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 ① ,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都水丞侯叔献时莅其役 ② ,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
【注释】
①濉(suī)阳:今安徽濉溪。②侯叔献(1023—1076):字景仁,宜黄(今属江西)人。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
【译文】
熙宁年间,濉阳一带开汴水堤防淤田,汴水突然暴涨,堤防多有破坏塌陷而将毁掉,人力不能控制。都水丞侯叔献当时亲临调度,相度巡视其上游数十里有一古城,于是急命挖开汴堤,引汴水注入古城中,下流遂干涸,又赶紧使人整治堤防的塌陷之处。第二天,古城中的水涨满之后,汴水又沿着它本来的河道流向下游,而下游塌陷的堤防已经完好。然后慢慢地堵塞古城处挖开的口子,由于古城内的水和汴水处于同一水位而不流动,很快就可以堵上,人们都佩服侯叔献的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