少,以水煮过熟,取滓曝令干,捣筛,蜜丸,酒服如梧子七丸,以知为度。其汁煎如饴服之。
陷胸汤方
治胸中心下结积,食饮不消。
大黄 栝蒌实 黄连(各二两) 甘遂(一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太一神明陷冰丸
治诸疾,破积聚,心下支满,寒热鬼注,长病咳逆唾噫,辟除众恶,杀鬼逐邪气,鬼击 客忤中恶,胸中结气、咽中闭塞,有进有退,绕脐恻恻,随上下按之挑手,心中愠愠,如有虫状,毒注相染灭门方。
雄黄(油煮一日) 丹砂 石 当归 大黄(各二两) 巴豆(一两) 芫青(五枚) 桂心(三两) 真珠 附子(各一两半) 蜈蚣(一枚) 乌头(八枚) 犀角 鬼臼 射罔 黎 芦(各一两) 麝香 牛黄 人参(各半两) 杏仁(四十枚) 蜥蜴(一枚) 斑蝥(七枚) 樗 鸡(三七 枚) 地胆(三七枚) 上二十四味,末之,蜜和,捣三万杵,丸如小豆先食饮,服二丸,日二,不知,稍加 之,以药二丸安门户上,令众恶不近,伤寒服之无不即瘥。若至病家及视病患,夜行独宿,服二丸,众恶不敢近。(此方与第十七卷尸疰篇方重)
蜥蜴丸
治症坚水肿、蜚尸、遁尸、百注、尸注、骨血相注。恶气鬼忤,蛊毒、邪气往来,梦寤 存亡,留饮结积,虎野狼所啮,犬所咋,鸩毒入人五脏,服药已消杀其毒,食不消,妇人邪 鬼忤,亦能遣之方。
蜥蜴(二枚) 蜈蚣(二枚) 地胆(五十枚) 虫(三十枚) 杏仁(三十枚) 蜣 螂(十四枚) 虻虫(三十枚) 朴硝(一两十八铢) 泽漆 桃奴 犀角 鬼督邮 桑赤鸡(各十八铢) 芍药 虎骨(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巴豆(一两十八铢) 款冬花(十八铢) 甘遂 (一两六 铢) 干姜(一两) 上二十味,末之,别制巴豆、杏仁如膏,纳药末研调,下蜜,捣二万杵,丸如麻子。先 食饮,服三丸,日一,不知加之。不敢吐下者,一丸,日一服。有人风冷注,癖坚二十年者得瘥。(此方与第十七
大五明野狼毒丸
治坚癖痞在人胸胁,或在心腹方。
野狼毒 干地黄(各四两) 附子 大黄 苁蓉 人参 当归(各一两) 半夏(二两) 干 姜 朴防 己旋复花(各半两) 巴豆(二十四枚) 杏仁(三十枚) 上二十一味,末之,蜜和,服如梧子二丸,日二夜一,以知为度。
小野狼毒丸
治病与前同方。
野狼毒(三两) 旋复花(二两) 附子 半夏 白附子 茹(各二两) 上六味,末之,蜜和,捣五千杵,饮服如梧子三丸,加至十丸,日三。(《肘后方》无 半夏、白附子、 茹,只三味)。
野狼毒丸
治坚癖方 野狼毒(五两) 半夏 杏仁(各三两) 桂心(四两) 附子 蜀椒 细辛(各二两) 上七味,末之,别捣杏仁蜜和饮服,如大豆二丸。
甘遂汤方
治暴坚久痞腹有坚。
甘遂 黄芩 芒硝 桂心 细辛(各一两) 大黄(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坚如石,痛如斫刺,昼夜啼呼,不治,百日必死方。
牛膝二斤 咀,曝之令干,以酒一斗浸之,密塞器口,煎取半,服半升,一服便吐去宿 食,神效。
治卒暴症方。
取商陆根捣碎,蒸之,以新布籍腹上,以药铺着布上,以衣物覆其上,冷复易之,数日用之,旦夕勿息。
