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目录

作者:宰相赵莹 宰相刘昫 张昭远等 成书时期:945年 五代 章节:共1部
本纪 共24卷
本纪第1 高祖 本纪第2、03 太宗(
本纪第4、05 高宗( 本纪第6 则天皇后
本纪第7 中宗睿宗 本纪第8、09 玄宗(
本纪第10 肃宗 本纪第11 代宗
本纪第12、13 德宗( 本纪第14 顺宗 宪宗上
本纪第15 宪宗下 本纪第16 穆宗
本纪第17、18 敬宗 文宗( 本纪第19、20 武宗 宣宗(武宗宣宗
本纪第21、22 懿宗 僖宗(懿宗僖宗 本纪第23、24 昭宗 哀帝(昭宗哀帝
志 共30卷
志第1 礼仪一 志第2 礼仪二 志第3 礼仪三
志第4 礼仪四 志第5 礼仪五 志第6 礼仪六
志第7 礼仪七 志第8 音乐一 志第9 音乐二
志第10 音乐三 志第11 音乐四 志第12 历一
志第13 历二 志第14 历三 志第15 天文上
志第16 天文下 志第17 五行 志第18 地理一
志第19 地理二 志第2 地理三 志第21 地理四
志第22 职官一 志第23 职官二 志第24 职官三
志第25 舆服 志第26 经籍上 志第27 经籍下
志第28 食货上 志第29 食货下 志第30 刑法
列传 共160卷
列传第01 后妃上 列传第02 后妃下 列传第03
列传第04 列传第05 列传第06
列传第07 列传第08 列传第09
列传第10 宗室(太祖诸子 代祖诸子) 列传第11 列传第12
列传第13 列传第14 高祖02二子 列传第15
列传第16 列传第17 列传第18
列传第19 列传第20 列传第21
列传第22 列传第23 列传第24
列传第25 列传第26 太宗诸子 列传第27
列传第28 列传第29 列传第30
列传第31 列传第32 列传第33
列传第34 列传第35 列传第36 高宗中宗诸子
列传第37 列传第38 列传第39
列传第40 列传第41 列传第42
列传第43 列传第44 列传第45 睿宗诸子
列传第46 列传第47 列传第48
列传第49 列传第50 列传第51
列传第52 列传第53 列传第54
列传第55 列传第56 列传第57 玄宗诸子
列传第58 列传第59 列传第60
列传第61 列传第62 列传第63
列传第64 列传第65 列传第66
列传第67 列传第68 列传第69
列传第70 列传第71 列传第72
列传第73 列传第74 列传第75
列传第76 列传第77 列传第78
列传第79 列传第80 列传第81
列传第82 列传第83 列传第84
列传第85 列传第86 列传第87
列传第88 列传第89 列传第90
列传第91 列传第92 列传第93
列传第94 列传第95 列传第96
列传第97 列传第98 列传第99
列传第100 德宗顺宗诸子 列传第101 列传第102
列传第103 列传第104 列传第105
列传第106 列传第107 列传第108
列传第109 列传第110 列传第111
列传第112 列传第113 列传第114
列传第115 列传第116 列传第117
列传第118 列传第119 列传第120
列传第121 列传第122 列传第123
列传第124 列传第125 列传第126
列传第127 列传第128 列传第129
列传第130 列传第131 列传第132
列传第133 外戚 列传第134 宦官 列传第135 良吏上
列传第135 良吏下 列传第136 酷吏上 列传第136 酷吏下
列传第137 忠义上 列传第137 忠义下 列传第138 孝友
列传第139 儒学上 列传第139 儒学下 列传第140 文苑上
列传第140 文苑中 列传第140 文苑下 列传第141 方伎
列传第142 隐逸 列传第143 列女 列传第144上 突厥上
列传第144下 突厥下 列传第145 回纥 列传第146上 吐蕃上
列传第146下 吐蕃下 列传第147 南蛮 西南蛮 列传第148 西戎
列传第149 东夷 列传第149 北狄 列传第150上
列传第150下
附 录

