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宰相赵莹 宰相刘昫 张昭远等 | 成书时期:945年 五代 | 章节:共1部 |
本纪第1 高祖 | 本纪第2、03 太宗(上 ,下) |
本纪第4、05 高宗(上 ,下) | 本纪第6 则天皇后 |
本纪第7 中宗睿宗 | 本纪第8、09 玄宗(上 ,下) |
本纪第10 肃宗 | 本纪第11 代宗 |
本纪第12、13 德宗(上 ,下) | 本纪第14 顺宗 宪宗上 |
本纪第15 宪宗下 | 本纪第16 穆宗 |
本纪第17、18 敬宗 文宗(上 ,下) | 本纪第19、20 武宗 宣宗(武宗 ,宣宗) |
本纪第21、22 懿宗 僖宗(懿宗 ,僖宗) | 本纪第23、24 昭宗 哀帝(昭宗 ,哀帝) |
附 录 |
《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该书由五代后晋时宰相赵莹奉命监修,最终由宰相刘昫进呈,成书于天福六年(941年),并于开运二年(945年)完成 。 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 《旧唐书》的编纂始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当时宰相赵莹负责监修,他挑选文士,拟订了完整而庞大的搜集资料和编写工作的计划。编纂工作在赵莹的总体规划下进行,具体主持人为张昭远等。赵莹后因出任晋昌军节度使而离任,但编纂工作在张昭远的继续主持下完成 。 内容概述和历史价值 《旧唐书》详细叙述了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从贞观之治的盛景到安史之乱的动荡,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书中记载了唐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制度,还保存了丰富的中国科技史资料。尽管有些纪传内容较为芜杂,但仍然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庞勋起义、黄巢起义等在懿宗本纪、僖宗本纪中有详细记载 。 评价和影响 《旧唐书》因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详细的记载,受到后代的重视。尽管编撰体例欠精,但其对唐代历史的全面呈现和对众多人物与事件的详实记载,使其成为研究大唐风貌和触摸历史脉络的重要史料。南宋以后,《旧唐书》一度湮没不闻,直至明嘉靖年间重刻才得以流传 。
赵莹(885-951),字玄辉,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五代时期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出生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曾祖父赵溥曾任江陵县丞,祖父赵孺为秘书正字,父亲赵居晦是农民 。 早年经历和教育背景 赵莹在后梁龙德年间(921-923年)中进士,开始仕途生涯,为梁将康延孝的从事。在后唐时期,他跟随石敬瑭,历任多个藩镇的节度判官,最终成为御史大夫,并赐金紫 。 职业生涯和主要成就 赵莹在后晋时期担任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最终成为宰相。他在后晋高祖石敬瑭登基后,负责监修《旧唐书》,这部史书共二百卷,详细记录了唐朝的历史 。赵莹在后晋被辽国灭亡后,被辽太宗耶律德光任命为太子太保,并在辽国仕途上有所发展 。 个人生活和家庭背景 赵莹在辽国病逝后,遗体得以送回中原,葬于华阴。他的儿子赵易从护丧南归,后周太祖郭威追赠他太傅的官职 。 历史评价和影响 赵莹在五代十国时期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史学贡献而著称。他主持编撰的《旧唐书》不仅系统记录了唐朝的历史,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对后世研究唐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刘昫(888年-947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河北雄县西北)人,是中国五代时期的政治家 。他在后唐庄宗时期担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并在后唐明宗时期晋升为端明殿学士,最终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负责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事务 。刘昫在相位期间,廉洁严肃,改革弊政,整顿财政,减轻人民负担,引起了官僚贵族的不满 。 刘昫在后晋初年担任东都留守,并在后晋出帝时期官拜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财政三司事 。他在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监修了《旧唐书》,这部史书保存了大量唐代原始资料,展现了唐朝政治、经济、外交、民族、法律等方面的真实面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刘昫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历史编纂中的贡献,使他成为五代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廉洁和改革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财富 。
张昭远,字持正,是广东惠州归善(今惠城区桥西街道办事处)人。他是惠州的第一位进士,于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中进士,曾任起居舍人。张昭远在唐代科举制度的推动下,促进了岭南地区儒家教育的发展,并与中原文化进行了交流 。 在历史学和文献学方面,张昭远是《旧唐书》的主要编撰人之一。他在后晋时期参与了《旧唐书》的修撰工作,为保存唐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张昭远还曾在河北缘边安抚副使、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使等职位上任职,展现了他的军事和行政才能 。 张昭远的一生经历了多个重要职位,包括户部侍郎、河北缘边安抚副使、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使等,最终官至左龙武军大将军、昭州防御使,并在去世后被追赠为应州观察使 。他的生平事迹不仅反映了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成就,也展示了他在文化交流和教育发展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