又方 蒜(十片,取五月五日户上者,去皮) 桂(一尺二寸) 灶中黄土(如鸡子大一枚) 上三味合捣,以淳苦酒和,涂布上以掩病处,不过三日消。凡蒜亦佳(《肘后方》不用
野葛膏
治暴症方。
野葛(一尺) 当归 附子 雄黄(油煮一日) 细辛(各一两) 乌头(二两) 巴 豆(一百枚) 蜀椒(半两) 上八味 咀,以大醋浸一宿,猪膏二斤煎附子色黄,去滓,纳雄黄粉,搅至凝,敷布上,以掩症上,复以油重布上,复安十重纸
硝石大丸
治十二症瘕,及妇人带下,绝产无子,并欲服寒食散而腹中有症瘕实者,当先服大丸下之,硝石(六两,朴硝亦得) 大黄(八两) 人参 甘草(各二两) 上四味,末之,以三年苦酒三升,置铜器中,以竹箸柱器中。一升作一刻,凡三升作三刻,以置火上,先纳大黄,常搅不息,使微沸尽一刻,乃纳余药,又尽一刻,有余一刻,极 微火使可丸,如鸡子中黄。欲合药,当先斋戒一宿,勿令小儿、女人、奴婢等见之。欲下病 者,用二丸。若不能服大丸者,可分作小丸,不可过四丸也。欲令大不欲令细,能不分为善。
若人羸者可少食,强者不须食,二十日五度服。其和调半日乃下。若妇人服之下者,或如鸡 肝,或如米汁,正赤黑,或一升或三升。下后慎风冷,作一杯粥食之,然后作羹 ,自养如产妇法,六月则有子,禁生鱼、猪肉、辛菜,若寒食散者自如药法,不与此同日一服。
土瓜丸
治诸脏寒气积聚,烦满热饮食,中蛊毒,或食生物,及水中蛊卵生,入腹而成虫蛇,若 为鱼鳖留饮宿食;妇人产瘕,带下百病,阴阳不通利,大小便不节,绝伤堕落,寒热交结,唇口焦黑,身体消瘦,嗜卧少食、多魇,产乳胞中余疾,股里热,心腹中急结,痛引阴中方。
土瓜根(末) 桔梗(末各半升) 大黄(一斤蒸二升米下,曝干) 杏仁(一升)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三丸,日三,不知加之,以知为度。
治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有食桃不消作病者,以时无桃,就树 间得槁桃烧服之,登时吐,病出,甚良。
治猝食不消,欲成症积方。
煎艾汁如饴,取半升一服之,便刺吐去宿食,神良(《今古录验方》白艾五尺围一束,薏苡根一大把,二味煎)。
治食鱼肉等成症结在腹内,并诸毒瓦斯方。
狗屎五升,烧末,绵裹之,以酒一斗浸再宿,滤取清,分十服,日三服,三日使尽,随 所食症结即便出矣。
治杂中食瘀实不消,心腹坚痛者方。
以水三升煮白盐一升,令消,分三服,刺吐去食也,并治暴症。
治症坚,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食则腹满、心腹绞痛方。
葶苈子 大黄(各二两) 泽漆(四两) 上三味,末之,别研葶苈为膏,下二味捣五百杵,入蜜,更捣千杵,服如梧子五丸,不知加之,日三服。
治少腹坚大如盘,胸中胀,食不消,妇人瘦瘠者方。
暖水服发灰一方寸匕,日再服,并灸肋端。
又方 饮服上好曲末方寸匕,日三瘥。又灸三焦俞,随年壮。
治伏梁气方 白马尿铜器中承取,旦旦服一升。
治症瘕方 槲树白皮煎令可丸,服之,取知病动若下减之。
治患症结病及爪病似爪形、日月形,或在脐左右,或在脐上下,若鳖在左右胁下,或当 心如合子大,复有手脚。治之法先针其足,以椒熨之方。
