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经络图解》第5章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循行】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1)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2),系目系(3)。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谦,行太阴、心主(4)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5)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本经穴]极泉、青灵、少海(合)、灵道(经)、通里(络)、阴郄(郄)、神门(输、原)、少府(荥)、少冲(井)。


【注释】

(1)心系——是指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按:主要指与心连接的大血管及其功能性联系。


(2)挟咽——即指咽喉。


(3)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4)太阴、心主——指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5)掌后锐骨——指腕骨之豌豆骨部。


【语译】

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1)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2)。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注释】

(1)嗌--音益。《说文》:“咽也”。按:嗌,指咽峡部分,而咽则兼指食管。


(2)臂厥--同肺经。指经脉所过部分气血阻逆。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痛。


手少阴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1),另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取之去腕后一寸(2)。别走太阳也。


其实,则支膈(3);虚,则不能言(4)。


【注释】

(1)一寸——原作一寸半,据《太素》改。


(2)腕——原作掌,据《太素》《甲乙》改。


(3)支膈——胸膈间胀满、支撑不适。


(4)不能言——其支者上系舌本,故不能言。


【语译】

手少阴络脉,名通里。在腕关节后一寸处分出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联系舌根部,归属于眼后联系于脑部。


手少阴络脉出现的实证,见胸膈部支撑胀满;虚证,不能说话。可取手少阴络穴治疗。本络走向手太阳小肠经脉。


手少阴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1)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


【注释】

(1)渊腋——足少阴胆经穴名,在腋下三寸处。又释为腋部。


【语译】

手少阴经别,分出后进入腋下渊腋穴处两筋之间,归属于心脏,向上走到喉咙,浅出面部,与手太阳经在内眼眦会合。


手少阴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伏(1)乳里,结于胸中,循贲(2)下系于脐。


其病:内急,心承伏梁(3),下为肘网(4),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


【注释】

(1)伏——原作“挟”据《太素》及杨注改。


(2)贲——原作“臂”据《太素》及杨注改。


(3)伏梁——古病名,五积之一,为心之积,主要症状为积块起于脐上,上至心下,伏而不动,如屋之梁,因而得名。


(4)肘网——网,《太素》《甲乙》作“纲”,指上肢的筋有病,肘部感到如罗网一样的牵制不舒。


【语译】

手少阴经筋,起始于手小指内侧,结聚于腕后豆骨处,向上结于肘内侧,上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循行于乳里,结聚于胸部,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


其病症:可见胸内拘急,心下有积块坚伏名为伏梁;上肢筋有病,则肘部拘急屈伸不利;本经筋循行部位支撑不适,掣引转筋和疼痛。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网上所有的作品均由网友收集整理,纯属个人爱好并供广大网友交流学习之用,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
如果版权所有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会损害您的利益,本站深表歉意。并请联系:651918479@qq.com。本站在核实之后,进行立即删除。
网站地图  |  蜀ICP备2024109642号-1  |  川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51172402000170号