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 目录

作者: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编撰 成书时期:北宋 章节:共1部151篇
后梁
太祖纪一 太祖纪二 太祖纪三
太祖纪四 太祖纪五 太祖纪六
太祖纪七 末帝纪上 末帝纪中
末帝纪下 列传一 后妃 列传二 宗室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列传十四
后唐
皇纪上 皇纪下 庄宗纪一
庄宗纪二 庄宗纪三 庄宗纪四
庄宗纪五 庄宗纪六 庄宗纪七
庄宗纪八 明宗纪一 明宗纪二
明宗纪三 明宗纪四 明宗纪五
明宗纪六 明宗纪七 明宗纪八
明宗纪九 明宗纪十 闵帝纪
末帝纪上 末帝纪中 末帝纪下
列传一 后妃 列传二 宗室 列传三 宗室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列传十四 列传十五
列传十六 列传十七 列传十八
列传十九 列传二十 列传二十一
列传二十二 列传二十三 列传二十四
列传二十五 列传二十六
后晋
高祖纪一 高祖纪二 高祖纪三
高祖纪四 高祖纪五 高祖纪六
少帝纪一 少帝纪二 少帝纪三
少帝纪四 少帝纪五 列传一 后妃
列传二 宗室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列传十二 列传十三
后汉
高祖纪上 高祖纪下 隐帝纪上
隐帝纪中 隐帝纪下 列传一 后妃
列传二 宗室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后周
太祖纪一 太祖纪二 太祖纪三
太祖纪四 世宗纪一 世宗纪二
世宗纪三 世宗纪四 世宗纪五
世宗纪六 恭帝纪 列传一 后妃
列传二 宗室 列传三 列传四
列传五 列传六 列传七
列传八 列传九 列传十
列传十一
其它
世袭列传一 世袭列传二 僭伪列传一
僭伪列传二 僭伪列传三 外国列传一
外国列传二 志一 天文志 志二 历志
志三 五行志 志四 礼志上 志五 礼志下
志六 乐志上 志七 乐志下 志八 食货志
志九 刑法志 志十 选举志 志十一 职官志
志十二 郡县志 进旧五代史表  

旧五代史简介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该书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共同编撰。成书于公元974年,全书共150卷,详细记录了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期间的历史,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等五代王朝以及周边的小国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 。 《旧五代史》的特点包括: ‌史料丰富‌:书中记录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保持原始史料真实性‌:尽量保持原始史料的真实性,较少加入编者的主观评论,因此被视为研究五代历史的重要原始资料。 ‌结构严谨‌:全书分为本纪和列传,系统地记录了各个政权的兴衰过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文笔简洁明快‌:文字简洁明快,叙述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 。 《旧五代史》在学术研究中有重要价值,为后世学者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是许多历史研究的起点。尽管由于年代久远和多次战乱的影响,现存版本多有缺失或错误,但其系统性和客观性仍使其成为研究五代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之一‌ 。


‌薛居正(912年-981年),字子平,是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开封)人。他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大臣和史学家,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刑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和司空等‌‌ 。薛居正年轻时勤奋好学,有大志,曾在后唐清泰二年(935年)中进士,并在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四朝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 薛居正的主要成就包括主持编撰《旧五代史》,这部史书共150卷,内容丰富、资料充实,被列入“二十四史”‌ 。他在政治上宽简务实,为官恪尽职守,为人刚正不阿,居家俭约。特别是在宋朝建立过程中,他一直辅佐赵匡胤,功勋卓著,后被列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薛居正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因服丹砂而中毒去世,享年七十岁。他的著作《文惠集》是其子整理手稿后上奏朝廷,由宋太宗赐名并保存下来‌ 。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北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学者‌。他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辞敏捷,曾官至集贤校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卢多逊在北宋初期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参与了多项重要历史事件和文献编纂工作。 早年经历和教育背景 卢多逊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考中进士,初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后升任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在北宋建立后,他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等职,表现出色‌ 。 政治生涯和主要成就 卢多逊在北宋初期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他参与了多项重要历史事件和文献编纂工作,如重修天下图经、同修《五代史》、进《开宝通义纂》等‌ 。此外,他还奉敕与尚药奉御刘翰等纂修《开宝本草》‌ 。 晚年遭遇和流放经历 卢多逊因涉及皇室权力斗争事件,被揭发与秦王赵廷美交结,最终被削夺官爵,全家被流放至崖州(今海南三亚)。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水南村》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终,卢多逊于雍熙二年(985年)在崖州水南村去世,享年52岁‌ 。 历史评价和文化影响 卢多逊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成就,还在文化领域有所贡献。他的学问渊博,涉猎广泛,文辞敏捷,性狡黠有谋略。他在北宋初期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和与赵普的恩怨也成为了后世研究的重点。此外,卢多逊纪念馆位于三亚崖城水南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