旧唐书简介


‌《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该书由五代后晋时宰相赵莹奉命监修,最终由宰相刘昫进呈,成书于天福六年(941年),并于开运二年(945年)完成‌ 。 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 《旧唐书》的编纂始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当时宰相赵莹负责监修,他挑选文士,拟订了完整而庞大的搜集资料和编写工作的计划。编纂工作在赵莹的总体规划下进行,具体主持人为张昭远等。赵莹后因出任晋昌军节度使而离任,但编纂工作在张昭远的继续主持下完成‌ 。 内容概述和历史价值 《旧唐书》详细叙述了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从贞观之治的盛景到安史之乱的动荡,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书中记载了唐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制度,还保存了丰富的中国科技史资料。尽管有些纪传内容较为芜杂,但仍然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庞勋起义、黄巢起义等在懿宗本纪、僖宗本纪中有详细记载‌ 。 评价和影响 《旧唐书》因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和详细的记载,受到后代的重视。尽管编撰体例欠精,但其对唐代历史的全面呈现和对众多人物与事件的详实记载,使其成为研究大唐风貌和触摸历史脉络的重要史料。南宋以后,《旧唐书》一度湮没不闻,直至明嘉靖年间重刻才得以流传‌ 。


‌赵莹(885-951),字玄辉,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五代时期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出生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曾祖父赵溥曾任江陵县丞,祖父赵孺为秘书正字,父亲赵居晦是农民‌ 。 早年经历和教育背景 赵莹在后梁龙德年间(921-923年)中进士,开始仕途生涯,为梁将康延孝的从事。在后唐时期,他跟随石敬瑭,历任多个藩镇的节度判官,最终成为御史大夫,并赐金紫‌ 。 职业生涯和主要成就 赵莹在后晋时期担任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最终成为宰相。他在后晋高祖石敬瑭登基后,负责监修《旧唐书》,这部史书共二百卷,详细记录了唐朝的历史‌ 。赵莹在后晋被辽国灭亡后,被辽太宗耶律德光任命为太子太保,并在辽国仕途上有所发展‌ 。 个人生活和家庭背景 赵莹在辽国病逝后,遗体得以送回中原,葬于华阴。他的儿子赵易从护丧南归,后周太祖郭威追赠他太傅的官职‌ 。 历史评价和影响 赵莹在五代十国时期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史学贡献而著称。他主持编撰的《旧唐书》不仅系统记录了唐朝的历史,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对后世研究唐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刘昫(888年-947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河北雄县西北)人,是中国五代时期的政治家‌‌ 。他在后唐庄宗时期担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并在后唐明宗时期晋升为端明殿学士,最终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负责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事务‌ 。刘昫在相位期间,廉洁严肃,改革弊政,整顿财政,减轻人民负担,引起了官僚贵族的不满‌ 。 刘昫在后晋初年担任东都留守,并在后晋出帝时期官拜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财政三司事‌ 。他在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监修了《旧唐书》,这部史书保存了大量唐代原始资料,展现了唐朝政治、经济、外交、民族、法律等方面的真实面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刘昫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历史编纂中的贡献,使他成为五代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廉洁和改革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财富‌ 。


‌张昭远‌,字持正,是广东惠州归善(今惠城区桥西街道办事处)人。他是惠州的第一位进士,于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中进士,曾任起居舍人。张昭远在唐代科举制度的推动下,促进了岭南地区儒家教育的发展,并与中原文化进行了交流‌ 。 在历史学和文献学方面,张昭远是《旧唐书》的主要编撰人之一。他在后晋时期参与了《旧唐书》的修撰工作,为保存唐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张昭远还曾在河北缘边安抚副使、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使等职位上任职,展现了他的军事和行政才能‌ 。 张昭远的一生经历了多个重要职位,包括户部侍郎、河北缘边安抚副使、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使等,最终官至左龙武军大将军、昭州防御使,并在去世后被追赠为应州观察使‌ 。他的生平事迹不仅反映了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成就,也展示了他在文化交流和教育发展方面的贡献。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