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简介
《晋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由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共有二十一位作者
。该书编写于唐朝,记载了西晋和东晋封建王朝的兴亡史,并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割据政权“十六国”的历史
。 历史背景和编撰过程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十年(646年)下诏重修晋史,目的是处理现实政治斗争、维护封建统治,并恢复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名教
。编撰工作由房玄龄监修,褚遂良、令狐德棻等二十一人参与,他们来自唐初关陇、山东、江南三大文化区,具有深厚的文史和礼仪、刑法、食货、谱牒等专业知识
。
内容和体例
《晋书》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现存一百三十卷
。该书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吸收了《史记》、《汉书》的经验,本纪齐全,列传分类适当,史志部分弥补了前史的空白
。其“载记”部分简而不漏,详而不芜,是研究十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
。
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晋书》不仅记载了两晋历史的全貌,还弥补了以前史学著作的不足,突出了对民族关系及其他割据政权历史的撰写
。它继承了《东观汉记》的“载记”体例,创造性地记述了十六国的历史概貌,反映了唐朝统一后“天下一家”的思想
。该书对于研究魏晋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是唐朝初年的名相、政治家和史学家,出生于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或济南市章丘区)。他是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自幼博览经史,工书善文,十八岁时中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天下大乱时,他投奔秦王李世民,成为其重要谋士,参与策划多次重要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
。 生平经历
房玄龄在隋末大乱中投奔李世民后,担任秦王府记室,参与策划多次战役,并负责典管书记工作。他在武德九年(626年)的玄武门之变中立下首功,随后被李世民任命为中书令。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包括尚书左仆射、司空等,总领百司,掌管政务达二十年之久。他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修订,监修国史,调整政府机构,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
。 主要成就
房玄龄在唐朝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房谋杜断”的良相典范之一。他与杜如晦合作无间,杜如晦处事果断,房玄龄则善于谋划。他们共同参与制定了《贞观律》,为后来的《唐律疏议》奠定了基础。房玄龄还监修国史,主编二十四史之《晋书》,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恪守职责,从不居功自傲
。 家庭背景
房玄龄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是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祖父房熊曾任州主簿,父亲房彦谦好学通经,是魏、齐间的著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