‌扈蒙(915-986),字日用,幽州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和文化名人。‌ 扈蒙年轻时即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在后晋天福年间考中进士,先后在后汉和后周任职,担任过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等职务。他与堂弟扈载并称“二扈”,共同掌握朝廷内外制令‌ 。 进入北宋后,扈蒙继续得到重用,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要职。他曾参与修撰《五代史》和《古今本草》,并在宋太宗时期参与修撰《《太祖实录》》和《《文苑英华》》。扈蒙性格沉稳厚道,不议论他人是非,深受同僚尊敬‌ 。 扈蒙在北宋初期文化建设和历史编纂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修撰了多部重要史书和典章制度,对宋代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著作《鳌山集》虽然已佚,但他在文学和史学领域的成就仍然为后人所铭记‌ 。


‌张澹(919—974),字成文,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河南。他是五代宋间的人物,幼而好学,颇有才藻‌‌ 。 仕途经历 张澹在后晋开运初年登进士第,受到宰相桑维翰的赏识,并将其女儿嫁给他。他曾任校书郎,盐铁推官,礼部员外郎,并充史馆修撰。在后周时期,他担任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并在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加祠部郎中‌ 。 家庭背景 张澹的原配妻子是北宋知制诰张氏之女,他们育有二子三女,但除第三女长大成人外,其他子女均夭亡‌ 。 历史评价 张澹以美风仪、善议论著称,为官勤谨,所至皆治。他的才华和品德在当时广受赞誉‌


刘兼的生平简介 刘兼,字不详,长安人,约在公元960年前后在世。他曾在荣州担任刺史,并著有诗一卷,传于世‌ 。此外,刘兼还曾担任泗州通判兼兵马都监、三司盐铁判官等职务,并参与《旧五代史》的编修工作,最终官至荣州刺史‌ 。 刘兼的代表作品 刘兼的作品包括《贵游》、《梦归故园》、《蜀都春晚感怀》、《对雨》、《春霁》、《秋夕书怀》等85篇诗文‌ 。他的诗集一卷中收录了多首诗歌,如《长春节》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 。


‌李穆(928-984年),字孟雍,开封阳武(今河南省原阳)人‌,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他是陕州司马李咸秩的儿子,自幼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他在路上捡到遗失的物品,一定会找到失主归还‌ 。 仕途经历 李穆在后周显德初年考中进士,出任颍汝二州从事史,后升任右拾遗。北宋建立后,他担任太子中允,并出任左拾遗、知制诰。在太平兴国年间,李穆历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并参与修撰《太祖实录》。他曾以翰林学士的身份知开封府,处理政务精明敏捷,使得奸猾之徒无所遁形,权贵也不敢干涉私事‌ 。 历史贡献与影响 李穆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擅长篆隶,工于绘画。他在五代以来词令华丽的文风中独树一帜,使用雅正的语言,纠正了这一弊病。他还参与了《五代史》的修撰工作,并在太平兴国九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被追赠为工部尚书‌ 。 家庭背景与个人品质 李穆的父亲是李咸秩,曾任陕州大都督府司马。李穆自幼丧父,与弟弟李肃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们仍然坚持讲学,保持淡泊的心态。李穆的性格仁善,临事不屈不挠,深受宋太祖的赏识‌ 。


‌李九龄‌,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是唐末进士,入宋后又在北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中进士第三名。他曾任蓬州蓬池令,并在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人共同修撰《五代史》‌ 。 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他的抱负难以伸展。他著有《李九龄诗》一卷,均为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 。此外,他还参与了《梁唐晋汉周书》及《五代史》的修撰工作‌ 。 李九龄的生平事迹虽然记载不多,但他在文学和史学领域都有一定的贡献,尤其是他在修史方面的成就,使得他在历史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