取一新盆子受一斗者,盆底钻一百二十孔,孔上着椒三合,上着一重纸,纸上着冷灰一升,灰上着热灰半升,上着刚炭火一斤,经一食顷,盆底热彻,当病上,初安毡一重,即安 火盆,火盆大热,以渐更加一重,若火更热不可忍,加至三重,暂歇,食一口冷冻饮料,还上火,消二分许即停,经三日勿着,及至七日决得顿瘥,然后食美食自补。若小不瘥,作露宿丸服 之(方在第十六卷中)。
治腹中积症方 葶苈子一升(熬),酒五升浸七日,服三合,日三。
治蛇症方 白马尾切长五分,以酒服方寸匕,大者自出。更服二分者一方寸匕,中者亦出。更服三分者一方寸匕,小者复出。不可顿作一服,杀人。(马尾,一本作马毛)。
大黄汤方
治蛇症 大黄 茯苓(各半两一本作黄芩) 乌贼骨(二枚) 皂荚(六枚如猪牙者) 甘草(如指大者一尺) 芒硝(如鸡子一枚) 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三沸,去滓,纳硝,适寒温,尽服之,十日一剂,作如上法,欲服之,宿无食,平旦服,当下病根也。
治鳖症腹坚硬肿起大如盘,睡卧不得方。
取蓝一斤,捣,水三升,绞取汁,服一升,日二。
又方 蒴 根白皮一握,研取汁,以水和,顿服之。
又方 白马尿一升,鸡子三枚,取白合,煎取二合,空腹顿服之,不移时当吐病出。
治食中得病,为鳖症在心下,坚强方。
鸡屎一升,炒令黄,取五合,以酒一升浸,更取半,捣为末,以所浸酒服方寸匕,日二,三日中作一剂。
治蛟龙病,开皇六年三月八日,有人食芹得之,其人病发似癫痫,面色青黄,因食寒食 饧过多,便吐出蛟龙,有头及尾。从兹有人患此疾,令服寒食饧三斗,大验。
山野人有啮虱,在腹生长为虱症病,治之方。
故败篦子(一枚) 故败梳(一枚) 上二物各破为两份,各取一份烧为末,又取一份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以服前烧末,顿 服须斯出矣。
治米症常欲食米,若不得米则胸中清水出方。
鸡屎(一升) 白米(五合) 上二味合炒,令米焦,捣末,以水二升,顿服取尽,须臾吐出病如研米。若无米当出痰,永憎米,不复食。
治肉症思肉不已,食讫复思者方。
空腹饮白马尿三升,吐肉出,肉不出必死。
治发症,由人因食而入,久即胸间如有虫,上下去来,惟欲饮油,一日之中乃至三二升,不欲饮食者方。
油一升,以香泽煎之,大 劳贮之,安病患头边。令口鼻临油上,勿令得饮,敷鼻面 令有香气,当叫唤取饮,不得与之,必当疲极大睡,其发症当从口出饮油,人专守视之,并置锻石一裹,见症出,以灰粉手捉症抽出,须臾抽尽,即是发也。初从腹中出,形如不流水中浓菜,随发长短,形亦如之。
又方 酒三升,煮猪脂二升,三沸,一服一升,日二,白马尿服之亦佳。无马,白牛亦 得。
症瘕,灸内踝后宛宛中随年壮,又灸气海百壮。
久冷,及妇人症瘕,肠鸣泄利,绕脐绞痛,灸天枢百壮,三报之,万勿针。穴在挟脐两边各二寸。
积聚坚满,灸脾募百壮,穴在章门季肋端。
心下坚,积聚冷胀,灸上脘百壮,三报之。穴在巨阙下一寸许。
积聚坚大如盘,冷胀,灸胃脘二百壮,三报之,穴在巨阙下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